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 11:53侯晓方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校企合作

摘要: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工作站和陕西国防工业职工培训中心为载体,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了合作办学的活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体制机制  集团化办学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种职业院校、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而组织的职业教育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源于西方,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也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和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军工行业,牵头成立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校企合作工作站为载体,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 发挥军工行业优势,成立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

陕西是国防大省,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一直隶属国防行业50余年,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为了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2011年组建了由陕西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任理事长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任常务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单位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军工企事业单位及配套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校、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等62家单位。集团实行理事会制度,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办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等机构。

办学指导委员会把握集团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为院校提供产业发展、行业动向、技术进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咨询、协调。校企合作办公室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制订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工作站在教育教学、生产实训、校企双方人员交流、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技能鉴定、资源共享等具体操作层面的事务。质量监控中心向职教集团提供合作办学质量监控报告,在企业中设立信息员,通过网络化质量监控平台定期报送信息,进行合作办学过程、教学过程、师资培养、科研服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质量监控,并就如何提高合作办学质量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陕西国防工业职工培训中心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的实际要求,配备需要的硬件设施,建立涵盖企业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发展历程、优秀事迹等内容的有国防特色的企业文化课程体系,从学校和企业选拔优秀教师和工程师,完成企业员工岗前培训、提高培训、发展培训、人文培训、拓展培训等专项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2 共建校企合作工作站,实施校企合作办学

2.1 校企合作工作站的架构。为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在职教集团内成立了7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工作站采取共投共管的方式运行,学校投入资金,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及人员等,主要围绕四项任务开展工作。一是“厂中校”,由企业选拔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和一线业务能手担任工作站教师,接收学生进站学习,实施工学交替;二是以工作站为平台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工学结合教材、课程资源庫;三是依托工作站,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和成人教育等服务;四是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合作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教学部、培训部、学生工作部、技术研发部和社会服务部等机构,负责教学、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工作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2 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

①课程合作。企业凭借对行业发展趋势、对产品、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理解,帮助学校共同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共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工作实践、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索并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等多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厂中校”重构课堂,使“教室+实验实训室”向企业“岗位情境”、“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场所转变。

②实训合作。以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进行实习实训合作。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和学校一起研究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技能实训项目,并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融合进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得到锻炼,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校企共建 “校中厂”,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和企业的订单生产,实现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紧紧依托合作企业,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

③教培合作。企业凭借自身技术、设备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派驻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外聘兼职教师驻校指导。同时学校凭借自身师资、场地的优势为企业对新招收的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训。

④技术合作。学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借助先进的实验实训室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3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

3.1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四位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职教集团,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充分发挥了职教集团的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化了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了教育资源,拓展了办学空间,疏通了就业渠道,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依托职教集团,校企之间成立了9个办学主体单位,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了集团化办学、多渠道投资的办学新体制,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体制保证,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3.2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形成长效运行机制。职教集团制定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9项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规定了合作方的权利与义务、集团业务运行方式方法,建立了集团决策等运行机制;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规范》、《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章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科研培训与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办法》、《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18项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了“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过程共管”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制度、“利益共享”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保障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创新“校企合作工作站”式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工作站校企共同实施“校企联动、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评价,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开发培训课程,为行业企业技术技能提升和再就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革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通过进站顶岗,合作进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合作建设“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使学校与企业在共建基地、共同育人、共同开发、共同服务、共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紧密的多方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4 结语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防职教集团,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职业院校、行业与企业多方参与,立足军工行业、强化技能培训、适应市场需求的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通过校企合作工作站,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了资源共享,拓展了办学空间,疏通了就业渠道,增强了办学活力。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邵艾群.关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12(9).

[2]臧玉,等.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2(18).

[3]冼铁军.基于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政府引导机制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4]潘意志,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广东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7).

作者简介:侯晓方,男,河南鲁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控技术、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