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比较

2015-05-16 11:35迮建成江苏省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江苏吴江215211
吉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法测定

迮建成 (江苏省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吴江 2152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突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使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2 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1],笔者旨在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100 例,其中男50 例,女50 例,平均年龄(45±3)岁,所有患者均已得到确诊,所有患者均没有胃肠道、心、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患。将2 型糖尿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FDG 和PPG 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都尽量保持相对稳定的饮食和运动量,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组,各50 例。二甲双胍组早、中、晚餐后各口服二甲双胍500 mg,吡格列酮组早餐后口服吡格列酮15 mg,于服药前和用药后6 周、12 周各随访1 次。测量治疗前后身高、体重,并对比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血脂等相关指标的数值,正确计算BMI,用稳态模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并取其自然对数值。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和C 肽用放免法测定(药盒为天津德普生物技术和医学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稳态模型(Homanmodel)的IR 指数(HomaIR)和β 细胞功能(Homaβ)分别为HomaIR=(FPG×F-Ins)/22.5,Homaβ=20×F-Ins/(FPG-3.5)。其中F-Ins为空腹胰岛素,血FFA 用ELISA 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资料用SPSS 1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胰岛素、C 肽、HomaIR 和Homaβ 的变化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稍有降低,β 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 方面低于吡格列酮,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胰岛素、C 肽、HomaIR 和Homaβ 的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胰岛素、C 肽、HomaIR 和Homaβ 的变化

注: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①P <0.05

组别 治时疗间 例数(mm FP o G l/L)(m 2mhoplG/L)(Fm-u I/nLs)(Pm-u I/nLs)(m Fm-o l c/p L)(m Pm-o l c/pL)Homa-IR Homa-β二甲双胍 0 50 9.3±1.1 17.0±3.2 16.2±6.8 48.1±22.2 0.8±0.5 3.5±1.1 7.3±3.5 59.1±24.1 6 周 50 7.02±0.7 13.5±3.0 16.6±6.6 47.5±23.4 0.7±0.4 2.0±0.3 7.1±4.7 113.5±52.8 12 周 50 6.5±1.4 12.3±2.3 18.8±7.4 56.6±25.9 0.6±0.5 2.2±0.4 6.5±5.4 116.0.±46.9吡格列酮 0 50 8.2±1.2 15.6±1.7 16.4±7.3 64.2±36.6 1.1±0.6 3.5±1.3 7.1±3.3 69.1±34.9 6 周 50 7.6±1.1 11.1±2.5① 16.2±6.5 46.1±22.8 0.7±0.4 1.5±1.5 5.8±2.2① 89.5±42.8 12 周 50 6.5±1.3 10.8±2.3① 18.1±6.3 58.8±30.4 0.6±0.3 2.3±1.3 6.2±3.5①121.8±52.1

2.2 不良反应:吡格列酮组出现水肿的患者有5 例,其中3 例水肿程度严重者停用吡格列酮改用其他措施进行治疗,2 例程度较轻没有给予针对性处理后自然恢复。二甲双胍组有12 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5 例患者在对用药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后相关症状消失,4 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较重而改用其他措施。

3 讨论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改善糖代谢和胰岛素的敏感性的机制存在不同的地方,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对采用0.5 g/d 二甲双胍治疗,且血糖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患者,增加二甲双胍剂量,调整到1.5 g/d,且时间连续6 周,糖代谢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结果充分说明二甲双胍效果与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糖无氧酵解和抑制肝糖异生,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吡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度选择性及强力的激动剂[2],能使磷酸烯醇或丙酮酸羧激酶(PEPCK)、苹果酸酶、葡萄糖激酶等代谢关键基因的转录增强,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3],改善IR。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两组用药后,吡格列酮组除P-Ins 的降低值和降低百分率效果不如二甲双胍组,其他指标如FIns、P-Ins、F-cp、P-cp、Homa-IR 的降低值和降低百分率方面均显示优于二甲双胍组。结果充分表明,吡格列酮在改善IR,减低餐后血糖和餐后胰岛素方面优于二甲双胍,故更适合于初诊的2 型糖尿病的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周风玲,林 娜.2 型糖尿病患者β3中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9(26):1.

[2] O'Moore-Sullivan TM,prins JB,Thiazolidinediones and trpe 2 diabetes:new drugs for an old disease[J].Med J Aust,2011,176(8):381.

[3] 杨秀昕,赵和平,李 娟,等.罗格列酮会用磺脲类药物治疗2 型糖尿病49 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1,25(8):697.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法测定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
UPLC法测定萹蓄中3种成分
HPLC法测定炎热清片中4种成分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 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