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课堂创新问题研究

2015-05-28 12:11陈素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中职政治

陈素丽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启动,政治教师只有改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经历过程,掌握方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熏陶,提高升华,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享受,充满活力,共同成长的好地方。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观念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认识活动和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童谣:现在的老师技艺高,人人都会扔飞标。现在的班规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如果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你家长找。学生也有自尊心,也有做人的尊严,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学生才会乐学、善学。在我看来,和谐融汇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向成功,学生走向成才的基石。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自编自演的小品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课前先由同学们调查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经济现象,然后自编出“卖水果”、“买电视”两个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在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班级集体讨论,然后编成小品,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2.重视直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思考

在政治教学中,恰当适时的运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种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按逻辑推理从众多组合面,配以动态背景、音乐,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并借助文学,图片等手段,即理解了内容,学会了表达,又有合理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效果比老师干讲要强许多。

3.动手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将得不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脑动手的机会。我把教材中易混淆的概念、原理,进行两两比较,每一册精心设计10多个表格,学生通过亲手整理,使知识点清晰起来,学生理解记忆即省时又省力。

4.在课堂纪律中妙用竞争原则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老师的问题,一节课如果连课堂纪律都保证不了,那么这节课的质量和收效自然大打折扣。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们开始注重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好强的他们非常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不愿落在同伴的背后或被同伴所抛弃。因此,利用同伴集体的力量和学生好强不服输的心理是促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一个极好方法。将全班分为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组的违纪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奖赏与惩罚。小组中某个人违反了纪律,整个组都会受到相应的牵连。谁都不想受惩罚,更不想让别人因为自己而受惩罚;谁都不想表现比别人差,更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小组在竞争中丢脸,因此没有学生愿意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去违反课堂纪律,即使个别特别调皮的学生开始捣蛋,他那组的组员们出于自己的利益也会即时给予干预,从而起到维护课堂纪律的有效作用。吵闹的课堂一旦引进了小组的纪律竞争,立刻会有截然不同的现象出现,学生既活泼主动又有别于违纪捣乱,不但老师省心很多,学生也乐意接受,当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三、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学生的年龄特点总的表明:他们似“成人”非“成人”,生理、心理矛盾较多;要求独立,但又不能脱离对别人的依赖;英雄感很强,崇拜英雄,蔑视平凡,但知识不足,常常分不清英雄行为与鲁莽冲动的界限;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和成人一样受到尊重,对于批评、训斥极为反感;友谊感很强,却分不清“友谊”与“帮派”、“哥们义气”的根本区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兴趣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又片面化和绝对化。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巧妙进行成就激励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赏识就是表扬,就是对好人好事(思想进步)进行表彰和赞扬。广义上讲,赏识除了对已发生的事物表示赞扬外,还可对未发生的事物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在操作上,一方面,就是超越浅显的表扬,通过对中职生的全面分析,去寻找和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或者挖掘某一潜能,再辅之以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等手段,激发这些潜能释放,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达到促其成才的目的。这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但智商较高的中职生特别起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借鉴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把赏识看作是别样的成就激励,或提供成功的楷模,或及时向学生说明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实现某一目标尚存在的差距,或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力(同时也会成为一种责任),再者就是赋予学生以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努力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达到成才的目的。举个例子:“职三”的班级常常是选一个表现一般的学生当班长,一年以后,这个学生由于面对挑战性的任务而下苦功,刻意锻炼自己的薄弱环节,最终会成为一个管理能力、交往能力都优秀的中职生。

五、倾注期待,关注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师倾注的殷切期待,会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力量,进而形成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内驱力,于是教师的“期待”就转化为学生的“自信”。我们在中职生政治教学中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确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智能,个个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赞赏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肯定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鼓励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我的超越。这些对于在中考失利的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

六、结论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呈现多样性,智商不等,性格、兴趣、爱好各异,能力素质各有千秋,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所有这些差异。人的发展,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发展,更多地靠自我的觉醒和努力,具有较强的内在性。思想政治教师应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新课程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主观方式、新的内容、新的编排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龚玉霞.浅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 (02) .

[2]邓衍川.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3]肖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浅谈[J].民营科技, 2007, (03) .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中职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