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

2015-05-30 11:53聂杜艳
关键词:职业指导开展实践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广州地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工作进行探讨,提出要提高职业指导认识、构建“多样化”、“全程化”、“全员化”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体系,从而逐步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开展  实践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突破700万达到727万,相比2013年增加28万,创历史新高。[1]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多而复杂。外部原因,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第一、二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剩而第三产业等适合大学生就业的部门发展缓慢导致岗位吸纳能力有限、相关就业政策配置滞后等[2];内部原因,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清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导致学生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距离、高校职业指导不到位等方面原因。如果解决不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和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隐患。

高职院校作为以职业教育为重要导向的教育机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职業人才更应起到关键作用。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较多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对广州地区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探索如何更好地完善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1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十多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不断完善机制方法,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保障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施,政府部门和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其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并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各高职院校普及;再次,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做到了,职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按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最后,职业指导工作的业务交流与理论探讨从无到有。

但是,囿于理念、人力、物力及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实践活动仍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形式单一 效果较好的职业指导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既应有解决共性问题的团体职业指导,又应有解决个性问题的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指导;既应有授课式的职业指导,也应有实战训练的职业指导。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的形式主要是团体授课式的职业指导,缺乏实战训练、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和课后的跟踪指导,仅是说教式的职业指导,形式单一,没能做到多样化的职业指导。

1.2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过程欠连贯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本应是滴水穿石,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的系统工程。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两年理论教学,一年顶岗实习,使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过程欠连贯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并以团体授课方式为主,到大三时,高职院校基本就没有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了,而这时大学生们整日忙于寻找实习单位且对新环境的适应有个过程,更需要职业指导人员给予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1.3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内容欠完善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本应是全面、科学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

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内容欠完善,主要体现在:在咨询与指导方面,缺少细致、准确的诊断咨询、择业指导,不能对大学生所咨询的问题做出全面的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择业指导。在信息采集与处理方面,缺少对信息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导致与高职院校学生学历、专业等不匹配的职业信息时有出现在校园里。在职业素质测评方面,缺少对职业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在职业设计方面,基本能做到的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但对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出职业取向的决策仍有欠缺。在帮助实施方面,对大学生求职者实施职业培训与对双困学生联系就业援助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定位不准和职业指导队伍薄弱等,具体分析如下:

2.1 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定位不准[3],有部分高职院校把职业指导理解为狭义的就业指导,而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就业指导的工作重心是使劳动者尽快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使劳动者从而获得劳动报酬。这种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概念上的混同,给职业指导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带来了局限性。

2.2 职业指导队伍薄弱,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除了囿于理念认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职业指导队伍薄弱,这主要体现在:

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职业指导人员,仅做到了按师生比1:500的要求进行配备,即500名应届毕业生配1名专职职业指导人员,人员数量较少。且相当一部分人的经历是“从校门到校门”,毕业后留校或来到学校任教,根本没有深入企业的机会。这些因素导致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岗位工作时间较长、持有国家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指导水平较高,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较完善;岗位工作时间短,非持证的职业指导人员,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只能勉强给大学生提供以授课方式为主的、阶段性的职业指导,难以给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

3 进一步实施好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工作的若干措施

3.1 提高认识,树立职业指导科学新理念 明确职业指导概念,把握职业指导的侧重点,树立职业指导科学新理念,应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不能简单等同,两者有较大区别。就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帮助求职者就业。所以,要提高认识,树立职业指导科学新理念。职业指导应从单纯就业指导提高到职业稳定发展指导。

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稳定发展的主要方法有把专业的教学特点和现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效结合,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教育,增强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强化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与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

3.2 开展与实践“多样化”的职业指导 针对目前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形式不多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指导,具体如下:职业咨询指导多样化职业咨询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分析其人格与现实社会的符合程度。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信息咨询指导与心理咨询指导。职业测评多样化,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以便开展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职业测评。职业指导方式多样化,为有效开展职业指导,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授课方式,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具体如下:

针对大一的学生可通过社区服务性学习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

针对大二的学生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增强职业指导实践的有效性。

针对大三的学生通过开展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深入到大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人员在大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上开展指导,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社会、了解专业、了解职业,在岗位遇到的问题,在岗位解决,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就业稳定,并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3.3 开展与实践“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在学生大三阶段基本上是空白的,要实现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三大工作目标:帮助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实现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做到“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所谓“全程化职业指导”就是要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专业成才教育的指导。在大一学年,学生正处于迷茫状态,需要帮助他们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帮助他们认识专业,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学年,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情况,帮助学生初步确定职业方向和相应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并督促学生开始有计划的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等,为实现目标做好准备。在大三学年,冲刺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职业信息、传授实用的职业技巧,帮助学生们顺利就业,同时帮助他们适应职场环境,帮助大学生度过职场波动期,实现他们的就业稳定和职业的长期发展。

3.4 开展与实践“全员化”的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开展与实践好职业指导工作,仅依靠职业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高职院校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

3.4.1 搭建五级工作网络,全员开展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需要搭建五级工作网络,即一级为校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學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

3.4.2 明确任务,全员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统领全局,建章立制,在政策和资金上保障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向要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接轨。并把职业指导纳入各教研(办公)室的工作范畴,把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纳入考核,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考核评估体系。就业指导教师,要在一线对大学生开展全面、多元的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政策解读、职业信息输送、风险规避等等。专业教师、班主任,要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

3.5 提升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组织职业指导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可提升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能更好的促进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42.866%的职业指导师从没有参加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多次公开发表论文的人员只有7.14%。因而,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可定期组织本校职业指导人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提高待遇、物质奖励等各种措施激发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工作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地调整思路,树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新理念,构建职业指导“四化”体系,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13/c_1110671479.htm.

[2]穆容.以大众化高等教育为背景推行全程职业指导规划[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52-56.

[3]田光哲,李祥伟主编.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13.3:68.

作者简介:聂杜艳(1981-),女,辽宁锦州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及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开展实践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