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满意的标准办朴实的教育

2015-05-21 22:00彭英杰
中小学校长 2015年4期
关键词:共赢优质安全

彭英杰

[摘要]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校园安全稳定、教育教学优质、家校合作共赢是其最基本的要件。办教育就应该朴实而富有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关键词]人民满意;安全;优质;共赢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4-0022-03

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位新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教育?经过反复思考与甄别,笔者认为以下方面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件。

一、校园安全稳定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底线

近段时间,一些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校长们寝食难安、羞愧难言。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都没有保证,谈什么教育呢?更不要说人民满意的教育。安全问题是每位校长都绕不过和必须应对的头等大事。

笔者学校就曾发生过几起安全事件:一名学生被开水烫伤,一名学生从宿舍楼梯摔伤骨折,还有一名学生在校外被摩托车撞伤。虽然后果都不是很严重,但足以令人警醒。这些安全事件给孩子、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与痛苦,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记得有次事件发生在刚开学时,我校把所有的电风扇都检查清洁了一遍,一切似乎很正常了,可偏偏有一部电风扇就“从天而降”,幸亏是大课间时间,没造成学生伤亡,如果是上课时间,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反思起来,觉得自己在安全问题上还不够警惕、谨慎,在系统思考、精细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很多事故。如果管理到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首先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何谈教育质量?何谈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校长要跟全体教职员工讲清楚这个朴素的道理,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笔者学校几乎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对学校活动安全、校舍设施安全、学校卫生安全、学校消防安全、学校交通安全,以及门卫、宿管和校医等方面,都做严密部署,力求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

其次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现在很多安全事故都与学生心理有关,比如学业负担过重;学业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困难:被歧视,被孤立,被委屈等。如果没能引起关注,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笔者学校设了专门心理健康老师,成立心理健康小组,配备心理咨询室,接受一天24小时的心理咨询。辅以班主任的支持。切实解决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名初三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约了几个同学准备一起离校出走。幸亏班主任及时发现,与心理老师一起对学生做思想工作、进行心理辅导,才避免事故的发生。还有一名学生,有严重自虐自闭倾向,一度有跳楼的行为,也在班主任及心理老师的开导下,走出心理阴霾与低谷,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如果事故确实发生了,学校师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归纳法律责任?校长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笔者学校那个烫伤学生和摔伤学生,也曾与学校发生分歧,家长要求学校全额赔付医疗费,并试图以投诉施压,但通过协商以及法律途径,妥善解决了问题。对于校园安全,校长自己必须要懂法、明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要认真学习、领会,要按照法律法规及学校安全条例,理性行事,不能意气用事、随意处理。

校园安全了,一切就会稳定有序、和谐顺畅。一所学校只有是安全的、稳定的、和谐的,人民才是满意的。很难想象一个经常出安全事故、一个不稳定、不和谐的校园,能够让人民满意。不要说人民,就是教师、学生自己,都不会满意。

二、教育教学优质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

钱学森之问似乎还如雷贯耳: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但我们所有的学校似乎都在为培养大师而努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状元、冠军层出不穷,然而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低能弱智的种种尴尬。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如何才能让教育教学优质名副其实?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校长的核心使命是教书育人,为国育人,为人育人,为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他们自己。”但显然部分校长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他们依然在应试教育的羊肠小道上坎坷跋涉,依然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壮感中孤单前行。可这样的教育教学即使“优质”,人民也不会满意。因为它只是数字而不是素质。只是一时轰动而不能持续发展。饮鸩止渴,何必张扬?

周彬教授认为:“教育质量不但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质量,还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只有在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都得到提升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即学习质量×生活质量=教育质量。中考、高考确实是我们越不过的坎,但我们能否在关注分数的时候,也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吃得如何,睡得如何,每天的心情如何,与同学的交往如何;或者也关注学生的课堂。分数的取得到底是主动学习的结晶,还是在老师威逼下被动接受的结果。校长只有理性地看待分数,科学地看待质量,学生才能快乐、健康地发展。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斯比认为:“质量是政策和文化的结果。不是程序与工具的产物。”学校不应该热衷于八股文式的总结汇报、奖章和证书,更不应该对数不清的量化考核评比情有独钟。教育教学优质,首先在于校长有科学的质量观,其次就是教师。

笔者一度认为教师就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更愿意相信: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班好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基诺特博士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帕克·帕尔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演讲厅、研讨室、现场、实验室,甚至于在虚拟电子课堂这些大多数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教师是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学到很多很多的——或者也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东西。”可见,教师的威力是何其强大。校长一定要关注教师,要用正确的科学的质量观,去引领他们。

李希贵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学生第二》。他说:“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所以,一所学校要实现教育教学优质,首先就要有教师的优质,而教师的优质需要校长的关注与引领。帕克·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笔者非常赞同这些教育大家的观点。作为校长,肯定老师,信任老师,尊重老师,引领老师,就是最大的福祉。

教育教学优质是学校永恒的追求,也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核心。校长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依靠教师团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化地造福人民。

三、家校合作共赢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保障

笔者学校是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镇办初中,文化底蕴深厚,处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但经济相对落后,老百姓关心教育,也寄希望于教育,但他们自己却感到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有时孩子出现了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科学应对,有时学校需要他们配合,他们显得束手无策,往往又求助于学校。这些状况普遍存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针对实情。笔者学校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努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积极构建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教育现象的相互联系在今天变得更加复杂: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繁复,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孩子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更加紧密。校讯通普遍应用,体艺节、读书节邀请家长来表演,班会课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考试请家长来做“监考官”,让家长切实了解学校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复杂性,体验做人民教师的艰辛,增进家校互信,加强教育凝聚力。学校进行全员家访,每学期一次,通过走村串户,登门交流,老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家长对老师的辛勤付出也表示极大的感谢。学校的四年规划“明德崇文,发展为本,全面提升教育城市化品位”,也是在家长的出谋划策下诞生的。中考临近之时,在学校倡议下,每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了一封鼓励信。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诵这些信件时。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潸然泪下,甚至泣不成声。

作为两个“教育者”,学校与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校与家庭合作带来的是共赢,学校与家庭对立只能是两败俱伤。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当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二是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比如,家长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或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三是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不难发现,笔者的学校不同程度上地都实现了上述三类角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家校合作让大家都成了赢家。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更好落实了,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度更大了。

当然,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以上三点,还有健康的校园文化、廉洁的教风政风、突出的办学特色等,都应该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视为美丽的“教育梦”。作为校长,务必以人民满意的标准办朴实的教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相信教育的美丽蓝图一定能实现。

(作者: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初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

猜你喜欢
共赢优质安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共赢发展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与中小微型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