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5-04 07:16乐文超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习兴趣多媒体

乐文超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好坏的关键,对地理科尤为重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个地理老师要面对的课题。精心导入、利用情景、语言巧妙,借助多媒体、古诗、谚语,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不失为好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 多媒体 课外活动

由于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在初中各学科中被定性为副科,所以初中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学生对地理学科无不横眉冷对,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生存堪忧。要改变此种现状,初中地理老师得认真思考了。我认为得从我们自身来思考,最关键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有了兴趣,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有效诱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提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从挖掘教材内容上、从组织教学形式上、从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 精心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新课的引言,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中。

(一)利用情景,巧妙的语言导入

地理教师应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滩上寻觅海贝,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捧起一把海水,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二)借助多媒体, 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展示生活中的情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地震时,先播放影视短片《唐山大地震》中房屋倒塌,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以及地震后的萧条的景象,然后用低沉的语说:“1976 年 7 月 28 日凌晨3时 42 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 4.2 万多人罹难,164 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 亿元人民币。”让学生如置身临其境,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报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这样使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借古诗、谚语导入新课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生活中的民谣、谚语融入教学,通俗易懂,容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如讲气候时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等诗句,然后说:“这就是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这样导入显得亲切自然。如讲解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导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生态平衡时,引用“一山不存二虎”谚语导入,说明生态平衡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自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如在讲“地下水”时,引用谚语“井水不犯河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说“井水不犯河水是广大群众总结的经验还有错吗?”有的则说“井水可能犯了河水,不然老师不会提这个问题的。”我先不忙于下结论,趁机讲解地下水的来源,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地下水的类型等知识,最后联系到地表水(河水)的知识,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井水的确“犯”了河水。这种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直通问题的导言,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结合生活中自然现象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道理,它使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这些身边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所以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去获取丰富的地理感性知识。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撰写小论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地理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多种办法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是多方面的,地理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有趣的素材适时运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而热爱地理这一学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学习兴趣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课外活动类作文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