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2015-05-04 03:03申静
关键词:国文梁实秋散文

申静

摘要:一篇相对浅显的散文,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呢?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浅文深教”,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本文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例,试图从文本本身特点、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习特定阶段三个维度确定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三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90-1

【课堂实录】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幻灯简介“梁实秋”)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本

(此环节重在对文本的梳理,让学生对徐老师作为“一位”独特的、有水平的“老师”留下印象。同时对散文写法加以指导。)

(三)合作探究、重点赏析

梁实秋(1903~1987),曾以一人之力历时40载翻译了莎士比亚作品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此处着重在情感价值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四)拓展写作、学生练习

师:作者把徐老师写得活灵活现,这其中,写作技巧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少了一个“我的”(板书),此文便不会具有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的魔力。我们写作时,也是一样。

用一双慧眼,拥一颗真心,写一个有趣的人物的片断,写出感情,四五百字左右。

板书:

印象最深一位外表落魄率真

我的国文态度捍卫母语

受益最多老师能力才华出众

【案例反思】

1.根据文本的独特性确定教学目标。

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里。作者的人生经验、思想情感都熔铸在“这一篇”里。每一篇散文都有其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有其“独特的情感认知”。散文阅读就是要体会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体悟其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

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发现作者开篇便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在很多初读此文的人看来,“难忘”大概首先是体现在徐老师的相貌凶丑、习惯邋遢、喝酒骂人上,尤其是他曾狠狠骂过作者。而更多则是表现在徐老师对作者在语文学习上的指导,特别是在作文写作方面,这确实是独特的“这一个”,但这样的理解毕竟还是肤浅了。从文本入手,以“正当防卫”为突破,深入挖掘徐老师的性格特点,会发现,在“邋遢”背后,隐藏着一个落魄失意的灵魂。虽然借“喝酒”浇愁,但他依然不忘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竭尽“才华”教授学生国文,而他的“正当防卫”,恰恰体现了一个“国文”老师在面对西方文化入侵时的忧心如焚的责任感。这样,作者对于老师的情感,由恨的产生到恨的淡化再到爱的深化,转换自然,水到渠成。

这种写作模式,完全符合散文写人作文中“转情式”的套路。这种模式是学生写作路上的必修式,因为用这一方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而且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可以说,这种模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在教学中,这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需要着重强调和掌握的。

再回到文本。梁实秋先生是在年逾古稀时写作此文的。此时回忆年少时的恩师,为什么还难以忘怀?恩师本人的性格魅力固然令他“印象最深”。但“受益最多”的,除了授业,恐怕更多的还是老师面对生活不如意时体现出的率真与坚守的品质所给予作者的正面影响。这也是本文学习中,希望学生可以仔细揣摩与体会的“活生生的‘这一个”的个性之美;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上,可以给予当代高中生的正确导向。

2.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按照写人、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说理六个专题编写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个特点,仍然着力于思想内容,就阅读教阅读。一方面高中作文教学缺少操作序列和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文本只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此文是写人的名篇,从教学角度说,当然是写人的不二范文。鉴于此,在设计这节课时,除了围绕“作者为什么难以忘怀自己的老师?”这个主问题疏通课文内容之外,笔者扣住了两个点来作深入探讨。第一是“正当防卫”。老师上课喝醉酒骂人,怎么会成为“正当”的?还是“防卫”?从中体味人物的性格之美。由此引入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对学生作文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在引导学生和板书设计方面,也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为此,确定本专题的读写目标是:如何“识”得人物,走进记叙对象的精神视野,深度融进自我情感,抓住特征写人,写人的方法。

早在上一世纪四十年,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就已经明确强调的“方法”,既是从阅读中学获得“读”法,也是从阅读中学习“写”法,不能一味着力于文章内容的分析,而应着力于读写方法的获得,这应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

3.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梁实秋在台湾被尊为散文一代宗师。他的文字,幽默典雅,舒徐自在,初读浅显,余韵却深长,本文亦是如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只会觉得作者对于徐老师的相貌描写、外貌描摹十分有趣,其他方面,草草读过,不会过多留意,更不会细细揣摩。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他们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从中学习作文写法?这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要考虑的。

猜你喜欢
国文梁实秋散文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梁实秋谈付出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