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工业设计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浅析

2015-05-30 10:48刘世平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刘世平

摘 要:本文以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对目前工业设计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及课程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办学定位、转变教学环节、建立“公司式”科研教学平台、完善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等几个角度,形成一定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发展对策,为滁州学院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滁州学院

1 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现状

在滁州学院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背景下,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以应用型办学为发展方向,注重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满足目前中国经济社會对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起到促进作用。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强的学科,其与企业生产结合紧密,具有创新程度高、实践性强的特点。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充分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但是,从目前滁州学院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工业设计专业的应用型实践特色并没有凸显出来,其关键原因在于其专业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而对于滁州地方企业而言,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也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广度、深度、高度均不够等问题。

2 现有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及问题分析

国内工业设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在德国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与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有一定区别,并未实现包豪斯理论与实践结合、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总体目标。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了国内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因此,其教学模式也势必会存在此类问题。目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比例问题。国内工业设计的基础课程设置比例普遍高于专业课程。国内工业设计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三个部分。例如,滁州学院2012级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设计课程比例只有27%,基础课程设置达到了70%以上,与国外一些院校课程设置比较,专业课程明显设置过少。

(2)办学定位不明确,课程衔接不紧密。由于办学定位不甚明确,导致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均是孤立授课的情况,缺乏严密的论证。目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为其他美术类或艺术类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由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担任,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没做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通,导致其他学科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所偏颇。由于课程之间往往是独立授课,所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过渡衔接也不到位。

(3)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脱节。目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课和理论课基本各占50%的比例,但是每门课之间的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并不能完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理论教学过于学术化,实践环节又缺乏必要的指导,二者之间不能有效地结合。当然,这和目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的办学资源条件有很大关系。据了解,国内一些高校教学模式也存在此类几个问题。

3 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发展对策

滁州学院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学校在调整办学定位、改善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还需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接轨。

(1)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明确。滁州地处皖江城市带发展区域,在家电设计研发、汽车制造、模具以及各种相关配套企业具有一定的先天基础。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更多滁州高新技术企业在加强互联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对传统产品的转型。这也就为滁州学院工业设计的办学定位提供了参考,包括在培养目标上应当体现出对能够从事智能化领域、家电领域、结构工程领域等设计工作的特色。明确的办学定位亦便于为工业设计课程设置提供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办学定位,开设与地方企业相结合的特色课程,能够在专业内形成一种“大专业、小特色”的专业办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为滁州地方企业所用。

(2)教学环节的转变。首先,教学上鼓励设计学科之间融合发展。在国外工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以商业化设计为手段,通过与企业签订实际课题项目,使不同学科的学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中。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同学科之间师生共同完成产品的落地。学科间的分阶段融合教学使工业设计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一系列知识,而不是目前的单一知识架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教学上注重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之间的融合。采取办学定位与地方企业的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与地方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也能解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问题。如果将学生实践课堂设在企业研发部门、工厂车间,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应用型教育,使学生了解产品的加工制造工艺及过程。

(3)“公司式”科研教学平台的建立。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办学上与市场接轨,还可以组建以校办公司式服务机构为主的科研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使教师专业水平在实际产品开发项目中按市场需求同步提升,该平台作为学校科研机构的分支,也为工业设计师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支持。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以市场需求带动专业设计水平的发展,以实际项目案例促进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但是,该平台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得以保证运行。

(4)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建设。前面关于教学模式发展的建议,其中都会牵涉到师资队伍的问题,并且与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有直接关系。目前,滁州学院工业设计专职教师9人、副教授职称2人、讲师3人、助教4人。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偏于年轻化,且在职教师实际工作经验少。因此,在教学上,首先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老师去企业挂职学习、短期外出进修学习,并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企业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参与工业设计教学。其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面应注重应用型与市场的结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系统论证,保证课程之间的衔接,并能够使实践课程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使课程体系合理化。

总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模式,在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只有通过学校、企业、工业设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滁州学院工业设计教学渐趋合理。

参考文献:

[1] 李淑敏,闵悦.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初探[J].大家,2011(12).

[2] 霍发仁.中美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6).

[3] 李阳.工科背景下中西方工业设计教育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4] 林霜.产学研平台下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钦州学院学报,2014(2).

[5] 刘华伟,叶昆.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5(5).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