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加强国际意识教育的方法初探

2015-05-13 01:48司马强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探索已成为地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国际意识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0-0044-02

【作者简介】司马强,江苏省金坛市水北中学(江苏金坛,213200)教师。

所谓“国际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进入21世纪,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加深,国际问题亟待共同解决。因此,增强国际意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将人地关系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在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个突破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国际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结合时事新闻。

时事新闻,特别是焦点地区、热点问题,总是非常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师在讲授书本内容时,可以充分结合相关的时事新闻,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利用经纬网定位”这部分内容时,由于难度较大且较为枯燥,如果完全照本宣科,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时笔者以一段视频《“振华4号”击退海盗 我国考虑赴索马里护航》导入(这是当时中国轮船在索马里海域遭受海盗袭击的热点新闻),然后提问:“假如你当时在‘振华4号上,你应该如何向有关组织求救,向他们报告轮船所在的位置呢?”以此来导入新课的学习,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然后整节课都紧紧围绕这个情境展开,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恐怖主义的情感。

2.巧用漫画图片。

漫画富于幽默感和趣味性,利用漫画提供的感性材料,能够创设“乐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比如,在讲授“世界的人口问题”这部分内容时,可由几幅讽刺性和警示性的漫画(如《地球母亲的求救》)导入,这样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世界人口问题上来,起到先声夺人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接着以漫画为背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了当今世界人口的现状、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解决世界人口的对策等新知识,同时还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课堂模拟表演。

课堂模拟表演在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增强班集体团结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适于学生模拟表演的素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搞活教学。比如,在讲授“多民族的大家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充分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在活跃的气氛中充分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起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观念,进一步树立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

二、比较联系法

建构主义强调,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初中地理教材中,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是截然分开的,但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具有全局观念,在教学中应该将知识前后贯通、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对比,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地理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讲授“西欧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时,用一幅图来比较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与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的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以此来说明工业的发展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时,教师可以把中国也加入进来进行比较,布置对此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我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量、所占的比重、我国的人均GDP分别是多少,并在这幅图中绘出中国的位置,以此来说明我国的工业与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使学生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从而激发出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三、讨论辩论法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在地理教学中采用讨论、辩论的方法,正是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笔者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

如笔者在讲授“国际合作”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是否要加强与某些国家的合作提出质疑,特别是曾经侵略中国却否认历史的日本。对此,笔者专门开设了一节辩论课,辩题为“要不要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根据学生的态度,把他们分为两派:支持派和反对派。辩论会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立场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课上学生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的过程中大多能有理有据,论证充分。教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简单地加以概括总结,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国际合作包括与日本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和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辩论,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逐步培养学生开放、合作、参与的国际意识。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作为教育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国际意识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为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的人”和未来“地球村”的好村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淑贤,郭培培.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3]王述华,师守祥.地理教育在学生全球化意识培养中的作用[J].未来与发展,2003(3).

[4]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琚艳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发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