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量化管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2015-05-30 14:13王宇
关键词:量化管理高校大学生

摘要: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对于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而言也是一项新挑战。量化管理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關键词:高校  量化管理  大学生

1 新形势下量化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大学生综合量化管理主要是指,依照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合乎规律性以及目的性的客观评价标准,切实将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学生的德志品质进行兼顾;还要将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兼顾,还要注重构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校大学生常规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广,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关系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高校大学生常规管理中全面实行量化考核提高了常规管理的质量,体现了管理中的公平性、公正性,为同学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直至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这同时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量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着重要的必要性。

2 高校实施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对学生、班级、系部乃至学校的重要管理手段。要想在高校使量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要在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上紧密结合管理的实际目标,充分体现管理对象的个性特点。

2.1 导向性原则 量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制定量化管理细则时既要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又要紧密结合具体的班级、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出量化管理的导向性。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自觉按照量化管理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

2.2 动态性原则 目前高校内的量化管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按照量化管理细则进行加分或减分,这样其实违背了量化管理的初衷,并且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功利主义、现实主义思想。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突出量化管理的导向性,形成动态评价体系,避免学生为了加分而行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给予引导和鼓励。

2.3 可持续性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长久性的工作,必须具备可持续性。社会的不断发展引领着学生的不断发展变化,再具体的实施细则也不能涵盖学生的所有行为,并且量化管理也不是一直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行为可以给与分数的加减,但对不适宜用分数衡量的内在因素要给学生调节的空间。要着重挖掘量化管理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高校实施综合量化管理的主要效果

3.1 “从严治校”落到了实处 量化管理就是细化校规校纪,将考核指标进行分解,做到从严治校。学生在校的行为均有打分标准,并进行分级考核以及定期汇总。主动的管理使得人人都在考核当中,严而不厉和疏而不漏也因此得以实现。这可以及时地教育抑或是惩处少数的违纪者,且多数学生的日常行为在被考察的数据的积累过程中也各得其所。

3.2 公平竞争机制引进了管理之中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因素便是竞争机制,个人前进中的名次都在量化管理获得的的数据当中显示着,评三好、选优秀、发奖学金均与之挂钩,同学之间形成了竞赛的格局,学生主动把校规校纪拿来约束自己,自己检点自己的言行,学生的公平竞争心理由此得到了培养,也一定程度上将依靠人缘关系评先进的庸俗现象加以扫除。

3.3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量化管理直接将以前单纯进行智育评价的做法予以改变,根本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道德修养都有很大的益处。在实行综合测评后,学习好的学生有了动力,学习差的学生有了压力,特别是测评结果与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奖学金,优学优奖、优才优用,大大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4 调动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凝聚力 在学生工作中,有时存在着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在班干部中实行考核,让学生参与考核,淘汰不合格的班干部,从而极大的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使班级各项工作得到落实,避免消极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3.5 提高了教育和管理效能 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成效也经由综合测评的结果得以反映。诸如,在实行量化管理前,校、系组织会议以及和政治教育活动,学生都持着可去可不去的态度,在实行综合测评的办法后,人人都由班组集体约束,不参加者将影响到自己的测评积分。这样,大大增强了教育和管理的严肃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校、系规章制度的效能。校、系方面通过对侧评结果的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分析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有助于扬长避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促进人才的培养。

4 大学生应不断提高对量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随着量化管理在高校的实施,量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量化管理作为一项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其引起重视,学校学生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也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需要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自觉矫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型的人才,从而为以后更好的踏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福建,志伟.实施量化管理 提高学生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2(04).

[2]徐达明,邢军,朱梦玲.浅谈高职院校班级量化管理[J].才智,2010(15).

[3]王晓初,黄辉,葛仕恩,赵春红.高职学生可量化管理模式探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02).

[4]章银杰,徐继宽.班级量化管理例谈[J].黑河教育,2012(01).

[5]陈少华.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1(02).

作者简介:

王宇(1987-),男,河南辉县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

育。

猜你喜欢
量化管理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班级管理中的人性化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图书馆编目工作量化管理及其他的利与弊
科研单位支出预算量化管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