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游戏三则

2015-05-30 18:15陈嵘洪晓琴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张牌圈圈皮筋

陈嵘 洪晓琴

花儿朵朵开(小班)

目标:

1.能运用接龙牌上4个颜色相同的扇形拼成一朵朵有圆形花蕊的花。

2.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准备:

自制接龙牌40张(如图1所示,见本刊中插彩页,下同),每张牌两个角上扇形的颜色不同,40张牌中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扇形各有20个。

玩法:

1.幼儿先从盘子里任意取一张牌放在桌上,观察其两个角上扇形的颜色,然后寻找与其颜色相同的牌接龙,尝试用4个相同颜色的扇形拼出一朵有圆形花蕊的花(如图2所示)。

2.接龙牌全部拼接完,表示一轮游戏结束。

3.游戏可重复进行。

规则:

每朵花的花蕊必须由4个相同颜色的扇形组成。

建议:

除了上述玩法,幼儿也可尝试用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扇形拼成一朵有彩色花蕊的花朵(如图3所示)。幼儿如果对该接龙游戏比较熟练了,还可以尝试把一朵朵花连接起来,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如图4所示)。此外,也可以用两个相同颜色的扇形拼成一个半圆形,尝试新的接龙法(如图5所示)。

评析:

“花儿朵朵开”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它借鉴的是接龙游戏的方法,但拼接方式是4个一组的,这是有别于其他接龙游戏的地方。拼搭花朵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扇形颜色然后将同色扇形牌面拼接组合成圆形的过程,其中隐含着让幼儿学习按照扇形颜色进行匹配和分类,并初步感知“集合”概念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游戏中并没有直接将玩法告诉幼儿,而是先让幼儿进行一番自我探索。当发现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拼出了一朵朵独立的“花”时,教师顺势引导他们将花朵连接成片,从而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也开始自定规则、变化玩法。

四个好朋友(中班)

目标:

1.能按种类或功用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分类。

2.感知“集合”概念,发展分类能力。

准备:

1.自制接龙牌48张(如图6所示),每张牌两个角上的图案不同。48张牌中共有96种不同的图案,图案内容包括动物、食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工具、植物、花卉等。

2.大小对应的皮筋圈若干。

玩法:

1.该游戏可供2~4人玩。游戏开始,幼儿按人数平均取出相应数量的牌。即,如果是4名幼儿一起玩,每人取12张牌;如果是3名幼儿一起玩,每人取16张牌;如果是2名幼儿一起玩,每人取24张牌。

2.以猜拳方式决定幼儿出牌顺序。第一个出牌的幼儿先出一张牌放在桌子中间,其余幼儿观察其两个角上扇形里的物品,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出牌,寻找与其相匹配的物品进行接龙。比如,第一名幼儿出的牌一头是苹果,另一头是玫瑰花,那么第二名幼儿就可以出一张有其他水果图案或其他花卉图案的牌和第一张牌拼在一起,以此类推。若轮到的幼儿自认为无牌可出,可轮空一次。

3.幼儿将4个画有相同属性的物品的扇形拼成一个圆形后,可在其上套一个皮筋圈,表示“四个好朋友”组合成功(如图7所示)。

4.最先出完手上牌的幼儿为赢。

规则:

最先出完手上牌的幼儿为赢。

评析:

这也是一个接龙游戏,但有别于其他接龙游戏的玩法。本游戏设计的独到之处是教师巧妙运用了对角图形的设计思路,以一个接龙牌为中心,采用四面辐射组合方式接龙,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这实际上又是一个分类游戏,但也有别于其他分类游戏,因为分类标准需要幼儿依据前面同伴所出的牌并通过观察、判断、推理而后作出决定。游戏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让这个游戏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在游戏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情景:第一个和第二个幼儿分别在桌面上放了苹果和香蕉这两张牌,这两个幼儿认为接下来一定是连“水果好朋友”,不料第三个幼儿不按常规出牌,接上了玫瑰花牌,第四名幼儿接上了郁金香牌,这时圈内的物品属性就变成了“植物好朋友”,分类标准也从“水果好朋友”演变成了“植物好朋友”。又如,前三名幼儿依次出的牌为柠檬、香蕉、菠萝,这时幼儿是按水果分类的,可第四名幼儿放上了向日葵,顿时就变成按颜色分类了,分类标准就从“水果好朋友”演变成了“黄色好朋友”。再如,当四名幼儿依次出的牌为苹果、猕猴桃、樱桃、胡萝卜时,他们发现这四样东西既不能归为“水果好朋友”,又不能归为“蔬菜好朋友”,于是就巧妙地把它们归为了“好吃的食物朋友”。这个过程是幼儿综合运用观察、判断、推理等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挑战既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更培养了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圈圈凑数(大班)

目标:

1.尝试用4张数字牌来凑某个“数”,理解圈圈凑数游戏的玩法与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准备:

1.数字牌52张(如图8所示),每张牌两个角的扇形上写有数字。扇形上的数字一共有104个,其中“1~3”各16个、“4~6”各11个、“7~9”各5个、“0”8个。

2.数字骰子一个,上面的数字为5~10。

3.大小对应的皮筋圈30个。

玩法:

1. 2至4名幼儿围坐在桌旁,游戏前幼儿先把数字牌整理好。一名幼儿掷数字骰子,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就是此轮游戏要拼凑的“数”。如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是“8”,幼儿就玩“圈圈凑8”游戏。

2.掷骰子的幼儿第一个出牌,其余幼儿依次出牌,并尽可能多地让中间圈圈里的4个数字凑成骰子掷出的数字。比如,如果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是“8”,大家就要想办法用4个数字凑成“8”。如“2、4、1、1”,“5、2、1、0”,“1、2、3、2”,“1、1、6、0”,“3、4、1、0”,等等(如图9所示)。每当一个圈圈内的4个数字凑成“8”就套上皮筋圈,表示凑数成功。

3.幼儿轮流出牌,直至手中的牌全部出完,凑数方法越多越好。

建议:

这个游戏还可有多种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玩法,例如,“找相同数字”(如图10所示),把有一样数字的4张牌拼成一个圆;又如“按数序接龙”(如图11所示),从任意数开始按数序往下接龙。这两种玩法分别适合小班、中班幼儿。

规则:

1.“圈圈凑数”游戏中所凑的数字由骰子决定,比如,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是“8”,幼儿就玩“圈圈凑8”游戏;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是“7”,幼儿就玩“圈圈凑7”游戏。

2.要在检查所凑的数字正确后才能套上皮筋圈。

评析:

该游戏设计的亮点之一在于教师巧妙地将圆形拼搭与数字组合游戏结合在了一起,幼儿既要感知4个扇形的不同方向,通过旋转摆弄这些扇形来拼搭组合成一个圆形,又要根据骰子上所规定的数字来玩圈圈凑数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

游戏时,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幼儿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所需拼凑数字的大小。如果幼儿处于初级水平,骰子上的6个数字可以设计为5~7的数字,即“5、6、7、5、6、7”。如果幼儿已具备丰富的数的组成经验,骰子上的数字可以设计为5~10。数字牌上的数字可依据所需拼凑数字的大小来投放,即所需拼凑的数字小,牌上的数字就以小数字为主。圆形皮筋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让幼儿借此获得有关集合的概念,二是可以帮助幼儿看清所凑的四个数字合起来是否正好是所需拼凑的数字,三是可以方便幼儿分析有几种凑数的方式。

游戏方式的不确定是该游戏设计的另一个亮点。该游戏的玩法是幼儿依次出牌、轮流游戏,因为在前一个幼儿出牌前,后一个幼儿的出牌选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该游戏具有可变性与灵活性,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该游戏还是一个合作游戏,只有通过玩伴的共同努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完成圈圈凑数的任务。我们发现不少幼儿会在游戏中互相讨论、帮助,有时为了让玩伴顺利出牌,他们会主动调整数字牌,尽可能多地凑成想要的数字,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猜你喜欢
张牌圈圈皮筋
童年的阳光姐姐(七)
圈圈变变变
制作声音盒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皮筋小船
推理:多彩的圈圈
象鼻套圈圈
扑克牌
椅子,画个圈圈转晕你
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