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及预防

2015-05-30 02:51刘景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预防对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刘景波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3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将其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性别、住院时间及D-二聚体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49-02

Abstract:Objective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ccurrence and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explored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s Th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observation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our hospital 35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ll be divided into venous thromboembolism group and nonvenous thromboembolism group, the exploring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ccurr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ults Patients with gender,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level of D-dimer andvenous thromboembolism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hould be given specific treatment, and clinical study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higher.

Key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exacerbati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ve measure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呈慢性反复发病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指在原本稳定的病情基础上出现了其他的临床表现,一般伴有呼吸困难情况加剧,体内痰液含量增加,粘稠度改变,并且经常出现高热、咳嗽等典型的炎症表现[2]。患者如果长期的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会严重损害体内器官并且大幅度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3]。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可大幅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而其发生原因也一直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其的形成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组5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7.15±9.82)岁;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297例患者中,男性245例,女性52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8.05±9.42)岁。

1.2 方法 入院后立即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D-二聚体测定,48h内完成双上肢及下肢静脉血管多普勒超声。临床疑诊静脉血栓栓塞症者(D-二聚体>500μg/L和(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动脉造影(CTPA)检查已经静脉测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检查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其他疾病患病史、住院时间、预后恢复情况、临床检查指标等。

1.3 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静脉血栓栓塞症组与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在性别和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检查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直是临床研究中面临的难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发病范围一般趋向于老龄化人群,因其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卧床,经常伴随着内科疾病的发生,例如心肌梗死等,会很大程度的增加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几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4]。由于血栓的形成因素多数都是由于血液的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缓,容易形成聚集状态,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男性居多,长期的吸烟史导致血液粘着力增强,可继发红细胞增多,严重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性能,使微血栓形成,进而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5]。而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还包含了其他的内因和外因,如高龄患者、过往静脉血栓栓塞的患病史、长期卧床、恶性肿瘤、普通外科手术、重型伤害、雌激素的使用和先天性或获得性的易栓症等[6]。本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是诱导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D-二聚体是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将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所得到的一种产物,在血栓性疾病中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D-二聚体的定量检查能够有效反映药物的溶栓作用效能,是诊断血栓发生的根本依据,若检查结果D-二聚体<500μg/L,诱发静脉血栓(VET)可能基本可以排除,但是患者如果伴有体内感染或是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含量将会大幅度增高,而COPD患者非常容易并发感染状况,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感染出现的最普遍因素,继而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象[7]。

临床上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对策采取了深入的研究。除常规使用的肝素可以作为凝血药物外,新型抗凝药物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希美加群和合成戊糖等亦可使用[8]。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下腔静脉滤器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对象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VET)的症状,使患者在急性期的发病率降低[9]。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并发中,物理防治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采取压力值合适的弹力袜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循序渐进的压力治疗,有效的增加下肢静脉血回流,使血液流动性增强,粘稠度减低,血栓形成率降低[14]。或者通过充气压缩装置对下肢进行间歇式的压力冲击,同样可以增强下肢静脉回流的情況,增强静脉血肿的纤维溶解能力,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客观的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受的发生情况,该现象受到很多危险因素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使患提高防范意识。通过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研究比较,提示患者的性别和住院时间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进一步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可采用有效的抗凝治疗和物理防治,将患者的发病情况降到最低,并随时关注患者的预后情况,准确评估患者各项检查指标,进行下一步具有临床推广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广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64-65.

[2]胡碧江,陈建南,陈文腾,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36-2238.

[3]卓婕,白澎,李莉,等.低氧血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2):112-115.

[4]王贵勤,刘靖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2,7(6):716,718.

[5]崔晔,康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及预防[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19):1194-1197.

[6]孙建英,刘飒,王红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抗凝因子检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9):1-3.

[7]关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3):342,344.

[8]王同生,毛毅敏,孙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163.

[9]梁立荣,张竹,王虹,等.北京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及预防情况[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0):2337-2340.

(收稿日期:2015.02.04)

猜你喜欢
急性加重期预防对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宽胸理肺汤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30例疗效观察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痰热清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