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015-05-28 10:53李海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保驾护航心理健康学生

李海燕

【摘 要】现实中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孩子们不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轻则影响到学生的快乐健康的生活,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重则导致孩子情绪失控,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更加严重的孩子会选择轻生,给父母留下终身的痛苦。现状很让人揪心,痛心,我们就要追问,孩子的心理健康谁来保驾护航呢?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清明节放假,约了一帮朋友去踏青,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新城一片春意盎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无所不谈。有个朋友看到满树的繁花,突然大声吟诵两句诗“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声音是很大,而且连续几遍。我们的话题一下转移到了诗人海子,转移到了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都是七十年代的人,对海子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些,尤其对诗人我卧轨自杀的话题更加关注,想法各种各样,说完诗人的死,大家的话题开始谈论周围熟悉近来出事了的亲戚朋友的孩子们,还有新闻媒体报道的学生的一些意外事故,都是过了不惑之年的四十好几人了,都晓得养儿育女的艰辛和失去孩子的伤痛打击,说着说着大家的心情很是沉重。我是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和学生打交道,对孩子有着更多的接触,回家后一直无法平静,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们国家重视教育的年代已经很长了,邓小平时代就提出响亮的口号,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也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摆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对教育也进行了全面的法制建设,1986年就出台了《义务教育法》,接着又出台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保证教育的进行,从九十年代我当教师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大学的招生也逐年增多,即便如此,可现实中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孩子们不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轻则影响到学生的快乐健康的生活,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使孩子情绪低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重则导致孩子情绪失控,无法和老师家长沟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出现逃避现实,走向忙无目的的方向,许多就会失学后混入社会,成为各类刑事案件的制造者,更加严重的孩子会选择轻生,给父母留下终身的痛苦。

痛定思痛,我们要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周围亲朋好友家里,我们自己所带的学生,各种媒体上有那么多关于孩子出事,我个人认为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人是高等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物质的需求是简单的生理需求,现在的社会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即使他们节衣缩食,也会满足孩子的吃穿学习所需,还给孩子舍得花钱买玩具,过生日请客摆宴席,花钱报各种各样的特长补习班,学校里老师是看得很严,管得很紧,从幼儿园开始每节课,每节自习课就有固定的老师上课、跟班,如果无故缺课,就要按制度处罚,老师个个尽职尽责,按部就班,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试,都要把各班的成绩统计比较,纳入老师的个人考核,谁个教师会不重视,给孩子加班加点的补课,辅导,一套一套的订购试题,不厌其烦的讲题,苦口婆心的要求学生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学校为了管好学生,也制定了各种校纪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并且为了管理学生统一要求学生穿校服,带校牌,值周教师和领导对各种违纪学生及时通报批评扣分,但是面面俱到,只欠东风,可惜这么多人都在忽视一个重要的环节,孩子的心理健康谁去关注了,并且正确进行了教育和疏导!

出事了的孩子,他们恰恰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谁都知道,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身体的健康父母老师可以很快的发现,会及时带孩子找大夫治疗,所以发现治疗都积极及时,孩子会很快恢复健康,但心理上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小的时候孩子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理状况,家长有时不会认真倾听和分析,老师不会关注到孩子的细微的言行,不会有和孩子个别谈心交流的许多机会,还对那样的学生认为行为古怪批评教训,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治疗,日积月累后成为严重的疾病,等到发现时已经为时过晚,治疗的代价很大,但是效果往往很不尽人意。

一次次听到孩子因为心理健康出事,现状很让人揪心,痛心,我们就要追问,孩子的心理健康谁来保驾护航呢?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要重视,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孩子接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而不是文件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有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或者装模作样的给上级教育部上报一俩个个老师的名单支吾差事,或者老师们每人拿到一张心理健康科目的考试合格证就算完事。一个几千学生的学校一两个心理健康老师不可能给他们去上好课,大型的学校集体讲座效果对年纪很小的学生如同看戏,坐在大操场,有时刮风有时阴天,有时烈日下,还要遵守纪律,连做报告的老师长啥样都没看清,怎会知道知道他们讲的什么心理健康知识。那个孩子会很早发现自己想的心理已经不健康了,会主动找心理老师去咨询!在学校的课程中就应该一定安排上心理健康课,老师一定要是专业的,足够的。我国有那么多的优秀的老牌的师范院校,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心理学的优秀毕业生呢。他们既懂心理学,也懂教育学,让他们在孩子需要合适的进行教育的时候讲给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不要让他们的心理迷惑和迷失,阳光健康的成长。

其次学校领导要足够重视,不折不扣的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不打擦边球,不欺上瞒下,不阴奉阳违,不为自己挣个什么的优秀名誉,不为得到上级颁发的什么评比奖励,把眼睛盯着各科老师的考试成绩,盯着每个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挤占、挪用不进行考试的学科的课堂,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加可怕的还有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顿威逼,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学校学习的快乐而失学流入社会。

然后是每个心理学教师要有高度的重视。作为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我们一定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好学生的生理心理的了解,钻进学生的心中,和学生进行对话,真诚的交朋友,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真备课,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要及时化解。还要和班主任交流,了解各班的个别学生,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让家庭遇到大事的孩子能走出灾难的阴影,减轻孩子的痛苦。

最后要求家长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诚然,每个父母主观上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可是有些爱适得其反,有的忽视了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父母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却很少或者不懂关心孩子的心理,当孩子不听话或者成绩下降后,斥责体罚,不耐心和孩子沟通交流,和风细雨的交流,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孤立无援,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使孩子处在在高度的恐惧中,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孩子不成熟,思考事情,处理事情的能力方法都不够恰当,会加重事态的发展。平时多了解孩子想什么,主动帮孩子出主意,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大树小草都一样的要享受生命给予的幸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钱云祥.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保驾护航心理健康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赶不走的学生
葆婴为亚运健儿保驾护航
加固技术创新,为桥梁健康保驾护航
法律为PPP保驾护航
学生写话
全面从严治党为新赶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