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三法”

2015-05-28 13:02杨东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外习作作文

杨东妹

最近出现颇多关于中小学语文试卷命题要大幅度增加作文权重分的传言,让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惴惴不安。因为作文一向是农村小学生的薄弱项。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教师自身教学上的问题。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问题。

(1)农村孩子接触面窄见识少,所处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更是天差地别,不少城里孩子未入小学即可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农村孩子几无可能。错过了语言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机,造成入学后说写能力的先天不足,有的词语匮乏表达不畅,有的方言夹杂语病频频。

(2)农村孩子学习条件明显差于城里孩子,目前的条件下,即使少数拥有图书角的学校,也只有几本皱巴巴的破书,还多是当村干部的家长德孩子捐的“人口与生育”、“荔枝种植”、“牛蛙养殖”之类的农民科普书籍。靠一本语文课本,他们走过了小学六年,哪能有良好的积累。

(3)农村小学师资条件明显差于城里。有限的高素质教师往往分布于高年级。许多低年级教师囿于自身能力问题,不能很好地及早有序开展作文训练,缺少一套严密的训练计划和程序。更有甚者,除单元作文要求外,从无课外习作训练。指导不得法加上训练量少,是影响学生整体作文能力提高的知名要害。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扬长避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有限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分阶段性、有侧重性阅读

1.阅读任务要分出阶段性,不能笼统要求

课标推荐的书目,按照难易程度和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内容,必须结合学期训练重点,分为不同种类。例如:童话类有《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等,科普类有《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励志类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等。按照教学内容和进程,有意识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布置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能自主性选择适合自己学段的课外作品进行阅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有意选择内容,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不管是寓阅读于教学,还是寓教学于阅读,出发点总是好的,也广为师生所接受。为什么总是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意”意识。带着目的有意识开展课外阅读,目的是从大量阅读中吸收营养。因此,我通常会指导学生寻找与本学段内容相关联或形式相近的课外作品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摘抄词语片段,或记下主要内容。或写写读后感,作一些简单评价。以求所学内容在最短时期的阅读中得到强化和扩展。

二、指导习作循序渐进,及早开始

1.摈弃就观念,树立从小抓起的习作观念

虽然近年来的教材改革把写话提前到一年级开始,但是还有不少一年级老师忽视这一时期的训练。有一次我在一份一年级单元试卷中发现学生看图写话的作答及其简短,相当部分学生只写了这么一句话:晚上爸爸在家里看电视,小明给他端了一杯茶。更意外的是老师给这样的一句话作文相当高的分数。这位老师给我的解释是,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达到要求了。相信持这样观点的低年级老师还大有人在,教材把作文提前到一年级,但是他们把作文学习延后,认为到中年级再学也不迟,从而放松了要求,忽略了指导,以致大量出现这种内容干巴巴的一句话作文。

2.从说到写,循序渐进

语言的学习总是从口头到书面,所谓“口头为语,书成为文”。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词语积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继续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强化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坚持从说到写的作文指导原则。

3.由难到易、由扶到放,有系统进行训练

小学阶段习作训练可以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说到写的过渡。从要求学生“说清楚每一句话”,向“写两三句通顺的话”过渡,再发展到“能写五六句前后连贯的话”。第二阶段,着重要求学生说写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掌握大致完整的篇章结构。第三阶段,着重进行篇章训练,训练学生写简单记叙文,做到表达条理清楚,内容详略得当,有感情。

三、扬长避短开辟作文课堂资源

1.充分利用好农村小学小班化这一特点

农村小学班生数少,以XX中心校为例,班级数100多,学生数仅2400多人,平均班生数只有20多人。相对于城关小学动辄七八十人的班级规模,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可以化作前指导为过程指导,拆分作文的指导过程,也可以在学生写作过程就其所遇到问题即时进行探讨与指导。

2.合理利用下水文

当前,让教师下水的呼声很高,有点逼着教师有“水”必下的味道。教师写下水文好处很多,却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只有对师生共同熟悉的事物、事件进行写作的题材,才能运用下水文这一方法。否则,古今中外有大量名篇佳作更适合让学生学习模仿。师生同写共同题材,教师能够更仔细更深入把握写作要点,从而更好地位学生做好指导与示范。

3.从农村广阔天地开辟写作资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相比之下,农村学生更贴近大自然。山上的树木,平原的野花,田间的作物,溪中的鱼虾,他们无不有着切身的美好感受。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发挥优势,引导学生置身其中,细心观察,深入体会,把看到的想到的触摸到的东西加工成作文素材。这样,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猜你喜欢
课外习作作文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