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高效应用实例

2015-05-04 08:19谭春娇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物距大组凸透镜

谭春娇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它的知识比较抽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过程又过于单一、理论多于实践,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学科容易失去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创设物理情境,优化实验教学,使实验过程更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于整合物理学科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 、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大了物理课堂的教学容量,可以图文并茂地把物理知识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案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片段。

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程现以下内容的动态情境:1.用木棒撬石头;2.两个儿童正在玩跷跷板;3.老爷爷在用竹杆钓鱼;4古代汲水用的桔皋;5.古代碾米用的舂。

师:从上面的动画展示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一想杠杆有什么特征呢?

生1:我玩过跷跷板,可好玩了,它的中间点是固定住的。

生2:我撬起过大的石头,要用力而且这个棒要够硬才能撬起来。

生3:那个汲水的工具我们没见过,古时候人们真的用这个办法来汲水的吗?

(学生激烈地讨论着)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明白: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个固定点转动的坚实的物体,物理学中叫杠杆。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可以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生:发剪、指甲剪、钢丝钳、杆秤、瓶盖起子、火钳、独轮车。

师: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的发剪、指甲剪、钢丝钳、杆秤、瓶盖起子、火钳、独轮车等等与杠杆有关的工具。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杠杆的五个要素:讲解杠杆的五

(结合图,边讲边作图,标记)

……

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在学习物理概念时,有多媒体技术的参与让整个课堂图文并茂,学生在有趣的生活物理情境中就轻松地学到了物理知识,同时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掌握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由于展示的物理情境正是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优势互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片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实验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1、3、4),进行实验操作、讨论实验现象并与其所在的大组交流实验数据。 10分钟后,各个大组都举手示意完成了实验任务,教师宣布进入展示环节。

每个大组派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生1(1大组展示):(一边实验演示一边讲解)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还发现物距越近像距就越远,像跟着变大。

——师生掌声!

生2(2大组展示):(一边实验演示一边讲解)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还发现物距越近像距就越远,像跟着变大。

——师生掌声!

生3(3大组展示):(一边实验演示一边讲解)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透镜的焦距时,眼睛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到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还发现物距越近像越近,像跟着变小。

——师生掌声!

师:三个大组分别再完成任务2,体验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致此学生已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成像规律还只是停在实践过程的各种片段中,没有连续,此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动态效果:蜡烛连续移近凸透镜,光屏远离凸透镜,像由小变大、由倒变正的动态效果。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深入理解。

从案例2中可以看出,通过学生自主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加上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让我们完成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条件下又难以很好的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充分弥补了常规仪器演示不够清楚、直观等的不足。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使实验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直观、明了,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实现了高效物理课堂。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进入物理课堂,让原来传统教学方式有了新的突破,教师用DV机拍摄物理实景播放,学生也参与其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后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家里的DV或数码相机拍摄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感到困惑的物理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将视频集中起来在班级同学们之间交流讨论。这样做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勤于思考,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圣国,电教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9(3).

[2]廖荣华,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与误区,2009(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距大组凸透镜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船体曲型分段外板板架吊装工艺优化
探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例谈
巴克夏猪与长大二元母猪杂交对后代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交流滤波器最后开关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