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研究

2015-05-30 22:57陈晔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延伸服务全民阅读四位一体

陈晔

摘 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扬州市基本建成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总馆)的总分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为基础,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区域划分的的“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进了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联动发展,有效保障了市民基本阅读需求。

关键词: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民阅读;延伸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推进全民阅读的战略部署,2015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作为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法规,更是明确和强调了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性。自2012年起,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每年的民生“一号文件”中都对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书香扬州”提出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扬州市基本建成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总馆)的总分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为基础,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区域划分的的“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进了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联动发展,有效保障了市民的基本阅读需求。

一、“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一)主城区服务网络。目前,扬州市主城区已建成与市图书馆(总馆)联网的高标准“一卡通”通借通还分馆12个;拥有2辆流动图书大巴,流动图书服务点已建68个;建成文昌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盛城世家等3处24小时自助借还机;开通了包括手机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的掌上图书馆。

(二)县(市、区)联动。各县(市、区)图书馆开展乡镇(街道)图书馆“一卡通”建设,全市82个乡镇(街道)已建成乡镇(街道)“一卡通”分馆40个。

(三)乡镇农家书屋联动。试点探索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作为试点的邗江区,已建成15个村级“一卡通”分馆。

5月28日,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材料申报、省级推荐、项目陈述等层层选拔,最终进入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并将在2017年迎接国家专家组的项目验收。

二、“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目标: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战略,争取在2017年之前,构建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县(市、区)图书馆、乡镇(街道)分馆为骨干,村(社区)分馆(农家书屋)为基础,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为补充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图书服务高端研究、应用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合理定位,全力打造“全方位、便捷性、数字化、多功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动扬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的现代转型。

三、“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扬州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市文广新局每年投入80万元,作为项目工作经费。同时,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图书馆与企业或其他合作机构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分馆、自助图书馆、掌上图书馆。

(二)优化布点,分类设置。根据主城区各街道、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地理位置、居民集中程度和服务半径,优化分馆建设布点。在阅读需求高、基础设施完备的社区和单位,设立“一卡通”分馆;在交通不便利、居住人口不密集、尚不具备建设分馆条件的社区和单位,设立流动服务点;在市民聚集度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地方,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主要景点、重要公共场所,设立城市书柜,宣传推介扬州文化。

(三)定期轮换,图书流动。专门成立“图书配送中心”,建立了一套为分馆、流动图书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定期更换、补充图书的标准化运作机制。分馆图书每周更换补充,流动图书馆每2周服务一次,每2天对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进行更换。

(四)举办活动,打造品牌。定期举办《扬图讲堂》高端讲座,邀请名家大师授课街道,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和追捧;举办“红领巾读书征文”、“七彩的夏日”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小小图书管理员”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举办“你选书、我买单”、“朱自清市民读书节”、“图书漂流”等阅读文化活动。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助推了全民阅读,营造了阅读氛围,也为“四位一体”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提供了内容构架。

四、“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

(一)推动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标准化。总分馆服务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服务模式。即服务的“六个统一”: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二)促进了公共阅读服务的均等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分布在城市的各个方位,覆盖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搭建了全民阅读文化共享平台,线上线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服务网络,让每个市民、村民都能享受到免费、均等的公共阅读服务。

(三)实现了公共阅读服务的便利化。通过项目建设,主城区公共图书服务网络覆盖达90%,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便利服务,图书馆成为“城市的教室、市民的书房”。

(四)探索了公共阅读服务的社会化。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建设方式,整合各方公共资源和设施,探索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五)推进了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共同发展。自2012年项目实施以来,图书馆各项服务指标均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扬州市图书馆各业务窗口共服务78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71%;图书流通106万册次,比2011年增长172%;数字资源访问次数11.5万,检索次数3.8万,下载次数2.4万,读者登录4.3万余次。扬州市“个人综合阅读率”列江苏省第三位。

五、不断提升“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加强重视,搭建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暨“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的相关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督查创建进展及成效。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由市文广新局局长任主任,分管局长任副主任,各级图书馆馆长、各企事业单位代表、读者代表等为成员,每月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聘请业内专家、文化学者为专家组成员,讨论制定“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二)制度设计,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研究制定《扬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扬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作为子规划进行修订,制定《“四位一体”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开展“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路径与方式”等课题研究,为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撑。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设立“四位一体”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县、乡财政配套投入,专门用于总分馆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大巴购置、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维护以及品牌活动等项目经费。三是增加人员编制。建设1个乡镇分馆,由总馆委派1名馆员为分馆馆长,同时聘用1名社会人员,以维持分馆的运行和管理。

(三)加强建设,提升主城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与总馆联网的“一卡通”通借通还分馆、“流动图书馆”大巴的数量;试点打造“城市书房”模式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社区、闹市区等人流密集的地点,开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争取达到主城区全覆盖;强化中心馆主阵地地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自助化设施,提升主阵地服务质量。

(四)多层覆盖,实现项目的全市范围推广。一是加强县区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提升。高邮市、江都区、广陵区分别新建公共图书馆;二是大力推进各县(市、区)图书馆开展乡镇(街道)图书馆“一卡通”建设,将任务列入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三是探索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联动。拓宽服务范围,规范农家书屋管理,试点探索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做到全市范围推广。

(五)打造亮点,完善数字阅读功能。建成数字展览和讲座平台,做到线上、线下多媒体展示、传播展览和扬图讲座;丰富外购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完善提升微信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依托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打造“数字电视家庭图书馆”,将图书、报纸、杂志、影像等通过数字电视终端——电视机,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在线查询、在线阅读、语音伴读、影像点播等功能,把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直接送到每个家庭。

(六)培育品牌,打造公共阅读载体。公共阅读平台的推广离不开阅读活动的举办和助推。“四位一体”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一张分布优化、关系紧密的服务网络,公共阅读活动则是服务网络的实际内容。因此,开展活动,打造品牌,吸引更多的市民读者参与其中,营造全民阅读、全城互动的良好氛围。

六、结语

“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扬州城市的文化建设,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今后,扬州市将继续以“四位一体”为抓手,整合资源,延伸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全民阅读”、“书香扬州”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延伸服务全民阅读四位一体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现状及展望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