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5-30 11:53成茜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工作过程调研需求而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但目前高等院校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授课实施过程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三个方面分析讨论该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改革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材选择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讲述的飞跃发展,继电保护技术在电网中的运用也沿着微机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仍沿用以前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更多的还是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学生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因素,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方面分析讨论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和方法,以期望达到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1 教材选择

高等职业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与本科院校是有區别的。在教材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实际工作中的理论设计等。

近年出版的有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有十余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更偏向于理论和算法的教学,缺少实际操作,因此,学生的反应更多的则是学不懂、不想学。通过对几大企业的走访调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对教材内容难易的选择、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对毕业生工作的走访,选择更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实结合的教材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首选教材:沈诗佳主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

该教材内容充沛,重难点分明,减少整定值的复杂计算过程,以基础知识为主,配有大量的保护原理接线图,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做到能看图、会看图,从图中学到更多。

2 教学内容设计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的调整与改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的教学课时也应各学校的调整不同而不一样。但现在的教材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内容多、涉及面广,这与我们实际教学课时正在逐渐减少的现象冲突。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很好的统筹和优化,授课教师在开课之前必须对本课程做出完整的教学规划。

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做出了以下改革:①基本原理重点讲解。无论任何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它们只是实现了测量比较、逻辑判断、执行输出三部分指令不同而已,因此应将各种类型的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章节的重点讲解内容。②中期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由于该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保护装置原理比较多,在后期的学习中学生容易造成知识混乱、记错记乱的现象,因此需要在学期中间阶段对学生进行内容的总结分析,通过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分类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各种保护装置的正确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类保护装置原理进行区分记忆。③加强实训操作,巩固基本理论。学校配有电力系统实训室、变配电实训室,可实现对电网输电线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实训操作,通过学生自己设置整定值、故障点、故障方式,观察实训装置中电压、电流、指示灯的变化情况,再结合书本的基本原理,进而更好的掌握电网运行的两种最基本的保护原理。④强化分析保护装置接线图。在深入加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企业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的东西,比如:各类保护装置的实际接线图纸、二次回路的接线图等等。有了这些实际生产的实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更具有说服力,也能更激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在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时,需要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说明效果更好,在授课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室中继电保护原理装置,通过比较电力系统三种运行状态发生时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现象来判断系统处于哪种类型的状态,是否需要进行检修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作实验来验证其基本的保护原理,如三段式电流保护各自的保护区域,方向阻抗继电器在保护出口处发生短路故障时存在死区等均可在实验室中得以验证。

由于本课程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因此不仅是需要对继电保护的知识要有所涉及,还需要学生对二次回路的内容有所了解。其中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常用二次回路图的三种形式,即原理接线图、展开接线图和安装接线图。能够使同学们学会看图接线。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实践,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①项目教学法。借助实训设备和企业的支持,将授课内容进行任务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

②学生分组讨论法。在学期的中间阶段,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任务。在此教学实施中,重点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团队合作能力,享受集体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

③案例教学法。通过企业所给予的实际案例,将其引入教材、教学过程中,将每一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④现场教学法。在教学安排中,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上进行企业锻炼,使其职业能力得以增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4 结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教学应注意教学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于继电保护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寻求与企业合作,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而言,企业的岗位工作才是学生今后要从事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企业的新技术,并将其传播到课堂教学中。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为今后的进一步教学实施提供思路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沈诗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1.

[2]许建安,连晶晶.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

[M].第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刘燕,王峰,程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发方案[J].高教论坛,2009.

作者简介:

成茜(1988年-),女,重庆人,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