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

2015-05-30 20:01冉琪铃刘源
关键词:税制改革营业税增值税

冉琪铃 刘源

摘要:目前,营业税改增值税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就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原因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  营业税  税制改革

1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各自概念及特点

1.1 营业税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营业税,就是指在我国境内,对提供产品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企业和个人获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目前,世界各国在征收营业税时,普遍采用从价计征,按照一定的比例征税。而对于一些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劳务可适当减免税负。

与其他税种相比,营业税具有其独有特点,其征收方便,涉及到第三产业的很多部门,在调节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通过长期实践,也暴露出很多弊病。

优点:①征收方便;②增加财政收入。

缺点:①重复征税;②有失公平。

与所得税相比,营业税也有许多不足。只要经营行为存在,不管盈利与否,都得缴纳营业税。而所得税,只对盈利企业征税。从这个角度来讲,营业税显然不及所得税公平。只不过,如果国家监管水平有限,营业税较之所得税,征收会更加容易。最大缺点是重复征税。

1.2 增值税的概念及特点

1954年,法国将增值税作为一种正式税种确立下来,并以此取代传统的营业税,取得了极大成功。增值税,即对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从本质上来看,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目前,我国已对各行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税率做出了统一规定。

优点:①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增值税不再对销售额中由其他单位转移到本单位的价值征税,只征收由本单位创造的那一部分价值的税,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②扩大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商品流通。在商品流通中,只要各环节的税负和售价一致,纳税人的税负就一致,保证了税收征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③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在增值税税率一致的情况下,各生产企业实现了税负平衡,这就为为企业扩大协作,开展产业联合提供了良好基础,有利于其生产专业化的实现。④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值税始于产品销售紧密相连的。随着企业产品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增值税也会相应上升,这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提高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⑤提升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很多国家通过退还国内税的方法避免双重征税,使得出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有效地提升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缺点:①征收和管理难度大。增值税的审查计算程序繁杂,征收管理困难,需要一套系统完善的纳税记录和会计制度,同时对税务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②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增值税是包含在消费价格中的,这就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负担。

2 营业税改增值税原因和内容

2.1 营业税改增值税原因

①营业税具有重复征收的缺点,造成企业税负沉重。税收增长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在税收改革的一片呼声中,政府曾尝试通过减税和退税等方式减轻企业的的税负。但这种结构性减税收效甚微,无法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税负,政府税收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下表显示了历年税收总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增长率,增值税增长率及其占总税收收入比重,营业税增长率及其占总税收收入比重。

表2  税收总额增长及增值税、营业税增长率

表2中,由于工业生产下滑、进口低迷、增值税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2009年税收总收入增速明显低于以前年度。

②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税并行直接破坏了增值税抵税链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行税制环境下,增值税的税基较窄,不包含所有商品和服务,难以充分发挥其中性效应,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同时,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还直接影响了增值税抵税链条的稳定性,不利于国家税收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③现行税制不利于服务业的长效发展。营业税实行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消。企业出于经营考虑,往往通过自行提供服务的方式降低税负,导致服务生产内部化,服务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不利于服务业的长效发展。

④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营业税模式下,企业的营业税是无法退税的,导致其服务含税出口,出口价格偏高,直接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2 营业税改增值税内容

2.2.1 推行“营改增”试点。①在高税率和中税率的基础上,增设11%和6%两档低增值税税率。其中,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而文化、科研、物流等则适用6%税率。②试点纳税人享受减税政策,一般纳税人通过购买试点纳税人服务的方式抵扣税额。③在与新税收政策不冲突的前提下,试点原来适用的差额税收政策可延续下去。④原来属于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革后仍归当地政府。

2.2.2 改革试点的主要税制安排。①税率。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除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适用11%税率外,其他多数现代服务实行6%税率。②计税方式。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等按照增值税标准计税,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则按照增值税标准计税。③计税依据。原则上,应税交易获得的一切收入均应征税。而一些转付和代付较多的行业可扣除代垫金额再予征税。④服务贸易进出口。进出口服务业在国内征收增值税,出口则实行零税率。

2.2.3 改革试点期间过渡性政策安排。①税收收入归属。原归入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在税制改革后仍归入试点地区。而在试点产生的减税收入。②税收优惠政策过渡。原来的一些营业税优惠政策仍可以继续延续。在政策过渡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过渡政策,并消除重复征税问题。③跨地区税种协调。在缴纳增值税时,企业可以将其在异地缴纳的营业税扣除出来。非试点纳税人在试点地区应根据营业税相关要求继续缴纳营业税。④增值税抵扣政策的衔接。现有增值税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按现行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3 税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①有可能出现理论上减税,实际上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服务业存在大量人工成本,这些人工成本是不能抵扣的;而且因为有些小企业进项税金额甚少,能抵扣的非常有限。②进项税往往发票不规范,且受业务限制,实际能抵扣的比理论少,甚至不如直接缴纳营业税轻松。③如何看待地方与中央的财权分配的变革。减税自然令人欢喜,但增值税深化改革最令人担忧的仍是其涉及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分配问题。④存在小额纳税人制度。按照增值稅规模不同,我们可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二者的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不同。一般纳税人的现行标准为500万,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纳税人即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不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3%,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为17%。

小规模纳税人不仅存在着重复征税问题,还将市场人为割裂开来,不利于我国税收公平的实现和维护。

3.2 解决措施

一是加强各地区税制衔接,增强税收的一致性。国家应以纳税人机构所在地为标准,明确纳税地点和适用标准,正确处理纳税人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的缴税问题。二是做好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制衔接问题。税收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性质确定其适用税种,并做好运输费用抵扣和差额征税等工作。三是做好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工作。明确各经营类型纳税人的征税范围、标准、起征点、计税方法等,细化征税准则,提升征税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王道树.推进政府收入结构性改革应对经济增长与转型挑战[J].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8(29).

[2]国家税务总局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 进一步优化中国长期税收结构[J].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9(1).

[3]刘佐.新中国税制60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税制改革营业税增值税
“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几点思考
国外增值税与国内增值税的比较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税收问题的建议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影响
关于餐饮业征收增值税的若干思考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