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索

2015-05-28 14:48林天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动性兴趣培养高中地理

【摘 要】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下,有效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改进地理教学形式,保障地理教学质量。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地理教学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本文阐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以期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主动性;兴趣培养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有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愈发突出,同时,学校和教师积极对教学进行改革,使地理教学取得很大进展。传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大多不注重学生主动性培养,这样的教学形式较为被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够被动接受地理知识。随着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发展,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地理教学的发展,相应的活动课与选修课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地理课时也会相应增加,地理有效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中教学质量并不高,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怎么样有效实施地理教学,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对地理教师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有效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内容,应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最有效的方式最高效完成相应的地理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效率衡量的标准,希望能够应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指导教学,这样就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面对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味进行讲述知识希望能够向学生传授更多地理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吸收知识能力,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授。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有效教学的形式逐渐引起教师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发挥学习主动性,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兴趣

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引导激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法时,既要考虑教学目的与内容,又要针对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教法,

1.对于地理知识没有兴趣的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如下三个方法

(1)地理教学中的趣味导入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割断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地理课把古代描述气候、环境、不同地域特征的诗词教给学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北风吹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优美的诗句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学生一边欣赏诗句中美妙的意境,一边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作用,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例如,“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等等。

(2)地理教学中的口诀法。老师在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这样、学生就会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口诀就是简单易记的句子,而所谓地理口诀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形象地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可把欧洲概述部分的知识点概括成如下口诀:

欧洲小,欧洲小,它像欧亚大陆向西伸出的大半岛。海岸曲折,港湾多而好。北部平原广,南部山地也不少。大部位于北温带,温和湿润人皆晓。东欧伸入大陆内,冬冷夏热雨量少。南欧地中海气候正相反,冬季温湿夏热燥。北欧极地气候范围小。河流水量大,航运好。大河伏尔加,国际河流多瑙。这样的口诀也就很便于学生记忆。

(3)地理教学中的历史应证法。地理与历史更是亲如姐妹,历史记录了“彼时彼刻”的世界状况,地理则描写着“此时此刻”地球面貌,教学中互相穿插,有利于学生从纵横两方面理解地理知识。在讲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穿插故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容易感兴趣,如讲南亚时,可以讲讲《西游记》的故事。在讲非洲时,您可以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探索海洋的伟大壮举,揭示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我国的宝岛台湾时要讲钓鱼岛,使学生懂得日本窥觊我国领土,亡我之心不灭,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如可让学生自己搜集“日界线趣事”,“拥抱地球的人”等有关地图、气候方面的轶闻趣事,在班上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也巩固了知识点。

三、对于基础较好就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要尽量燃起学生这个主体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将启发诱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思考性结尾,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您精心设计的启发疑问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条理化,而且使知识得以升华。

(一)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像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①有助于认识地理事像的特征和规律。②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下面的北美和亚欧大陆的气候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北美大陆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

1.气候特点

(1)大陆性都比较显著,只是北美大陆性弱于亚欧大陆。北美1月份3/4的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七月份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高于20℃,气温年较差约为 50℃,而亚洲气温年较差达65℃。

(2)气候类型构成都复杂多样——“齐全”。

(3)气候类型排列在高纬处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在中纬处具有东、中、西气候类型对比特色。

(4)都具有寒潮、台风(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2.原因

(1)具有相似的纬度位置。北美大陆大致在 7°12′N~71°59′N之间;亚欧大陆大致在1°17′N~71°08′N之间。两大陆南北延伸都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的所有气候带,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这是决定了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基本因素。

(2)雷同的海陆位置。 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北美、亚欧大陆都北靠北冰洋。

(二)多项综合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综合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此类提问,以锻炼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地理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您既要备好学科知识,做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成竹在胸,又要备好学生这一课,所有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易于学生接受,并让学生乐于去学。这样您就能在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到爱学地理,进而会学地理,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柳.高中地理研究法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

[3]张目.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作者简介:

林天鹏,男,大学本科,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主动性兴趣培养高中地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