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研究

2015-05-30 03:02王立高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职业学校研究

[摘 要]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利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在综述以往有关教师心理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关于高职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有限。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结构、特点及有效开发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师 心理资本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82-03

一、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研究的重要性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近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也得到充分发展,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区正深化职业教育攻坚、实施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于2014年提出了加快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就业创业和致富能力的必然选择。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综合心理素质,进行投资、获取收益是其特质,采取相应的有效手段以及特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投资和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组织绩效。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企业需要,并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那么提升职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是一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对增加职业学校学生竞争力,增强职业教育竞争优势,实现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利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通过研究,编制本土化的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问卷,能为我区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测量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并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我区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和特点,以及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与相关因素的影响关系,提出有效的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的开发策略,为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关于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在人所有发展资本中,心理资本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相比,具有长久、唯一、可积累、可更新以及可协同的竞争优势和重要地位。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02年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核心概念。2007年,我国学者相继开展心理资本的研究,最初定位于对企业员工这一群体,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开展研究。查阅文献可知,我国学者是在2009年将心理资本这一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转向教师这一群体的。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关于教师心理资本研究的文献还不是很多,相关博硕论文和期刊论文50余篇。

(一)教师心理资本的结构研究

教师心理资本因研究者选取的群体和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张文(2010)研究得出包含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因子;吴伟炯(2011)通过对5500名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得出包含乐观、信心、希望、感恩、自谦、利他及情绪智力七个因子;王思阳(2012)研究得出包括教学效能感、乐观、希望、沟通合作、坚韧性、宽容和责任心七个因子,并将这些因子归为个体心理资本和关系心理资本两大方面;毛晋平(2013)对107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包含有任务型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进取心、韧性和乐观)与人际情感型心理资本(热诚、爱与感恩、幽默、公平正直)因子。关于中学教师的心理资本,郭明慧(2011)研究发现包含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因子,只是具体问卷题项表述不同。关于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魏德样(2012)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包含奋发进取、乐观希望、自信勇敢、尊敬礼让、坚韧顽强、感恩奉献、谦虚诚实、包容宽恕八个因子。关于高校教师,李敏(2010)研究得出包括工作导向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导向型心理资本这两个因子。以上研究表明,教师心理资本包含的因子是多维度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与选取的教师群体和研究程序有关,但是研究发现每个因子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都是正向、积极的。

(二)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者主要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方面开展研究,也有从某些心理变量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方面来开展研究。在性别差异方面,吴伟炯(2011)研究发现,女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的;张文(2010)和周阿妮(2011)的研究则显示男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女教师的;郭明慧(2011)、王思阳(2012)、魏德样(2012)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心理资本状况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学历差异方面,张文(2010)、周阿妮(2011)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的整体水平上存在着学历差异,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本科、大专学历的教师的,而本科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大专学历的教师的。吴伟炯(2011)的研究却发现,大专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优于本科学历教师的。李敏(2010)的研究发现,在人际导向型心理资本维度上,不同学历的高校教师差异显著,而在工作导向型心理资本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婚姻状况差异方面,吴伟炯(2011)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已婚且已有孩子的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要优于已婚但无孩子和未婚教师的。魏德样(2012)研究发现,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水平,已婚的都显著高于未婚的。郭明慧(2012)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关于教龄差异方面,李敏(2010)、张文(2010)、郭明慧(2011)研究认为教师心理资本整体水平不存在教龄方面的差异,而吴伟炯(2011)、魏德样(2012)研究认为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存在教龄方面的差异。在职称方面,李敏(2010)、王思阳(2012)、魏德样(2012)的研究均发现,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学校类型差异方面,张文(2010)、潘芳芳(2012)、魏德样(2012)等研究者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王思阳(2012)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在不同班主任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学科及年龄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魏德样(2012)在研究中发现,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变量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但相关变量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三)教师心理资本与组织行为变量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关于其与组织行为变量的相关研究还是很丰富。研究结果均显示教师心理资本与积极组织行为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组织行为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张文(2010)以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等地的544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运用自编的心理资本问卷开展研究,结论是中小学教师转换工作意愿与心理资本显著负相关,其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廖军和等(2011)以安徽省淮南市的500名教师为对象,运用企业员工心理资本问卷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资本与工作卷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职业倦怠、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魏德样(2012)研究了800名中学体育教师,采用在国内七大区域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对象,研究显示事务型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型心理资本对二者均无显著影响。王思阳(2012)选取150名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及其因子与工作投入及各因子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欧阳儒阳(2013)、毛晋平(2013)、江红艳(2013)等研究者通过研究还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工作倦怠等组织行为变量的影响机制。

三、关于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可知,关于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方面的研究更少,相关研究论文不足10篇。张力(2010)在《职业院校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策略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建设,要立足教师心理资本现状,以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打造和谐的校园,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适应性,明晰其发展愿景,搭建发展平台,关注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推进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李雪松(2011)在《工作压力与高职教师心理契约: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一文中,对高职教师工作进行了分析,认为乐观、自信、希望、坚韧等心理资本要素对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邓青、王艳华、万严冰(2012)在《浅析中职院校教师心理资本》一文中,探讨了中职院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培养和加强中职院校教师心理资本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深度挖掘中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潜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心理资本,进而提高中职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优势。韩笑、李同归(2014)运用柯江林等(2009)开发的心理资本量表和倦怠问卷,在《职业院校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中,对186名职校教师开展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发现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普遍较高,人际型心理资本高于事务型心理资本;职业倦怠现象在职业院校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其中耗竭维度高于解离维度;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奋发进取及自信勇敢对解离有负向预测作用,乐观希望及奋发进取对耗竭有负向预测作用。韩笑、李同归在《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资本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中,对随机抽取的186名职校教师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职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且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高于事务型心理资本水平,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女教师、工龄6-10年的教师和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教师心理资本水平较低。因此,综合心理资本开发的PCI模型,提出了一系列对职校教师心理资本进行开发的方法,提高教师工作绩效,保障职业教育高速健康发展。

四、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研究展望

(一)关于教师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现有的心理资本相关研究中,多数以组织环境中的领导或职员为研究对象,但以职业学校教师这一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还很少。查阅文献可知关于我国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始于2009年,文献数量50余篇,其中关于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更少,这有限的研究以理论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很少。

(二)亟须开发针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资本评估量表

职业学校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已有的量表还不够完善。研究采用企业员工心理资本问卷、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或直接用国外翻译的量表,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测试,这忽视了职业学校教师群体与企业员工、普通中小学教师等群体的差异,会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差。所以,关于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应注重施测工具的针对性和层次化。为了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教师这一群体的心理资本的总体状况、发展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开发出一套信效度较高的、适用于职业学校教师群体的心理资本量表很有必要。

(三)解决实证研究不足的问题

由于目前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显得极为不足。那么关于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结构、特点及其有效的开发,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静.国内教师心理资本研究综述[J].教育文化研究,2014(2).

[2] 李敏.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 郝利敏.90后高职生心理资本调查分析与开发策略[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4] 肖湘雄,欧叶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现状与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5).

[5] 吴伟炯.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5).

[6] 马莉,窦红宾.基于心理资本的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

[7]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6).

[8] 魏德样.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5).

[9] 程泽峰,徐世安.教学视角下的高职教师心理资本提升的方法和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收稿时间]2014-12-2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度一般资助项目(SK13YB155);广西教师教育201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2012JS058);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年立项一般项目A类(2014JGA328)。

[作者简介]王立高(1978-),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职业学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