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设计课程建设

2015-05-30 03:20丁淑辉钟佩思王明燕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教材建设课程建设

丁淑辉 钟佩思 王明燕

[摘 要]数字化设计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三维建模能力的重要任务。应该以实践创新作为课程导向,进行一系列课程建设,通过变革考核制度、积极进行教材建设等措施,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教学理论、教材建设、课程考核模式、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设计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46-03

数字化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维数字化建模能力,担负着培养学生设计理论向模型转化,实践动手建立设计模型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机械类专业数字化设计课程一直沿用纯理论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差,由此造成学生不能熟练完成课程与毕业设计后期建模任务,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 [2],本课题组进行了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体系建设。

(一)以实践创新作为课程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主要课程内容,始终以实践创新作为课程导向,在完成课程基本授课内容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利用“第一课堂”锻炼学生实践意识;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辅助,结合“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以校外工程实践为辅助,用好“第三课堂”挖掘学生科技创新潜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本科教学过程中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3]长期以来,本科教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学过程中,都是重点进行理论阐述,而忽视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导致毕业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能力,但进入企业后尤其是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工科机械类学生,虽然对设计与建模的理论有很深的理解,但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设计软件与方法却掌握不熟练甚至一窍不通,动手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岗位。新的数字化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在讲述建模理论的同时,重点阐述使用软件建模的方法,上机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练习,课外作业中结合学生的科技创新进行自主创造活动,以期学生及早适应社会要求。

积极组织第二课堂,在课外活动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课外科技创新小组,指导学生申请国家专利,参加“挑战杯”、“高教杯”等学生竞赛活动,参与课题组教师的科研项目与课题申报活动,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做一些辅助性建模活动,为日后学生的自主科技活动奠定基础。

(二)改革学生考核机制,引入创新学分,引导学生科技风气

在学生管理和考核机制方面,联合校院两级团委组织,进行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给予学生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把学生科技创新纳入共青团和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申请国家专利,撰写学术论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并把学生科技成果纳入课程考核中来,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主线,结合上机实验、课程作业等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三)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积极进行教材、教学论文等相关建设,努力提高教职工素质与课程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科技创新方法与人才培养新模式,撰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撰写适于我校使用的相关教材与参考书;为机械相关专业量体制作电子教案;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主动性,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性。

二、课程建设成果

通过以上课程体系建设,本课题组在教材及参考书建设、课件建设、实验与课程考核模式、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教材、参考书与课件建设

撰写了4部教材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结合本课程不同时期应用不同软件版本的特点,课题组分别撰写了相应的教材,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建模能力,训练学生基本科技创新能力。

撰写了课外参考书2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结合曲面建模、高级实体建模、仿真与动画等高级建模内容,本课题组撰写参考书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延伸,主要用作学生课外练习与能力提高,用于培养学生构建复杂产品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期达到一个较高的科技水平。

编写课程电子教案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结合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材建设,本课题组为本校机械类专业量体制作了数字化设计教学课件,包含了课程数字化建模方法基本原理与内容,图文并茂,经过多年使用与历练,深得学生喜爱。

(二)实验与考核方式建设

联合校院两级团委,改变学生管理模式,增加学生科技创新动力,以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为课程实践考核的主要内容。针对数字化设计课程偏重实践的特点,课题组对本课程的实验、作业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建设。本课程理论讲授与上机实验内容对半,采用了授课与上机交叉的方式,授课完成后紧跟上机实验,使学生便于快速掌握课堂讲授内容;上机实验中,根据科技创新的需要,授课教师安排相关实验内容,用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结合科技活动中普遍使用,但教学大纲中没有规定的动画、仿真等内容,采用课堂介绍、课下布置作业、督促学生自学并上机完成的方式,提高学生自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布置大作业,让学生结合已学机械原理等知识,同时自学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利用数字化设计课程的基本建模知识完成减速箱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自主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课程考试抛开传统模式,重点考查学生建模理论、建模方法与建模技巧,形成了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实用为基本要求的课程考核模式。

(三)科技竞赛

学生在数字化设计开课的学期年内,参加“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高教杯”等科技活动的比例大大增加。机械专业学生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的时间内,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27项,获奖人数120人,参与人数达400余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课题组指导教师4人次获校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三、课程建设创新点

(一)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模式,将课程变为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践类课程,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 [5] ,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出发,遵循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循序渐进的规律讲授课程,加强我校“应用基础型高校”培养目标中的应用教育;根据课程实践的需要,采用“实例引入→知识点解析→例题讲解→作业巩固→引导创新”的原则组织编写课程教材;遵循“基础应用、服务实践”的原则,有重点讲解机械行业实践所需要的基础内容,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来讲解,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二)改变传统实验模式,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科技创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将以往以例题、练习题为主的验证型实验模式,变为以提供参数,让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为主导,激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锻炼学生实践意识;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辅助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以校外工程实践为辅助挖掘学生科技创新潜力。同时,结合团委等学生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改变“保姆式”教育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四、结束语

经过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设计课程建设,课程授课质量显著提高,训练了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其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大发展。结合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课程建设,以实践、实用为导向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效果良好。同时,课题组在学生科技活动与竞赛、学生申请国家专利、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提高、学生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质量提高、教材与电子教案出版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课程建设的效果。

[ 注 释 ]

[1] 李明.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的PBL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269-273.

[2] 吴爱华,侯永峰,陈精锋等.深入实施“拔尖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4(3):4-8.

[3] 王卫伟.培养学生基础类课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探讨——以《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30-31.

[4]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28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特色名校建设项目“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维设计教学方法研究”、“Creo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丁淑辉(1977-),男,山东青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CAD / CAM;钟佩思(1966-),男,山东莱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并行工程、智能制造;王明燕(197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噪声与振动。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教材建设课程建设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