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多段体结构

2015-05-30 10:48吴志闹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

摘 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多段体这一曲式结构类型的整理和研究,对其特点进行理论基础归纳,并且探索这一曲式结构在具体的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器乐;多段体;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民乐作曲

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作品大部分来源于对古曲、民间戏曲或民间歌曲的改编,还有很多作品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关,或者是作曲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随心而出的即兴创作。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思维习惯,而曲式结构则是体现这种音乐思维规律的重要形式之一。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多段体这一类型的曲式结构是整个民族曲式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段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构成的曲式结构,其各个段落的音乐材料有的是对第一段落主题的引申和发展,有的各个段落采用新材料构成以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多段体结构在具体的民族器乐作品中既有单独应用的情况,也有作为大型曲式结构的某一部分应用的情况。

1 多段体中的一段体结构

1.1 按照曲式结构来划分

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一段体分为一句结构、多句结构和散句结构三种类型,其中多句结构的一段体又以乐句的数目划分,如两句结构的一段体、三句或四句结构的一段体等等。而散句结构的一段体则以不能划分乐句,或句读划分极不规则和无规律为其特点。例如,唢呐曲《一枝花》的引子部分采用山东梆子“哭腔”的音调,采用散拍子写作;京胡《夜深沉》的第一个慢板段落也是散句结构的一段体。

1.2 按照音乐材料来划分

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一段体结构分为重复式一段体、展开式一段体、引申式一段体和对比式一段体四种类型。

(1)重复式一段体中,前一乐句的音乐材料被后面的乐句重复或者变化重复一部分。其又分为“换尾式”重复、“换头式”重复及“叠奏式”重复三种类型。1)“换尾式”重复是指在一段体结构中,后一乐句与前一乐句开始的音乐材料一样,但是在结尾部分发生变化,变化的部分有的占到乐句长度的一半左右,有的仅仅只有乐句的最后一个音符发生变化。例如,古琴曲《平沙落雁》的引子部分为两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6小节,两句开始的3个小节音乐是一模一样的,形成了两句构成的重复换尾式一段体结构。2)“换头式”重复是指在一段体结构中,后一乐句与前一乐句的开始部分不同而结尾部分相同,与“换尾式”结构形态相反。例如,民乐合奏《弦索十三套》中《合欢令》的第三段、第五段和第七段均为换头式重复一段体结构。3)“叠奏式”重复是指在一段体结构中,后一乐句重复前一乐句时,保留旋律展开的轮廓,而结构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略加扩展或缩减。例如,民乐合奏《水红花令》的主题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奏缩减,第三乐句保留第一乐句的旋律轮廓,形成叠奏式重复一段体结构。由三句及三句以上多乐句构成的一段体中,重复的方式既可发生在相邻的乐句之间,也可发生在相隔的乐句之间,有部分多句结构的一段体中会发生多次换头或换尾的乐句组合方式。

(2)展开式一段体中,分为核心片段展开式、垛句结构展开式和反复分裂展开式三种类型。1)核心片段展开式一段体是指一个主题核心片段在音乐发展中使用各种模进,重复和变化重复,引申等手法进行发展。例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鸡鸣山小战”采用主题两小节构成的核心片段进行自由模进构成,这个核心片段由一个十六分音符构成的音组和形成对比的另一个八分音符构成的音组构成,两个音組在不断的移位中进行变化发展。2)垛句结构展开式一段体是指音乐材料进行连续的反复,节奏相对密集紧凑,有的由同一种音乐材料不断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有的由两个互相呼应的音乐材料连续反复构成,这种结构在民族民间器乐作品中十分常见。例如,唢呐曲《滚绣球》的第一段中,每小节保持近似的节奏和相同的结束音,音乐上形成既自由变化又统一的展开式段落。3)反复分裂展开式一段体是指两个或三个对比的音乐材料或者互相关联的音乐材料(如问答句式)在进行重复的过程中,材料分裂形成结构的逐渐递增或递减的形式。例如,民间器乐曲《倒八板》的第二段中段中,一问一答的两个音乐材料采用反复分裂法构成展开式的段落,问答形成的两小节句读在重复一次以后逐渐分裂其结构,先由四拍减为三拍,然后将4/4拍子变为2/4拍子,其后问答结构继续分裂为两拍,最后将节拍由2/4拍子变为1/4拍子,问答结构在反复中分裂成一拍和半拍,形成一个不断展开的段落。

(3)引申式一段体中,分为引申呈承递式和引申展衍式两种类型。1)引申承递式是指一段体中的乐句之间,前一句的结尾与后一乐句的开始相同或相似。这些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乐句之间紧密相连。例如,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引子过后的第一个段落为两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及其反复,其中第一乐句6小节,第二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的第7小节与第一乐句的5、6小节使用相同的旋律材料形成承递关系。2)引申展衍式是指一段体中各个乐句之间不直接重复相同的音乐材料,只保留相近的节奏或旋律轮廓进行相对自由的音乐发展。例如,古琴曲《流水》的第八段中,各个乐句的音乐材料保持近似的旋律轮廓而节奏则作自由的发展,每个乐句均统一结束在宫音F音上。

(4)对比式一段体中,各个乐句之间的音乐材料在节奏,旋法等方面写法完全不同而形成对比。例如,民乐合奏曲《弦索十三套》中的《八板》《十六板》及《琴音板》的主题部分,均由八个乐句构成对比式一段体结构。对比式一段体中由四个乐句或五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2 多段体中的二段体结构

2.1 按照曲式结构来划分

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二段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一般采用一段体的结构构成,很少有大于一段体的结构类型。

2.2 按照音乐材料来划分

二段体结构分为引申展开式和对比式两种类型。

(1)引申展开式二段体是指两个段落的音乐在旋律素材和节奏关系上都有紧密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段落采用同一材料进行发展。例如,二胡曲《三宝佛》中第一部分“倒卷珠帘”为二段体结构,第二段的主题在旋律上和节奏上都与第一段有着密切联系。还有一部分引申展开式二段体的第二个段落与第一个段落进行“换头式”或“合尾式”的重复。例如,二胡曲《空山鸟语》的主题部分,笛子曲《对花》的主题部分,二胡曲《独弦操》的主题部分等,均为合尾式二段体结构。

(2)对比式二段体则是指两个段落在音乐材料上形成对比结构。例如,琵琶曲《阳春古曲》第一部分“独占鳌头”为对比式二段体构成,第一段为换尾式两句构成的重复式一段体结构,第二段为核心片段展开式一段体结构。第二段与第一段无论是在旋律上和节奏结构上,均与第一段形成对比。

3 多段体中的三段体结构

按照音乐材料来划分,三段体结构分为无再现式、再现式和交替式三种类型。

(1)无再现式三段体是指音乐由不同材料构成并列的三个段落。例如,二胡曲《听松》,全曲由引子和三个主体段落及尾声构成,引子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引申展衍式一段体结构,音乐主体部分为无再现式三段体结构,其第一个段落为两句构成的引申承递式一段体结构,第二段为引申展衍式散句结构的一段体,第三段为两句构成的叠奏式重复一段体结构,尾声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对比式一段体结构。

(2)再现式三段体是指在第三个段落中原样再现或变化再现第一段落的音乐材料,中间的第二段音乐材料常常与两端的段落形成对比。例如,管子曲《江河水》由引子与三个主体段落及尾声构成,其主体部分为再现式三段体结构,三段体的第一段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的对比式一段体,三段体的中间段落为两句对比式一段体结构,其在音乐材料、速度力度、演奏法方面与两端的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三段体的最后一段为第一段落的再现,但在速度力度上有所变化。

(3)交替式三段体是指在音乐陈述的三个段落中,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或者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的音乐材料进行部分重复或者变化重复,两个段落在主题乐思上联系紧密。例如,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全曲由引子7小节及主体部分三段体结构54小节和尾声6小节构成,其中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中,第一段28小节(乐句之间均有4小节过门)与第二段11小节(原样反复结尾改变形成21小节)之间在节奏旋律轮廓上相似,结构同为两句结构(第一段因配器改变形成段落重复),第二段是第一段音乐抒情情绪的延展,两段在乐思上联系紧密。第三段15小节与前两段在节奏、旋法、色彩、音色、音区、力度上均形成不同程度的对比。

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三段体这一曲式结构类型是应用最多最为典型的,其中无再现式三段体结构比再现式三段体结构更为常见,大量存在于由“头(引子)、身(无再现三段体)、尾(尾声)”构成的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体现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曲式结构特征。

4 三段以上的多段体结构

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段落构成的曲式结构称为多段体。按照音乐主题材料划分为:各段落分别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并列式及各段落之间由同一音乐主题材料自由贯穿而构成的展开式两种。按照各个段落构成的原则其又分为按音乐表现情节构成或按照音乐速度构成两种。这种类型的多段体段落数目较多,规模庞大,因而各个段落常常在音乐展开上具有内在的联系,有的乐曲根据情节需要又分为若干组,各组之间的段落写法上紧密相连。

例如,古琴曲《流水》,全曲由九个段落构成,第一段是引子,节拍比较自由,开始是几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隐约地奏出乐曲的主题音调;第二、三两段,主要是采用古琴泛音演奏技法写作的段落;第四、五两段为乐曲的展开部分,采用古琴按音演奏的技法写作;第五段通过主题音调的变化使音乐加以展开;第六、七两段是乐曲的华彩部分,采用古琴滚拂演奏技法進行写作,其中第六段旋律由一对对称的乐句作垛句展开;第七段是泛音滚拂段落,起到连接前后段落的作用;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变化再现了第二部分的按音曲调;最后简短的尾声以泛音奏出乐曲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的结束。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每一拍即为一段,全曲由十八个段落构成。第一段是全曲的引子,两个三小节的乐节是全曲的核心音调,全曲的基本曲调均由此衍生而出;第二段到第十段为乐曲的第一部分;第十一、十二段在音乐情绪上是全曲的转折过渡段;第十三段至第十七段是乐曲的第二都分,音乐以抒情为主;第十八段是全曲尾声。

琵琶曲《改进操》,全曲有十二个段落,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一大部分结构是四个一段体构成的多段体结构,形成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点的“起、承、转、合”结构;第二大部分为一段体结构的主题及其七次变奏构成。

5 结论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多段体结构各个段落的音乐材料,一部分是由第一段落的主题引申和发展构成,有的多段体结构各个段落由不同的对比材料构成,还有的多段体结构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乐思,各个段落之间的材料相互联系并作展开。大部分多段体中的段落结构由一段体构成,也有由大于一段体的曲式结构构成的作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多段体结构,都是为了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各个段落之间既有多样化的展开和变化,也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彼此之间不能脱离整个乐思而单独存在,各个段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

参考文献:

[1] 李西安,军驰.中国民族曲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3] 乔建中.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4] 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古琴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6] 荣斋(清),等.弦索十三套[M].曹安和,简其华,译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7] 李光华.中国民族乐曲博览琵琶曲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8] 李复斌.民族弹拨乐队合奏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9] 夏中汤.论中国民族曲式中的微型叠奏曲式及小型曲式[J].中国音乐学,1991(1):66-73.

作者简介:吴志闹(1976—),女,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
谈民族乐器阮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