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视域下现当代河南翻译家译学研究

2015-05-30 10:48高现伟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摘 要:现当代河南籍杰出翻译家和翻译工作者人才辈出,主要从事四大类的翻译实践和译学研究,有现当代无产阶级思想翻译、现当代文学翻译、现当代诗歌翻译和专门用途外语实践翻译等。研究河南翻译家及其译学思想,对提升河南软实力和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家;翻译学;河南翻译家;译学思想

河南翻译名家人数少,译学思想有限,相关研究颇少。本文以河南籍地域为界,统计翻译家和著名翻译者,以翻译实践内容和译学思想为纲,综合分析现当代河南籍翻译家的译学思想和贡献。

河南籍翻译家和著名翻译工作者根据其翻译实践和翻译内容,可分为以下四大类:现当代无产阶级思想翻译、现当代文学翻译、现当代诗歌翻译和专门用途外语实践翻译等。

1.现当代无产阶级思想翻译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俄语翻译家主要有曹靖华、刘潇然和王实味等,他们用毕生心血翻译马恩列等著作,为无产阶级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

曹靖华(1897-1987),河南卢氏人,早年留学苏联,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和教育家,他翻译的《铁流》《第四十一》和《保卫察理津》等苏联革命文学作品享誉海内外。曹靖华是苏联文学翻译的奠基人,在译学思想方面,曹靖华提出了文学翻译“无标准”说,翻译活动三原则,并注重翻译美学和词典的使用,对青年翻译者提出了翻译实践三要求和“三勤”(即口勤、心勤和手勤)等。

刘潇然(1903—1999年),河南偃师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等,我国著名翻译家,经济学家,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做出了贡献。曾于1950年担任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1954年转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与培养研究生工作,后经马列编译局聘请,从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40余年。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论工会》《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七部马恩著作,其中仅《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就有五分册约200万字。96岁高龄仍笔耕不辍,至辞世前,两部译作(《自然繁殖与社会进化》(卡尔·考茨基著)和《我的生活》(奥古斯特·倍倍尔著)已译出待出版,约50万字。在农业经济学专业研究方面,他集中时间和精力翻译了两部德国农业经济学经典著作——费·艾伦堡的《农业经营学概论》和奥古斯特·布林可曼的《农业经营经济学》。

王实味(1906-1947),河南潢川人,马列著作翻译家。1937年,王实味在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共译出近200万字的理论书稿。

2.现当代文学翻译

现当代河南省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现当代文学翻译家,主要有孙绳武、刘重德、张今、刘炳善、周忠和、刘云波、刘辰诞和蔡新乐等,译著丰富,涉及各类题材,语言有俄英日德等,丰富了我国的文学译文宝库。

孙绳武(1917-2014),河南偃师人,文学翻译家,主修俄语,译有苏联作家杨卡·库巴拉的著作《卢笛集》、伊萨科夫斯基的著作《谈诗的技巧》、梅热拉伊蒂斯的《人》等,与蒋路合译布罗茨基主编的《俄国文学史》。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期间,在他的领导下,出版外国文学作品近两千种。促进出版图书的系列化,如“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日本文学丛书”“北欧文学丛书”等。他还组织编辑出版世界文学大师作品全集、文集、选集,如《莎士比亚全集》《泰戈尔作品集》《列夫·托尔斯泰文集》《普希金选集》等。

刘重德(1914-2008),河南滑县人,其主要译作有英国奥斯汀的《爱玛》、赫士列特的《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和盖斯特的《寻常人家》等。其重视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译学论著有《试论翻译的原则》《翻译原则刍议》《谈翻译的忠实性》《理解、表达与文学翻译》《常用译法例解》《谈谈直译和意译》《英语定语从句的译法》《阿诺德评荷马史诗的翻译》《托尔曼教授谈翻译的艺术》及《翻译漫谈》等。

张今(1927-2013),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教授,著名文学翻译家,他与朱光潜先生等是新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批将西方美学经典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者。张今一生置身于翻译事业,译著与专著丰富,近40 年来完成译、校字数达到2000 万之多,其在翻译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翻译理论专著、译著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张今是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翻译原理》专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翻译理论著作。

刘炳善(1927-2010),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教授,译著有《英国散文选》《圣女贞德》《书和画像》和《伦敦的叫卖声》,论文集有《中英文学漫笔》,作品集《异世异地集》等。

周忠和,1930年3月生于河南镇平。河南大学教授,主要译著有《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俄苏作家漫话文学创作过程》和《阿·托尔斯泰》等。

刘云波,1944年11月生于河南开封,郑州大学教授,主要译著有《世界名人传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西方名人嘉言睿语》(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彭吉恩谚语词典》(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教师》(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福尔摩斯与红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拉里的家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义犬博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和《富兰克林自传》(海燕出版社,2001)等。

刘辰诞,1953年1月生于河南省西平县,主要译著有《拿破仑女友日记》《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和《兔群迁移大战》等。

蔡新乐,1964年3月生于河南唐河,主要译著有《〈疆界2〉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8月)、《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8月)和《美国研究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等。

3.现当代诗歌翻译

从事诗歌翻译的河南籍著名翻译家主要是王宝童(1940.10- ),河南舞阳人,代表著作有《金域行》《金域荣》《金域音》等诗歌专著。汉译英诗歌译著有《王维诗一百首(英汉对照)》(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英译三字经.千字文(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与诗人吴钧陶合译《吴钧陶短诗选》等。在诗歌翻译上,王宝童主张“以诗译诗”,要译出原诗的意境和诗味。具体到王维诗英译,王宝童主张译出诗的禅意,译出“诗中有画”,译出独特的音乐美。

4.当代专门用途外语翻译

专门用途翻译影响从设计到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诸多方面。河南籍翻译家从事专门用途翻译的有李华英的伊斯兰宗教翻译、李次公的轴承科技翻译和朱忠宝的中国译学外译等。

李华英,1936年生于河南省沁阳市。1957年,他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历任《人民画报》阿拉伯文版翻译、编译室主任等职。著有阿拉伯文版《中国的清真寺》和《中国的穆斯林著名人物》两书;译有《中国的伊斯兰教》一书,并参与编译《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翻译词典》和《伊拉克地理》等书。

李次公,1932年出生,河南洛阳轴承研究所译审,长期从事外文技术资料翻译工作,精通英、俄、日等语种。2005年9月,河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河南省成就展暨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河南省资深翻译工作者”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为科技翻译事业及洛阳市翻译协会所做出的贡献。2006年被中国翻译协会表彰为“资深翻译家”。

朱忠宝,河南中医学院原教授、中国中医药翻译专家,主要从事中医英译。主编译著有《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留学生中医内科教材》《方剂学》《实用中医药彩色图谱》《中药传奇》《中医英语》《中医英语基础》和主审《简明汉英中医大辞典》等。

参考文献:

[1]孙清祥.论玄奘对翻译的贡献[J].南昌高专学报,2011,2(99).

[2]赵军峰.论翻译家研究的理论模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14).

[3]谢瑞娟,高现伟.翻译学视域下河南翻译家研究——曹靖华[J].北方文学,2014,2.

[4]谢瑞娟,高现伟.翻译学视域下河南翻译家研究——张今[J].青年文学,2014,6.

[5]王宝童.王维诗百首(英汉对照)[M].青年文学,2014,6.

责编:汇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