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德育启悟点

2015-05-28 21:48郑晓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语文

郑晓棉

【摘 要】中职学校的生源近年来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普遍都有文化基础偏弱的情况,而且相当部分都因在德育教育上有所缺乏,导致一些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中职阶段的德育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中职;德育;语文

从现今国内现状来看,中职教学中的难点或许不在教学,而在管理。就如鲁迅先生当时弃医从文的原因一样,他是观察到了国人的痼疾不在体质而在灵魂。而我们奋斗在教学前线的这些老师或许也观察到了,中职学生的痼疾大多也不在知识的累积而在品德内在的修养。所以,当前迫在眉睫的在于德育工作的展开。但这远远不是一两节德育课可以满足的事情,它是一个工程。老师们所要承担起的,便如他们一直被冠名的“灵魂工程师”的历史责任。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其实一直都有所谓“德育目标”的存在,但那也一直是被匆匆带过,甚至是被忽略的一个角落。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道德是它的养料。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这些养料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品德修养,是本文以下内容所要涉及的。

一、在课文中找寻德育启悟点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文中给德育提供切入的空间,既要顾及主题,又要在主题的方向上对学生给予品德的渲染。在笔者所任职的学校提供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文章,如,《游褒禅山记》中有介绍到王安石的生平,我们可以将他被外国革命家所给予的评语“中国十三世纪的改革家”进行渲染;而在《窦娥冤》中也会介绍到作者关汉卿的生平,我们则可以在戏剧这一领域将其与西方的莎士比亚进行比较,烘托出关汉卿的艺术造诣之深邃。从以上这些文章中我们都可以将文学艺术与爱国情感相联系,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品有自豪感。这就是一种德育的熏陶。

二、在作文训练中找寻德育启悟点

笔者在任教的新近一学期有专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文体的写作训练,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将以下三个主题作为题目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如《中职生上网的利与弊》、《中职生该不该谈恋爱?》、《中职生可不可以打工?》。在对这三个主题进行布置过程中,首先,我想先听听学生自己的意见,所以便设置了一个讨论环节,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如,①中职生沉溺网络肯定是有害的,要合理的利用网络,让网络为我们所用;②中职生在处理男女之间关系时要明白爱情与友情的区别,要珍惜纯粹的友谊;③中职生在学习之余,如节假日时间打工是合适的。有了自己的观点,也就具备了议论文的第一要素:论点。那么接下来便可以进行下一步骤,便是让学生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正反例子都可以列举,其中有学生提到最近一条社会新闻,说是学生因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而导致眼睛失明,让我印象深刻。最后,还可以对学生所完成的作文进行点评,着重于对他们的作品中德育的部分进行渲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应有的议论文写作技巧,又兼顾了德育,这样的德育效果是明显而有效的。

三、在字词句中找寻德育启悟点

归根到底,语文教学还是需要从课文中挖掘德育的材料。也以笔者所用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作例,就是上文也有提及的《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有着浓厚的德育风格,其中,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尽吾志”以及在学习和治学中“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态度都是现成的德育材料,根植于此,我们还可以将其与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建设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在情景教学中找寻德育启悟点

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它始终洋溢在活泼的气氛中,那么情景教学是可以广泛运用的另一途径,它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受到教育。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颇多历代知名且有着浓厚情节演绎色彩的名篇名作,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笔者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就曾多次尝试以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扮演一部分课本中的人物形象,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熟悉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扮演人物,熟读对白,从而揣摩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特点,并从中得到启发,达到德育的目的。如之前有篇课文出自曹禺先生的《雷雨》选文,笔者便是通过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选择课文其中一个片段的情节,组织选角排练,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所教的三个班中,学生基本能够预先了解人物的角色特点,并在表演中成功演绎,如周朴园是狡猾、阴险、自私的,而鲁大海则是粗鲁、幼稚但饱含正义感的形象,表演之后教师进行分析,强调二人的性格都是由于阶级的特点,而二人的矛盾也是当时阶级与阶级之间矛盾所产生的,强调只追求利益的资产阶级社会对人性的扼杀,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对人性解放的重要性,珍惜改革开放建设至今的宝贵成果。

语文教学内容素材颇多,可攻方向各异,以上只是罗列些许,部分内容因笔者水平所限,兴许有赘述错漏之处,请各位同行能够不吝赐教,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拎峰.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之路径探析.《语文学刊》,2014.21

[2]邵慧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考.《文学教育》,2014.7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