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2015-05-28 00:35樊如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

樊如康

【摘 要】信息是人们接收思想与文化最直观的途径,尤其是教育教学中,知识、文化、思想精神都需要以信息为载体,进入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从目前来看,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仍不完善,无论是技术功能、还是技术影响都没有发挥到最佳效果,这种情况对于开发物理课程很不利。为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让物理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广大物理教师、教育学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核心思想和目的是基于信息技术,重构、拓宽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优化物理课程教学资源,改变、纠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想与期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问题,深度解析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应用

前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期,随后的几十年里,物理知识逐渐渗透到工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俨然成为推动社会现代文明的源泉。在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助推作用下,物理课堂教学手段和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教师可以透过网络信息,延展资源,并依靠多媒体、网络平台将知识最大范围的传播出去,实现课堂教学的“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的发展空间更大、更宽。

一、物理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1.理论概述

物理课堂是指探究事物内在规律、事物道理的自然科学教育工作,研究内容有:物质的质量、结构、相互作用力、运动规律等等,其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是要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从知识内涵上看,物理知识基本上涵盖了现代自然界中所有学科知识,如美术绘画、音乐、哲学、数学、天文学,因此,我国现代教育十分关注物理课堂教育教学工作。

2.发展现状

一般学生从初中开始便要接受物理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家长为了打开学生的眼界,会在网络中搜集有关物理课程的资源,帮助学生提早、独立认知、感悟物理科学的奥妙。因为物理课程涵盖的规律知识与内涵都是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的“信息”,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通常喜欢利用信息技术,乐于通过控制、编辑信息,找到有趣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据统计,在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学校占58.34%,其中信息技术出现在物理课程的几率为97.34%,可见,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是存在契合度的,是其他学科比拟不了的。

二、信息技术对物理课程教学的影响

学生对信息的认识与理解除了要靠自身素质之外,还要方法得当,这需要教师在传播知识之前,通过一系列教育模式、手段包装物理知识,使其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立体化、具象化。要想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必须先弄清楚信息技术对物理课程教学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阅读多部文献资料的观点和看法,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技术有很强的“解释”功能,在包装、修饰物理知识上有很独特的作用,如:在研究运动加速度定律时,用理论解释加速度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用2D动画形式,把小球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用幻灯片的方式“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为求实践依据的真实性,还可以把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缓慢播放,通过一个个慢镜头,探寻加速度的痕迹。信息技术编辑信息的能力不可估量,它给予了物理课堂知识多种、多渠道的呈现可能。

其次,丰富教育模式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是现阶段广大教师极为推崇的教学方法,它不但能扩充教学知识资源,还能让教育教学的兴趣点变得突出。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物理课题,制作幻灯片,幻灯片中夹杂着图像、音频、视频,甚至于动画,跟随教学进程,依次演示,有助于控制学生的学习目光,让物理课程的教学行为更加简洁、方便。

最后,实验效果更强,以往,物理实验经常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自然规律在不确定、有诸多干扰因素的环境下展开实验,失败是难免的。如:探究有关波的概念时,教师用木棍敲击盛满水的杯子,水上的波纹学生用肉眼很难看到,将它放在电脑上做放大处理后,实验结果要明显的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国内外、不同学生参与该实验的视频,或是通过互发E-mail、参与BBS交流等形式进行多平台共同实验,可大大增加实验活动的教学作用与意义。

三、提高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价值的对策与建议

上文提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物理课程教学发展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但一项教学改革实验要想获得成功并不容易,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程教学时,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差;信息技术会干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信息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物理课程教学等等。因此,推动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是,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学校培养物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素质。如:组织安排全校物理教师参加计算机能力训练班,并增设能力考核任务,从理性层面,硬性规定上,给教师双重压力,敦促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后,才有可能灵活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在网上挪用其他教学方法,以不正确的方式传授学生物理知识。对物理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现代化教学的课程进行集中调研,让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结合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教学效果等多方面指标与规范,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以及具体改革方案,并将其实时收录到信息技术能力与素质培养方案与计划中,随时为物理教师补充“能量”。

其次,以科学态度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条件与限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理知识的内容与规律特征,但由于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如果看惯了既定的规则和客观事实,会慢慢失去探索的耐心和恒心。为此,教师不应该将物理知识完全、彻底的转化成“数字信息”,而是有选择、有侧重的摘录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对于探索性强的课题,还是需要使用传统教学实验模式,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们的“眼高手低”。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合理分配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如:不能整个课堂都使用信息技术,做例题、做实验都以幻灯片的方式播放,需教师亲手、或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动手做、动脑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但也不能肆意借鉴与使用,应明确其应用条件与限制,做到使用合理、配合得当。

最后,强调物理课程的中心思想。目前,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经常会延伸物理知识内容,将主题扩大。繁杂、冗长的物理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虽然可以勉强做到教学合理,但依然存在很大的教育危机。为此,教师在引用新科技的同时,也应注重“师生互动”的过程,如:在展示课件的时候,随堂提问学生,让学生跟着问题思考,;又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拟定教学课件或教学模式,教师只做后期的统筹规划和具体教学手段的基础性操作内容。如此,可有效牵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通过上文对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应用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信息技术是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但它并非是学习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所以教师不能凡是依靠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应以科学的角度看待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向融合的发展趋向与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许景峰,宗德新,尹轶华.数字技术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2(101):139-143.

[2]吴长发,杨等法,董秘.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9(126):290-293.

[3]邓鸠洲,孟昭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114):31-34.

[4]蒋兴雨,李红梅.浅议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29(117):614-623.

[5]卫津,蔡长运,曾维静.新课改背景下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契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9(110):49-51.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