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5-05-26 12:46唐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歌初中语文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教师逐渐地将教学的重点由知识的灌输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顾向学生们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训练则很少涉及或几乎没有涉及,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力以及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最初目标进行变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给后续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1、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必备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是经过不少教育专家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与修订而成,其在内容的选取和结构的编排上都极大地注重了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通过有效的课程安排来激发学生们的听课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目的。此外,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旧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在满足语文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都包含大量的诗歌,但是不同的诗歌都包含不同的寓意,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感悟。如表现强烈爱国热情的《革命烈士诗二首》,表现长征战士艰苦拼搏精神的《七律长征》,也有众多表现浓浓亲情的散文诗目等。由于这些初中教材收录的诗歌的内容通常比较简短,且韵调也比较明了,学生很容易朗诵,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各种思想情感,所以这些诗歌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大有益处,对于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们详细的讲解教材中的诗歌,让学生明白诗歌蕴含的寓意,再创设一些新的情景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让他们切身实际的感受中国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重视与其他教育资源的结合

初中语文涉及到的方面广、领域多,故与其他方面的教育资源容易形成交叉,即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整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增强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融合,使其他的教育资源也服务于语文教学。此外,初中语文教学还应该与社会生活实践进行相互的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语文技能的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通常涵盖的内容较多且形式多样,除了有一般性质的议论文和说明文,还有抒情性质的散文、古诗词等内容。此外,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也加了一些社会生活实践探索以及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通过不同资源的交叉学习来避免课程出现单调、乏味的问题,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改善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有关教材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将教材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搜集到的其他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再为学生讲解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趣味,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增强了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3、调整或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大都采用新型的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要以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使教师在每节课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综合性的学习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接近社会的机会,为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活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奠定基础,从而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其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社区调查,演讲比赛或制作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作品等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唐莺,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诗歌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诗歌岛·八面来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