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食品的商业未来

2015-05-30 10:48麦岚
齐鲁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蛋黄酱乔希人造肉

麦岚

“人造蛋”背后的商业大佬

“237毫升,超市价19.5港元,代购到山东济南,每瓶合23元。”2014年6月,李嘉诚投资的“Just Mayo”人造蛋黄酱在香港百佳超市发售,原味、蒜味、泰式甜味辣、墨西哥风味辣椒等四种口味的“Just Mayo”引得内地好奇者通过各种渠道尝鲜。张竹坡在淘宝上百家代购中选了一家成交量最大的,这家店曾创造了半个月内卖出700瓶的纪录。但是,也许宣传“人造蛋”时李嘉诚煎蛋的照片太深入人心,拿到实物的张竹坡很失望,因为“Just Mayo不能煎、不能煮、不是鸡蛋,只是含素鸡蛋成分的沙拉酱”。

代购商家还告诉他:“是蛋黄酱,不能炒菜。因为能够煎蛋、炒菜的那一款还没出呢。就是说营养成分比鸡蛋要高,还不含胆固醇。”

实际上,仅仅一年前,“人造蛋之父”、Hampton Creek食品公司创始人乔希·蒂特里克还在美国全食超市里到处向顾客兜售他的人造鸡蛋蛋黄酱。

乔希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从事NGO工作,帮助那些在街头流浪的饥饿儿童。这段7年的经历是他萌发创办Hampton Creek食品公司的缘由,因为“无论我做什么,我总感觉食物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其公司旨在让食品更廉价更健康,同时降低食品生产对环境和能源的消耗。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食品专家创建了数据库,搜寻和为数百万种植物蛋白质绘制图谱,在总共尝试了1500种不同植物的组合后,Hampton Creek的科学家们最终研发出了一款含有来自豌豆、高粱和其他另外11种植物提取物的配方。用这种配方制作出的蛋黄酱和蛋糕,在口感、味道以及营养价值方面都与普通鸡蛋差别不大。

虽然这种替代品不含胆固醇,保质期更长,由于省去了饲料环节成本,价格当然也便宜,而且不用担心禽流感,但在推广初期,超市的人们还是麻利地绕过了乔希快速走向收银台。

乔希通过朋友引荐见到了李嘉诚,并向他介绍了我们公司的理念:“说服李嘉诚并不困难。首先他是一位祖父,所以他切实地关心着儿童们的生活问题,粮食危机、饥饿问题真正使他感到极其困扰;其次,从过去李嘉诚的一系列投资你就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地关注着那些颠覆性、将会为世界带来变革的科技,他真的在关心20年后世界是怎么样的。”

不止是李嘉诚,实际上,“人造蛋”的投资人还包括比尔·盖茨、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和杨志远等人,金额达近3000万美元,而乔希当初的全部创业资金只有3万美元。

用一头动物造人造肉,肉量多出100万倍

上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未来想吃鸡胸肉或鸡翅时,不必大费周折养鸡,只要把肉品分别放在适当器皿里培养就可以。

80年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教授,将丘吉尔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实验室内培育出“试管牛肉”,这个项目得到了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100万美元的投资。

与素鸡素鸭素鱼不同,波斯特研发的人造牛肉,确实是用牛的肌肉组织干细胞培育出来的。研究人员先将分离出的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随着细胞不断分裂,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三周后再将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合成大约一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据统计,每一克“肉”大约由500万个干细胞组成。此外,由于人造牛肉是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因此没有保质期,冷藏储存即可。

波斯特研制出的人造肉外观呈馅状,与普通牛肉相比,颜色更加浅,呈粉色,据说这是由于肌肉细胞中的氧分子比较少。

2013年8月,波斯特带领研究人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世界第一个“试管汉堡”。这个汉堡内的牛肉饼是用人造牛肉加工而成的。工作人员用干细胞培育出的“肉丝”做成一个个“肉丸”,慢慢凑够一个汉堡肉饼的量,烹饪的时候,就像制作普通肉饼那样,加入蛋粉、面包屑和各种调料。不过,这个“试管汉堡”十分昂贵,造价约32.84万美元。

在发布会上,两名志愿者有幸试吃了这个“天价汉堡”。试吃者表示,“试管汉堡”和普通汉堡基本没有区别,“就像是在吃没有脂肪的瘦肉一样”。第一位试吃者咬了一口,咀嚼了27下后吞下肚子。他点评说:“这种牛肉的口感与普通牛肉接近,但我希望它的质地更柔软一些。”另一位志愿者则表示:“虽然味道与真的牛肉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感觉还不错。”

其后,随着研究人员对肉丝培育方法的改良和营养液的更新换代,人造汉堡的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每个人造汉堡的成本为13美元。

近来,一直有科学家提出警告,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来传统食物的供应方式将无以为继,坚持“全天然”食品很可能会挨饿,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人造食品”将成为必然的选择。比如,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分析称,与传统肉类相比,实验室所培育的“人造肉”可以减少96%的温室气体排放,45%的能源消耗,99%的土地占用以及96%的水资源消耗。此外,从1头动物取得干细胞所能制成的人造肉,比屠宰1头动物所得肉量多100万倍。

同时,科学家公布的几项技术为我们勾画出了这样一个未来:备受肥胖和糖尿病困扰而又因饥饿难以减少淀粉摄入量的人们再也不必烦恼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宣称已经成功地把纤维素转化为淀粉了,而且是能降低肥胖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直链淀粉”;动物保护者也不用为是否吃肉而纠结了,荷兰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近日推出一桌“未来大餐”,桌上都是“概念食品”,用干细胞生成的“人造肉”赫然在席,从此再也不用屠杀成千上万的牲畜了;快节奏的社会,嫌吃饭麻烦,没关系,据说现在有一种分子食品,能以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形式储存在纳米级的微胶囊中,足以解决温饱和营养两大问题。

华尔街法则:

“接受”和“投资”并不矛盾

目前来讲,人造食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是一项难题。看看转基因食品带来的争议,就可以明白为何不少消费者对掺杂了“人类智慧”的食品谈虎色变。

“人造蛋”的创始人乔希强调“植物蛋”虽然颠覆传统食物构造,却并非转基因食品,并获得了美国唯一合法鉴定食物是否为非转基因的组织“non-GMO project”的盖章认证。不过,人造蛋黄酱摆上香港超市后,一些主妇就表示,鸡蛋就该是鸡生的,人工制作的食品显然不能和天然食品相提并论,因此不会给家人吃人造蛋。

中国农业大学食物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营养成分不是一个指标就能评价的,比如蛋白质成分高并不代表拥有营养成分都高。此外,鸡蛋私有的营养成分,如卵磷脂,人造蛋中尚不清楚是否具有。而在食物工业中,鸡蛋有特别的口感和放在食物中特别的功能,人造蛋也不一定可以完全替换。

“我们迎接人造蛋这样的新事物进入商场,但是鸡蛋作为一种自然食物仍是有存在价值的。”范志红说。

据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2亿增长到2050年的96亿,但平均单人对肉类摄入的要求到2050年还要再增长一倍,动物性蛋白质的稀缺将恶化饥饿问题,价格更低廉、消耗资源更少的替代性食品将前途无限。

因此,华尔街也在加大筹码。去年,风险投资公司在与食品相关的创业公司中投入近3.5亿美元,而2008年这一数字只有不到5000万美元。

在对Hampton Creek的第一轮投资中投下了数百万美元的比尔·盖茨和科斯拉创投还投资了其他代肉类企业。

比如比尔·盖茨投资的另一家公司聚焦于模仿鸡肉本身。这家公司名为“超越肉类”,售卖的产品以植物蛋白制成,具有禽肉的味道和纹理。目前这些产品在美国全食超市和天然食品商店中都有出售。公司还在研究模仿牛肉味道的产品。

彼得·泰尔也投资了一家名为Modern Meadow的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该公司将3D打印技术和生物组织工程结合在一起,来“打印”畜产品。这听上去异想天开的主意已经赢得了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彼得·泰尔等共计200万美元的资金赞助。

有别于那些正在靠写代码告别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新一代食品科技公司们也在硅谷崛起。不过“乔希们”依然面临风险,在另一家鸡蛋替代食品公司 Natural Products工作的乔恩·斯特拉特福德称,“需要的原料越特殊,产业链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另外,消费者们对于传统鸡蛋的偏好也会是一个障碍,毕竟鸡蛋本身成本已经很低了,而且替代品中的蛋白质营养效果还有待确证,不同国家还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法规。

不过对于李嘉诚来讲这些风险都算不了什么,几千万美元不过就像设了一个观察仓;在信奉“宁可投错不可错过”的华尔街则更是如此,更何况这还是涉及到全球几十亿人未来吃什么的大问题。

猜你喜欢
蛋黄酱乔希人造肉
第一家人造肉火锅店开业啦
数百位“乔希”争名字
紧跟社会新趋势 蛋黄酱不断演变
MEAT 2.0
MEAT 2.0
人造肉,你敢吃吗?
Heroes and Villains (II)
不同大豆源油脂体 对蛋黄酱组成及性质的影响
微胶囊鱼油蛋黄酱的研究
你若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