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普及型书法教育体系的途径研究

2015-05-30 10:48高文涛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途径

摘 要:我国的普及型书法教育体系尚未完善。要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普及型书法教育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教育目标,准确定位高校普及性书法教育。二是尊重教育规律,建立健全的高校书法教育管理体制。三是坚持走与专业书法教育相结合之路。

关键词:普及型;书法教育;途径

伴随着30多年的“书法热”和素质教育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书法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走向成熟和完整。几十年来,各艺术院校乃至综合性大学也都纷纷建立了书法专业,中国书协成立了书法培训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西泠印社、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院等各专业机构也都开展了书法篆刻教学。多家书法专业媒体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书法教育活动。民间的各种书法培训、学习班非常活跃,针对儿童的书法教学已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基层许多书法人的就业机会。目前,书法教育从专业书法教育到民间书法培训,从中小学到大学,再到硕士、博士,专业书法教育的基本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专业书法教育发展迅速。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开设了书法篆刻专业,由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参与教学工作,从此拉开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序幕。1979年,浙江美院招收第一届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还招收大专生、进修生以及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书法专业留学生,可以说开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河。1985年,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大专班,面向全国招生93名。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点,1999年招收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后。1994年,聊城师范学院在于茂阳教授的呼吁下,率先设立了书法教育专业,这在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至此,我国高校书法专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备。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本科层次书法专业的艺术类院校13所,综合类院校17所,师范类院校28所,招收研究生的院校13所。

相对于专业书法教育的迅速发展,书法作为一种普及型的课程还没有在我国高校完全铺开。也就是说,书法作为一门课程仍然还停留在小众层面,还没能像政治、英语、体育等学科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必选课。在一些高校,书法课程仅设置在文科类和艺术类,理工科几乎没有;部分院校仅设置为选修课、通识通选课或兴趣小组、社团等。因此,可以说,书法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了。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宗白华语)。在中国古代,书法与政治、思想、伦理、文化、科举、教育、宗教、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书法教育可以在专业教育之外,帮助学生培养书法审美情趣、提升人文艺术修养。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面对当今大学生被西方快餐文化蚕食的危机,作为青年学生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应当将书法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使大学生能够从书法的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高校公共书法教育模式快速转型,主动肩负起推广大学生书法艺术教育的职能,努力构建普及型书法教育体系。

1 明确教育目标,准确定位高校普及性书法教育

大学生书法教育,是以书法教育为手段来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书法教育的宗旨在于增强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除了书法专业的书法教育有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级书法专门人才的明确目标外,大学生书法教育的中心任务应该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职业书法家”。各个高校大力开展书法教育,不论何时,都必须准确把握这个基本定位。一方而要注重书法技能的训练;另一方而更要注重传统文化艺术对大学生的熏陶,注重人文知识传承和艺术审美教育,使大学生通过书法教育最终提高自身的人文艺术素质。高校书法课程教学实施应符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书法艺术发展,并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口标,以提高大学生书法知识水平和相关能力为重点,科学有效地开展书法教学,才能较好地发挥书法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作用,“高校书法课教学应該是通过书法教学普及书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他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适当培养书法人才,同时营造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 尊重教育规律,建立健全高校书法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书法教育特别是推进非书法专业的大学生书法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各高校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书法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书法教育进高校的发展规划与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来推动大学生书法教育的良性发展。各校要解决书法师资编制问题,专门建立一支人文素养较高、书法功底深厚的书法师资队伍,制定出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书法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序运作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对有关大学生书法教育的政策、制度的执行和书法教育教学的工作绩效进行督察和评估。

(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和监督实施。专门的管理机构要包括领导机构和专门的教研室。领导机构的主要成员应当包括主管教学的学校领导、教务处长、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相应的教研室主任等,主要负责普及型书法教育的领导、组织、实施和管理。书法教育教研室主要负责课程的安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确保书法教育的普及性和实效性。

(2)改变传统的大学生书法教育教学模式。大学生书法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书法欣赏、书法文化、书法艺术、书法史以及书写技能等。对于非书法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主要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强化自觉接受书法教育的意识,形成一定的书法艺术修养。因此,普及型书法教育要避免走专业书法教育的道路,不能单纯地强化专业技能,而是要通过书法的学习提高自我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内涵修养。在课程设计上,要与其它各门学科专业交叉设计,形成综合性的立体的书法教育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教学。在教学实际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创作能力。如此既丰富了书法教育的模式,也营造出良好的书法艺术环境,增强书法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预期效果。

(3)探索深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方法。要探索深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书法和文化的兴趣。一是要注重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互动式教学要求书法教师改变纯粹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在学生主观学习的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促进。在课堂上,在让学生进行创作的同时,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讲述其创作心得,或者让学生自由对某一书法流派、现象,某一书家、作品等进行评论,发表观点,相互交流切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书法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二是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相比于传(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统的教学方法,青年学生更加喜欢现代的新媒体教学方法。要注重运用新的教學工具、教学媒介、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丰富有趣,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到书法技巧与理论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书法名家的优秀作品以及讲课录像等,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欣赏到名家的优秀书法作品;或者把学生的作品做成虚拟的名家的作品的样式,供学生比较;在第二课堂也可以建立专门QQ群、微信群等平台供学生交流。

(4)改进书法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考核和评价是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一般意义上的考核和评价是依靠考试分数来量化的。分数在一些学科中固然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好坏,但是在人文科学特别是艺术领域,却不见得是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艺术水准的好坏没有也不可能有确切的量化,就像没有办法排列书法史的杰出书家的名次一样。艺术是开放、包容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这是艺术之所以吸引人、能被大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所以对艺术、对艺术学科的评价就不能机械的量化。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对学生创作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学校可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实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总之,书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法艺术的学习,帮助学生发现、评价自己,在鉴赏书法作品和书法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在实际评价中,教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

3 坚持走与专业书法教育相结合之路

普及型书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书法教育的支撑。我国几十年书法教育实践表明,专业的书法教育在书法人才培养、书法艺术继承和发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书法教育的根在专业的书法教育。普及型书法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课程,离不开专业书法教育在师资、学科建设、专业学术、技术能力方面的全力支持。离开了专业书法教育,普及型的书法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各高校在开展普及型书法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专业书法教育。一些开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可通过校内资源优化更好地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其他高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类高校,没有书法专业,要采取多种办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开展院校合作送教师到专业书法院校培训、邀请专业书法教师来校讲课、组建本校专业的书法师资队伍等。通过上述方法,确保书法教师的专业性,满足普及型书法教育的师资要求。

从目前来看,高校普及型书法教育在部分高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整个社会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气候。但离步入规范,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还很远,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不断引起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广泛重视,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加以解决。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同心协力,积极探索普及型书法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出路,为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振.普及书法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上>),2014(6):270-271.

[2] 张永刚.高校公共书法教育模式转型探析[J].学术纵横,2013(10):112-113.

[3] 朱员.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张维红.论高校书法普及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9(4):56-57.

作者简介:高文涛(1982—),男,山东即墨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书法史,书法教育。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