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对高职学生工作的嵌入模式探索

2015-05-30 10:48覃扬庆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覃扬庆

摘 要:文化管理推进学生工作,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种实践模式。本文从搭建德育实践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参与式平台、创业就业平台等方面切入对文化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构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

关键词:文化管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模式超越和扬弃:文化管理理论PK传统理性管理理论

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革命是管理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文化管理范式的提出是以“什么为中心”和“人性问题”两个基本的管理学假设为前提的。文化管理提倡的是“文化人”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承认个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权利,认为每一位文化人都具有同等的人格;不同的个体之间既有个体的特质差异,也有自我学习、发展、完善的潜力。

文化管理从内涵上来讲,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单位文化进行培育,对管理系统进行文化层面的推动,达成员工价值观和员工行为规范的一致性,以便单位和组织实行更加有效的组织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价值观影响人的追求是文化管理理论强调的核心,在管理中强调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的协调一致是这种理论力图实现的价值目标。文化管理理论是一种更讲求向人性靠拢、更讲求追求效率的新型管理理论。文化管理理论在承认制度化、理性化的基础性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更是将组织个体的价值观趋同性、个体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单位组织团队精神的卓越、管理层管理艺术水平以及精神层面的激励等作为理念提倡的重中之重,强调单位组织的物质、制度等理性因素以及整个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在单位组织的文化价值等人文因素的引领下运行,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含蓄和微妙,在人性和理性的选择上,更偏重于人性对理性的充实,在更大层面上体现为向单位组织个体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要效率,从而能够精细的把握住管理的精妙之处。据此,在所坚持的理念上来看,文化管理是对传统理性理论的超越和扬弃。

根据文化管理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的概念可以演绎出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发展学生,是这一理念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核心理念,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充分发掘、创造独树一帜的学校文化,达成学生和老师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因此,学校文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实践模式之一。

二、文化管理嵌入学生工作的模式探索

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文化管理的视域下进行观察,从各种途径深入发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客观现状和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进行反思和研究,从思想上转换学生管理理念,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上的体制性障碍,加强文化管理意义下的机制建设,着力进行文化管理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调整和探索。

1.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现在高职院校大都推行学分制,学分制的应有之义就是选课模式的推广,在选课模式下高校的行政模式、专业、年级、班级的界限不再清晰和重要,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空间进行课程的选择和自我教育。由于事物的两面性,在自主性得到释放的同时,社会消极因素也找到了入侵学生思想的途径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判断能力以及社会信息的选择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极其重要。

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层面,具体途径可对学生实行义工制、暑期实践、 “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品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在这些平台上的活动的开展,学生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鉴别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最终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民族文化深入人心。

2.搭建素质拓展平台,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就业竞争力靠的是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综合素养。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则是这一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依据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实施机制完善化、校园文化多元化、素质活动实践化、评价体系长效化等多个环节,形成具有高职学院特色,自成格局的素质教育完整体系。

此外,将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聘请专门的老师做指导,把职业生涯教育当作学生进大学的第一门课程来做,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3.搭建参与式平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

“集体话语就是集体存在状况的表达,每个组织都要有自己的集体话语,透过集体话语就可以看到一个集体的精神世界,引领了集体话语也就引领了集体文化的走向”。在文化管理指导下的学生工作中,集体话语往往成为单位组织评价的一种导向和单位组织的集体性价值取向,体现了人本化、民主化、情感化的和谐性管理。因此,引领学校组织的文化走向,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

为此,应开设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如校长(院长)沙龙既是学生参与学院管理决策的桥梁,又是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培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能力的“第二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校方利用“院长沙龙,这种和谐、民主的文化活动形式,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学生关心的话题中,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针对学校建设可以把学生课题以招标的形式,组织发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这些举措让学生站在前台,在活动中展示才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搭建公平教育的平台,关注学生成长

教育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目前,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在实施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灵活性、自主性是选课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在进行选择取舍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模糊地带。为此,可以给每个班级配备由专职教师担任的导师,指导学生选课,使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而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在天赋,达成个性成长。在指导选课的同时,导师还根据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教学计划和毕业要求等有关信息,帮助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兴趣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遵循学习规律,从而避免因对课程、专业了解不深而盲目选择所导致的知识结构破碎,进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为培养全面发展,高技能型人才,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中实施小组性质的探究学习,通过学生个体的自由组合、项目设置上的驱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对探究结果进行分享,构建“教师式学生,学生式教师”学习小组,把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为使同学们具备创业意识,不再过于依赖家长、学校,而是去主动发现、寻找机遇。成立由在校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公司,如实训超市、物业公司等各类大学生服务公司。公司的运作在规范校园服务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思考与启示

学生工作文化管理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如在实施上,文化管理需要学校本土文化的积极融入,文化管理不是将既有的管理机制推倒重来,而是根植基础并推陈出新,需要营造新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形成科学的文化管理操作体系。同时,需要优秀的领导团队、优秀的辅导员、学生干部,准确把握文化管理的教学育人理念,指导学生工作,确定工作任务,进行管理组织的变革和管理平台的搭建。

参考文献:

[1]孙世杰.学校管理的新视角:从制度到文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7,(14).

[2]孙鹤娟.学校管理应如何归于实践[J].职业技术,2007,(1).

[3]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丛书: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编:汇 潮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创新
技工院校文化管理初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