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15-05-30 10:48王小颍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民办高校实践教学

王小颍

摘 要:当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教育目的脱节、实践教学的结构性不强、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评价缺失等问题。对此,应加强师资力量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全面的实践课程评价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教育目的脱节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的从长远来看,是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保证社会人才结构的平衡;从短期来看,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在实践教学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教育目的。在认知实习中,大多数学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专业特征”为目的,实际上,从认知实习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大致的认知并且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规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后来的学习当中目的更明确,学习效果才会更明显。此外,大多数民办高校本身不具备给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的场地,课程实训的目的性也因此较弱,很多教师将书本内容的灌输当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脱节,是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

2.实践教学的结构性不强导致实践作用减弱

即使实践形式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单纯的参观教育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游管理专业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念一开始就没能树立起来。其次,在课程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片面的,实训仅能反应单元知识,对旅游管理职业的深层意义的教育甚少。再次,很多民办高校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面都存在缺失,仅仅靠学生自身的领悟力去获得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技能是不够的,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总结实习经验而得出“工作辛苦”的结论,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究其根本原因,学校没有在实践教学方面确定一个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教学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也因此减弱。

3.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足

丰富的实践环境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未来职业的兴趣和信心,从实践环境中获得东西的多少,决定了学生职业准备的程度。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都致力于与当地旅游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但很少有学校拥有专门的实践基地,对实践基地的发展建设投入也比较少,这直接导致三个不良的后果。第一,学生在认知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能获得丰富的信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导致对职业理解和职业选择只能在“片面”的角度发展下去;第二,课程实训不能在模拟真实工作情境中进行,仅靠“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想象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兴趣大大减弱;第三,提供顶岗实习的企业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轮岗和高级实习的机会,直接削弱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在这样片面、兴趣不足、缺乏期望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能力不足已成为定局。

4.实践教学评价缺失导致实践教学发展受限

对教学进行评价是促进教学发展,保证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主要方法,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也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去发现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都忽视课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这使得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过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环节,而恰恰这个环节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环境。对实践教学评价的缺失使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发展动力,尽管学校有意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却因为无从下手或者改革不够彻底而是实践教学始终不能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撒手锏”。

二、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师资力量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也相应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合适的实践指导,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是导致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改革的首要措施。

首先,民办高校应该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丰富教师的阅历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聘请国内外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民办高校应该倡导旅游专业的教师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实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视为一个整体,为学生设计结构性的实践内容,将课堂转化为工作环境,使课堂角色由“教师和学生”转化为“职场工作人员”,通过设计让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考察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发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必然联系。

2.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必经步骤,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践教学整体上的提升,除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民办高校还应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主要目的,在课堂实训教学中纳入校外实践,在业内实践中纳入业外实践,寻找各种可能的途径使教学实践结构更加完整,更符合旅游管理职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首先,民办高校应在校内成立实践教学中心,安排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做旅游实践的模拟,校外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方式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其次,应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以外的实践,可以参加一些商业促销、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开阔眼界,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再次,在统一的实践教学基础上给学生自由安排自己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实习地点和场所,会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3.利用民办高校优势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头戏,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因为资金短缺,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但是,大多数民办高校属于集团型产业中的一部分,高校本身就与企业发展相联系,这是民办高校在办学中所具有的优势,这个优势可以被利用到实践基地建设上来。

首先,投入资金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这个基地建设不仅能够为本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还能够成为区域内其他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以及旅游、酒店等行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在学生放假期间,实践基地可以对外开放,以此形成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本身的实践需求,还能够帮助集团产业盈利。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利用企业间的合作优势为学生争取固定的顶岗实习企业,通过“交换实习基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习企业中轮岗实习,进行与职业相关的各种实践,以此作为企业间互相交流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如能建立稳定的交换实习基地,则不仅学生的顶岗实习环境能够有所发展,学生就业也会更加容易,集团产业在人才储备方面也更具优势。

4.开发全面的实践课程评价方法

进行全面的实践课程评价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也是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首先,学校应对实践教学评价确定符合教学实际的、可观测的评价指标,以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和学生评价为指标,对教师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方面的权重评价,通过专业的、客观的评定,综合整理课程评价中关于“教师教学”方面的结果;以职业技能获得和教师评价为指标,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作为“教学效果”方面的结果。其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能够从客观方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直接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和需要;教师评价则包括评价学生和评价自己两个方面。再次,将综合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确定课程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方面的改革。

责编:一 萧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民办高校实践教学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