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具备的素质

2015-05-28 00:43刘建花杨亚雄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能型教育观新课改

刘建花 杨亚雄

【摘 要】在中小学数学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中力求将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学生获得数学学习持续、长效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观;全能型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严峻挑战

1.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富有现实性

新课程倡导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和数学智慧的力量。

(1)教材引入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如引如“-”号时,教材引用了2000年《财富》关于全球500强主要零售企业利润的统计表,排名第二的沃尔玛公司利润5377.0百万美元,排名第153的大荣公司利润-195.2百万美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负数来源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2)引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图片,如讲到方程时,引入案例:小朋友买1斤果奶和4斤可乐时递给售货员20元钱,售货中找回3元,卡通人说:“1斤可乐比1斤果奶多0.5元,问1斤果奶多少钱?书上出现冷藏柜、售货员、小朋友和卡通人,使学生想很快帮小朋友算出价格,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方程问题。

(3)课文标题也注重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像“你几岁了”、“我变胖了”、“希望工程义演”等等都变成了数学某一章的一节标题,这样做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被吸引住了。

2.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富有趣味性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审美需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这是数学新课程在问题表现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引入了学生喜爱的卡通和小动物,仅七年级上册就出现了102个卡通图和小狗、小兔、小猫等,这种年龄阶段的学生喜爱动物,由它们提出问题给出计算方法或结果,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3.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富有挑战性

教科书注意选择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对问题不一定能立即获得圆满的解决,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尝试、推理探索解题的途径,寻求解题的方法。而学生在欲解欲思的状态中激发出以数学的怀古与学习数学的潜能。如在讲乘方法,引入案例:用一张厚度是0.1mm的纸,将它对折后厚2×0.1mm,对折2次后厚多少?对折20次的厚多少?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每一个人都有收获。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2)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关和质量关。教师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质量,又要提高学生能力;既要发展学生个性,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人才。

(3)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不断研究问题,发现新问题,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

(4)教师应具有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创新的能力。

(5)教师应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即有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的“创造型”教师,又要即会教又会科研,又懂生产的“全能型”教师,同时也是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和决策者的“完整型”教师。

(6)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现状堪忧

(1)中小学教师学历偏低,影响教师专业化,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这种状况难以迎接21世纪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2)教师专业能力不高,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教师角色又陈旧,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观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还未深入中小学教师的心灵,也没有反映到教育实践中来。

(3)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薄弱,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

四、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科研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全面实施目标导向策略,构建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组成科研兴师的网络,使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

(2)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培养教师科研素质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速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程。

(3)实施互助互动策略,提高团结协作的水平。良好的教师间互助互动关系,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实施行动反思策略 增强创新发展的素质。

(5)实施全员校本培训的策略,提高教师实践素质。

(6)实施评价激励策略,建立终身学习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综合型、研究型的教师。要在变革的浪潮中遨游,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宏义.中小学教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2002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条件、实施办法、策略研究”之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GS[2013]GHB0246。

猜你喜欢
全能型教育观新课改
音乐教育在中职院校全能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全能型供电所基础管理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打造新媒体时代下的全能型服务平台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