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

2015-05-30 16:35梁乾尚丽华张荣庆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教师发展高职院校

梁乾 尚丽华 张荣庆

摘 要:高职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迅速发展,但是高职教师的发展却一直未受应有的重视。为促进高职教师发展,需借鉴国内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经验,以及政府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以高职学校为本的教师发展中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业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一、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意义

(一)可以系统有效地培养教师,促进教师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快速扩张,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年轻教师数量越来越多,陕西省高校有6万多在校教师,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整个队伍的85%,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他们很多人拥有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知识渊博,但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对高职教育缺乏了解,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基本教学素养,所以难以准确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发展三十多年,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重要的任务就是学校的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的支撑点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在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就是以此为基础,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近些年各高职院校也非常注重教师的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学习,但大多都是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专门的统筹管理,重复性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效率低下。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在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提高效能,使学校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公信力。

(三)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变革。高校的机构设置里边,都有教师科(师资科),但传统的设置都是以管控为主。高校中教务处更多的是给教师安排工作、排课;人事处更多的是管理考勤、考核、职称等。这样的管控机制,无法做到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

二、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可行性

(一)顺应国际趋势,紧随时代潮流。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几乎都设立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能力的专业机构。1962 年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建立教与学研究中心是美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个教学促进中心。紧随其后欧洲的一流大学也纷纷建立教师发展机构,如剑桥大学的“教职员发展中心”。我国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师促进中心(OTA)” 是国内第一个建设教师发展机构的高校……可见,当前在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不仅顺应了世界潮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二)在2 0 1 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保障政策提出;2011年,教育部将“加强重点专业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列为该年的工作要点;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高校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工作”;2012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指出:推动高等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2013年,陕西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省属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陕教师〔2013〕29号)指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引导高等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建立有利于推动内涵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制机制,以建设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化服务与支持。”

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

(一)规划教师队伍发展。充分优化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设性的规划、意见和建议。

(二)教师成长研究。帮助青年教师研究和制定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成长过程的困惑,让青年教师在发展中找到归属,在成长中体验成就。

(三)教师培养培训。对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培训,特别是加强教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养成与训练。以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为目标,坚持“面向全校、突出骨干、分层分类培训”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师国内外交流与培训工作。重点是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及方法的培养和提升。

(四)建设资源平台。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平台,借鉴和开发制作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示范视频、教学素材等资源,并与各部门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五)推进研讨交流。通过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室、教学咨询等方式开展教学交流、成果分享、科研探讨等活动。

(六)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咨询服务。面向学校全体教师、重点是青年教师提供个人发展的咨询、诊断与建议,满足特色化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教师的学术潜力、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个性化指导,加强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潜力、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考核、检查和评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是建立在继承、借鉴、改造与创新等一系列过程之上的组织变迁。

参考文献:

[1]罗秋兰,陈有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妨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2]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组织化历程及机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2).

[3]邬大光.教学文化:大学教师发展的根基[J].中国高等教育,2013(08).

[4]丁金昌.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形态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63.

[5]范彦彬.沈贵鹏.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69-71.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教师发展高职院校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