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思考

2015-05-30 23:54张诗东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浙江省

张诗东

摘 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于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动实现“两富”现代化浙江目标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农村践行的具体体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浙江省十件实事项目之一,从2013年3月开始在省内全面铺开。短短一年多时间,文化礼堂通过以点带面的模式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到目前为此,全省已建成13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

关键词:文化礼堂;农村文化;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于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培养共同价值取向,筑牢农村群众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来充实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礼堂是农村文化综合体,是农民群众的文化乐园和精神文化家园,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地、娱乐活动基地、培训基地、道德教化基地和文化展示基地,这是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在提升农民素质、打造精神家园、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文化强省、名城强市提供思想文化保证。笔者认为,除了在管理机制、人才队伍方面下功夫外,还必须在经费、政策方面给予充分扶持,才能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文化礼堂工作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队伍,是文化礼堂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建一个文化礼堂非常轻松方便,一二个月即可完成,关键是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和活动开展。文化礼堂不仅仅是几栋房子、几场活动的事,它在运行过程中的工作量非常大,仅靠几个人是绝对玩不转的,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作队伍具体负责。所以区、县(市)、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礼堂建设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文化礼堂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定期检查督促。行政村党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要明确一名村干部分工负责文化礼堂工作,配备好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服务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做好队伍的管理工作: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各项工作;发挥农村老年协会、民间调解组织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加强工作交流和教育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大对文化礼堂工作的指导力度

文化礼堂建成后,如何正常运作,如何聚集人气,如何调动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2014年5月,笔者在富阳黄公望村、章家村文化礼堂,临安市板桥镇花戏村、三口村文化礼堂调研时发现,临安、富阳的文化礼堂硬件建设不愧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样板房”,“两堂”、“五廊”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模式机制等方面各具特色、自成品牌,真正做到了“一村一品”、“一堂一品”。在工作经验交流时,镇宣传委员、村宣传文化员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队伍建设和文化礼堂运作的情况。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人员和队伍的专业水平跟不上。像富阳的黄公望村,管理人员主要是退休老师、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他们对活动的组织、策划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专业,平时组织小活动还可以,大的活动还是要请市里的老师专家来指导。富阳市里组建了文化礼堂工作专家组、志愿者和宣讲服务团,经常下来指导工作。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由于农村文化礼堂还是个新事物、新课题,基本没有参照物,大家都需要摸索着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上级文化管理部门、文化职能部门加强对文化礼堂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辅导。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文化礼堂专家指导组成员库,建立行政村与专家组一对一帮扶制度,由行政村根据本地需求,邀请专家指导组成员定期进行针对性指导。也可以由市文化职能部门定期组织文化礼堂管理员和文化队伍培训班,针对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设置课程,包括礼仪、布展等课程。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指导的形式提高文化礼堂管理人员和文化队伍的业务技能和水平。

三、丰富文化礼堂活动内涵

文化礼堂的活力在于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活动内容。“两堂”“五廊”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两富”现代化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不能简单停留在“求热闹,求娱乐”这个层面上,要围绕“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要求,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学、有当地特色、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既要保持传统风俗,又要富有现代特色,还要确保天天有活动,场场有新意,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文化礼堂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群众文化活动的观众转变为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而积极、乐意、自觉、自愿参与到活动当中。首先,抓好地域特色、乡土特色文化。注重挖掘本村、本土传统节日和传统生产活动中的文化元素、民间艺术、非遗项目、节庆项目,以传统节日、乡风民俗为节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其次,通过开展文化展陈、文化交流等活动引领农民价值观的转变。可结合美丽非遗进礼堂、文化配送进礼堂、文化培训进礼堂、电影下乡等活动,将非遗传承、非遗演出、非遗展览、文化艺术培训讲座、精品文化活动融入到文化礼堂之中,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文化礼堂的内涵,提高农民群众的艺术水平和鉴赏能力。第三要进一步拓展文化礼堂的功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等,积极构建农村新的教育引导体系。第四要让村民自主。在“两堂”中开展娱乐活动、书画培训、农技讲座,由村民担任主持者、参与者、观看者,为村民创造发挥特长的平台,激发村民对文化活动的热爱。第五要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窗”等展陈载体,全面展示农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乡风民俗,宣传农村的道德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好婆婆、好媳妇、老寿星、“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等,进一步弘扬主流价值、传承村庄文明、架起党和群众联系沟通的新桥梁,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对农民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四、加强文化礼堂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政府的经费和政策保障是文化礼堂能否正常有效运转的必要保证。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政府投入了基本的建设资金,在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运行成本非常大,财政下拨的运行费用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许多村都是靠自筹资金来解决,实在筹不到钱时还得村干部自己先垫资。仅黄公望村每年的保洁费就要几十万,其它不可预见的费用还很多,用村干部的话说:“表面光鲜,心里有苦说不出哪。”所以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定资金扶持、补助、奖励政策时,一定要经过实地考察调研,要摸清各地文化礼堂建设的实际情况,绝对不能搞一刀切,经费补也助要及时到位。为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上的力不从心,可以文企联姻的形式,让本地企业定向资助文化礼堂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给予资助文化礼堂建设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加地方文化建设。在文化礼堂的资金使用方面要实行严格的跟踪审计制度,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每年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浪费、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每笔费用都开支在文化礼堂建设上。

五、加强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文化礼堂要想长期生存发展,做到长久不衰,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各级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要根据各地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文化礼堂日常管理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县(区)每年组织对所属区域文化礼堂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开放天数、活动次数、参与人数和群众评价等指标进行考核认定,把考核结果作为该村文化礼堂参加省级和市级示范文化礼堂评比的重要依据,作为下拨文化礼堂正常运行经费的重要依据,作为村级宣传文化员年终奖励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文化礼堂,除给予一定数额的经费奖励外,还特别推荐参加省级和市级示范文化礼堂评比。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两年不合格者,今后不得参加省市示范评比,并给予相关管理人员调离岗位处理。另外,把对文化礼堂考核的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村“两委”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作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评比的重要依据,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和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评比的重要依据,督促各级政府把开展文化礼堂工作当作一件要事来抓,努力营造重视文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总之,农村文化礼堂要想长期发展、永保活力,必须要以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建设和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开展富有农村发展时代特征、贴近农民思想实际、草根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活动。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文化礼堂才能真正焕发魅力,才能真正具有可持续的动力,才能避免出现现在闹热,几年后冷场,最后成摆设的现象,才能真正成为一棵“常青树”。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省教改之星
——张脆音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之路径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新常态
浙江省 3D 打印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