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2015-05-12 18:21张恒义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过程有效课堂

张恒义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预设;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72—01

新课程全面实施以来, 初中语文教改异彩纷呈,教学方法探索尤为活跃,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高投低效的情况仍然存在。一篇优美的文章,拆开来讲析,肢解字、词、句、篇,然后千篇一律归纳“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甚至连归纳的句子都高度程式化。那么,如何突破这种桎梏,探索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呢?

一、教学预设以“三个一”为主体,优化课堂结构

1.选取一个精教点。语文教育家霍懋珍先生对“精教”有过精辟的论述:“精讲并不是讲得越细越好,也不是简单的少讲,更不是只读不讲;精讲就是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找出重点、难点,讲文章的精华,讲规律性的东西,讲学生不懂但又必须掌握的难点。要讲得准确、精炼,特别是要善于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精教点既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关键所在,又是重点部分,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某教学单元、篇目逐一确定,从而明确目标,规范课堂讲述内容,精选出重点或关键所在,然后进行精讲精教,使学生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2.设计一个精练点。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圈、点、勾、画,读感兴趣的内容,抄他们喜欢的语句。精心设计精练点,做到基础性,尽量少而精,能巩固当堂课知识即可,切忌过繁过多。如,工整抄写生字、词,背诵精彩段落,写读后的感受等等。另外,可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但要控制练习的数量,练不在多,贵在“精”。

3.教给一套好方法。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更应成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关键理念。高效课堂学习过程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要的学习就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变“讲读”为“教读”,认真研究学法,储备一套学法系列,并在教学中加以贯穿,指导学法,让学生获取“点金指”,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二、文本阅读以“三读”为常规,引导学生参与

1.初读——整体感知,解决“写什么”。“初读”指整体感知课文的阅读,是感性认知阶段,就是学习字词、理解层意和粗知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对学生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对新课文、新知识、求知欲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已掌握旧知识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已掌握学法基础上的“会学”,它是在教师传授一定学习方法上进行的,譬如“勾、画、圈、点、批”法读课文,“名、时、地、评、作”法了解作者作品,加小标题法理清思路,单元比较法掌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研读——具体探究,解决“怎么写”。所谓研读 ,指的是探究性阅读,是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三读”中的研读是在教师组织下仔细地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弄清词句段的联系和含义,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旨在释疑解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研读包括分段细读,逐段理解和重点词句段理解。研读课文阶段为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

3.精读——语段赏析,解决“会应用”。所谓鉴赏,就是指对文章关键词语、句子的细心揣摩和辨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应该是一种很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但又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文本的品味赏析,既可以在研读课文阶段通过字词句篇的探究深入,更可以通过对课文重点语段的精读,结合中考试卷课内语段阅读经典题型展开。

三、教学过程以“三限”为要求,提高课堂效率

1.限制环节数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防止“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

2.限制训练内容。恰当确定训练重点,尽可能多剔除“不需要教”的,防止面面俱到,才能把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任务规定得很集中。

3.限制讲授时间。原则上,应该把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到1/2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启发、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压缩在1/2以下。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过程有效课堂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