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2015-05-30 22:53朱惠娟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IT企业提出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英语要求。对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 任务驱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25-02

近几年,随着手机硬件研发的突飞猛进,智能移动终端更是成为主流的IT产品之一,由之衍生出的各种移动应用也成为研发人员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仅移动游戏这一项,在2013年全球市场的收入就达到122亿美元,其中,美国人口3.1亿,产值25亿;中国人口13.6亿,产值18亿。[1]从此数据可以看出两点:第一,移动游戏的产值巨大;第二,目前为止,美国在移动游戏上的发展步伐更快。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纵观这几年一些知名IT公司在人才需求上的特点发现,很多公司都非常看好国内的应届毕业生。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有实现理想的热情,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也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从调查报告显示,有一些公司,比如索尼爱立信,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期许,毕竟国内会承接很多国际外包业务,这些都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考验。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对我们这些高校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

一、计算机英语课程现状

计算机英语是面向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但是总体来说,学生学习效果都不太理想。据资料显示,“我国软件外包的规模普遍较小,承担过大预算项目的项目经理并不多,由于语言和思想上的差异,使他们在管理和沟通能力上都会有所欠缺。而就世界软件产业遥遥领先的第一大国美国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你的服务能不能帮助我本身的发展,我和你的合作是不是很舒服,我说的话你能不能听得懂,懂不懂规矩。”[2]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与印度差距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问题,“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比国内工程师高太多”,[3]印度的全民英语水平普遍比中国高,他们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在语言上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不能因此我们就屈居旗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普遍不强呢?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学习兴趣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方法较传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自然会主动挖掘知识,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4]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得,更要培养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正作为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综合质素。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任务式驱动法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再通过相应的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方式调整,从而提高计算机英语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目前,很多计算机相关的操作和软件没有汉化,比如现在用于开发游戏和虚拟现实应用很热门的Unity 3D软件,以及用来建模、做动画的MaYa软件,都是全英文界面的,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已有英语水平以及专业知识储备之上,全面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在计算机相关英语材料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为了让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用计算机英语模块,包括英文数据库检索、计算机英语简历、自荐信写作方法、产品规格说明书、项目计划、数据库英语文档说明。另外,到了大四,学生都要完成毕业设计,其中英语文献的翻译是毕业设计中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通过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独立完成一篇文献翻译,因此,如何合理翻译英语文献也成为教学内容之一。

(三)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

本院计算机系共4个专业,除了自动化暂时未开设专业英语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课程内都含有计算机英语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课共32个学时,基本一周4个课时,8周完成。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共安排了7次任务驱动式教学课,分别围绕“软件发展、软件测试、简历写作、自荐信写作、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新技术”展开讨论。每个主题的流程主要是笔者在上一次课结束前选定小组成员,提出任务,小组课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做PPT,下一次课请小组成员上台演讲,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讲授→反复练习”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

经过多次这样的主题活动,笔者更加理解“因材施教”的意义。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很细心,适合前期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适合做PPT;还有的学生创新意识超前,适合搞些小发明。

“任务驱动”的本质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全程参与课堂。除了有主题活动时,让学生参与课堂以外,关键是要让“主动”二字真正贯穿这个学习过程,比如在讲英文单词时,如果是教师讲,学生听,肯定无法吸引学生,那么就要想个方法调动学生。笔者用的是“随机搭配法”,随机抽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读单词,另一个学生要快速回答出单词的意思,学生之间为了互不影响,就要更加准确地读出单词,并且快速地答出意思,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会为了帮助他的好朋友,一起参与单词寻找当中,那么参与课堂的学生无形中就多了起来。

(四)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笔者在对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改革的同时,也通过使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对考核方法进行了调整。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任务驱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都是评价的标准。比如,在一次以“产品说明书”任务驱动活动中,一个学生作为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在汇报过程中,他组积极地与台下同学做了互动讨论,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过程性评价中得到较高的成绩,从而提高整体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投入课堂,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对任务作出的贡献也是可以在汇报中看出来的,能给他们一定的成绩评价,这样不但让他们有团队意识,更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为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这种综合的方式,希望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程改革效果总结

近两年,计算机专业英语都是按照笔者的上述计划在实行教学,首先,到课率提高了很多,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在任务准备的过程中,大多数都很积极,做出的PPT非常精美,上台汇报的学生甚至有用英语完成整个报告的。这不但使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了提高,更锻炼了口语;另一方面,对毕业设计英文翻译有了一定的帮助。笔者认为学生在学校学知识很重要,但是锻炼各种能力也很必要,“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尤其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有力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军,孔祥琦.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4):140.

[2] 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8):51.

[3] 钟祖荣.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郑明达.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9):107-109.

[责任编辑:黄 晓]

[收稿时间]2014-0-

[基金项目]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12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朱惠娟(1985-),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