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2015-05-28 00:55刘玉芝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情感

刘玉芝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新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情感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学就是技能、技巧教学,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使学生会唱歌、识谱、乐理等技能技巧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再想想,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科学引导,理解曲词,感悟情绪,让学生学唱歌曲

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会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得恰到好处。

三、情随音至,润物无声,让学生体验情感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我们要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起着很好的美育教育效果。

1.以声带情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并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范唱歌曲,或用器乐如钢琴、提琴、笛子等演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歌唱教学中,还要重视音乐资料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磁带、CD、VCD等,让学生真正能在美的声音、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

2.欣赏入情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学生音乐情感、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段,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和舞蹈动作,随音乐击拍、脚踏、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我们应该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产生死板乏味的现象。

3.创作动情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它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情感、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音乐的灵感诱发中,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爱因斯坦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他爱人蒋英是著名音乐家,家庭音乐的氛围使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他感慨地说:“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钱老正是从音乐中获得启迪,成就了他的科学梦想。

创造意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置身于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人类环境,便有无数个问号和“为什么”在心中萌生:天为什么是蓝的?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爸爸为什么长胡子?等等。他们在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会生动的编唱一首歌,编讲一个故事,即兴画一幅画,跳一段舞,并把真挚美好的情感完全寄托在其创造的“作品”里。在没有任何陈规束缚的想象中,狮子变成了人的伙伴,大海里隐藏着一个蓝色的宫殿,稻草人和麻雀开始对话,星星在眨眼,月亮在梳妆……创作活动让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音乐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音乐之声去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教育的春风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娜.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年6期.

[2]张红敏.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年9期.

[3]林薇.小学音乐教学之情感教育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3年31期.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培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