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
——中学作文教学策略之一

2015-06-01 02:48胡晓梅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作文语文

胡晓梅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
——中学作文教学策略之一

胡晓梅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目前,教师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及因中学生普遍具有写作恐惧心理而不愿写作的问题仍然存在。就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言,“先放后收”和“先收后放”的写作教学策略被重新审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致力于对“收”与“放”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从而提出中学作文教学策略应遵循和实施“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的基本教学策略。

“先放后收” “先收后放” 实施策略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力求有创意地写作;具有独立写作能力;能够具体清晰地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具有熟练进行缩写、改写和扩写等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提出,写作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多写多改等能力。

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学写作教学,都提出了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一要求。这一要求明确指出,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给学生自由作文的空间,教师应采取“先放后收”的写作教学模式。但是,单方面倡导“先放后收”的作文策略,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能否快速获得仍然有待商榷。所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各种要素的养成,中学写作教学应力求倡导“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的策略。

一、“放”与“收”

所谓“放”,指的是学生在形式上不遵循固有的框架和模式,内容上不采用通用的语言和材料,思想上不受各种写作要素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通过自身内驱力写作,提高自我写作动机,使学生树立心里想写、本能地要写、活着就要写的信念,学会自能作文、自由作文,从而达到“无所为而为”的境界。“收”指的是学生思维上合乎写作规律,行文上合乎写作法则。教师在写作教学之前应“授之以渔”,以便学生面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都有一套标准的写作模式,以求以不变应万变地作文。“放”与“收”是一对辨证统一的命题,只“放”不“收”,或者只“收”不“放”,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收”“放”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二、“先放后收”与“先收后放”

作文教学应采用“先收后放”的策略,还是“先放后收”的策略,一直引发语文教育界广大教育者不断思考和探索。

“先收后放”的写作教学策略有点“依葫芦画瓢”的感觉。初中、高中的整体作文教学既具有连贯性,又具有独立性。“先收后放”的教学策略在这两个阶段的运用,能体现先共性后个性原则。写作之前教会学生写作规律与法则,以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结构分明、语言准确、思维清晰、内容得当。这是在写作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写作知识导入,就像让学生先学习驾考知识,再上路练习,大有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意。

“先放后收”是一种传统的指导作文的有效方法,对于单科独进、单体训练、单篇练习的作文训练是适用的,体现作文教学能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教学原则。宋人谢枋得所编的《文章规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叫“放胆文”,后半部分叫“小心文”。在所谓“放胆文”中写了: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浩荡入纯粹。此集皆粗枝大叶之文……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①!曾国藩继承了唐宋八大家的写作思想,提倡作文应“先放后收”。除此之外,语文教育家黄厚江先生也提倡“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策略。从古到今,作文教学大多一直倡导“先放后收”的策略。

三、“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的中学作文教学策略

从单体训练和单篇作文来讲,“先放后收”和 “先收后放”的作文教学策略可以说是在讨论先写后导和先导后写的主次问题。“先写”意味着“放”,是对言语生命野性的“牧养”;“后导”意味着“收”,是对学生某方面写作能力的回拢与强化。“先放后收”,益于散发,益于实现言语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做并不完全排斥作前指导,而是在学生了解随笔写作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②。先写后导综合了“放式牧养”和“圈式牧养”的教学理念。“放式牧养”,能牧养学生的作文天性,“圈式牧养”,也能滋长和“圈养”学生的作文根基。黄厚江认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应该先放后收。即初一、高一以自由式的写作为主,到了初二高二、初三高三要逐渐强化指令性写作。但不管是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坚持两者的互补与结合。”③

“先放后收”教学策略的实施,易于学生感受写作过程,体验直接写作带来的写作乐趣,促进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提高。小到单项、单篇的作文,大到阶段性、整体性的作文,教育家大多提倡“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政策。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简单或极端地主张学生的写作必须自由、自主,是脱离实际的,也是违背写作基本规律的,并不能根本解决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不喜欢写作的问题。“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整体阶段和单体作文或单篇作文的训练的要求和呈现,但是单体作文或单篇作文的训练无不渗透着“先收后放”的作文教学思想。“先收后放”,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易于学生遵循写作规律,积累写作材料。写作教学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该一概而论,而应该坚持两者互补与结合,实施“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这一基本作文教学策略。

四、“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学生自寻资料,教师予以推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很有可能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首先,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朱作仁教授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④学生要学会对所见所闻进行所思所想,才能有所积累,有感而发,自能作文。其次,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学生通过创造性、探究性和个性化阅读,可以学习各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训练,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有关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教学分为课内和课外,既要重视课内具体交际情境中的口语交际,又要重视课外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尤其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口语交际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获取资料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根据写作需要,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各种途径从生活、自然中获取有用的写作素材,以避免学生在搜寻资料时觉得犹如大海捞针,浪费时间,丧失写作兴趣。教师推荐下的学生自寻资料,意味着在学生明确所需资料的前提下,放学生于知识的海洋,使他们收获所需的宝藏。

(二)学生自由作文,教师自觉指导。

王栋生老师反对假模假式的“伪作文”写作,提倡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和发展状态下的写作。王栋生老师认为学生不能自由作文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正常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再次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⑤写作资料的缺乏、写作空间的束缚和写作指导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自由作文,写作积极性不能被调动,影响学生写作素养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应总结自身不能作文的原因,寻求其突破口,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法则,努力尝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以求自由、自能地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去思索关于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有所解悟,自然每逢写作,无不如愿了。”⑥同时,教师教学生作文,须以顺应养护为主,以指导磨砺为辅。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放开心灵,不拘一格,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提倡学生自由作文以外,还要自觉指导学生的作文,教给他们写作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写作和应对写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成为学生作文的称职指导者。学生的自能作文是“放”,教师的自觉指导是“收”。两者协调并行,“放”中有“收”,“收”中促“放”。

(三)学生自我修改,教师灵活评价。

俗话说,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可见修改在作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文修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是教师修改,还可以是师生之间修改或生生之间互相修改。比如,对学生根据教师统一组织的作文训练或课下有感而发自由写出的规定文章或感悟片段,可以是教师评定修改或学生自悟自改,也可以是师生交流修改或生生之间通过读、评、悟、改、展等环节互动互导推进写作的成文成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改’和‘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⑦所以说,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要重视发展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作文修改提出:学生应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独自修改自己的文章,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教师要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悟。学生的自我修改是对作文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重新回顾和审视,相当于同一命题的二次或更多次作文,这就是所谓的套餐式作文。套餐式作文的基本模式是 “写作——讲评——同题再写作——再讲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套餐式作文综合运用“先放后收”和“先收后放”这一写作教学原则,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强调作文的自悟自得。同时,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应改变固有评价模式,更多地运用激励式评价方式,多角度、多样化地灵活评价学生的作文。

如今,高考作文“新八股”问题越来越凸显,写作教学策略仍然值得思考和研究。单纯提倡“先放后收”或者“先收后放”的作文教学策略都不能简单地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和写不好作文的现状。“放”与“收”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先放后收”作文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而“先收后放”作文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应对目前的应试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是学生作文检测的必经之路。为了应对学生的中高考,作文教学应适当采取“先收后放”策略。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应试教育的限制下,只有实施“先放后收”为主,“先收后放”为辅这一作文教学策略,才能培养真正的作文高手,才能使学生作文有个性地绽放。

注释:

①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136.

②罗志远.随意化写作实践解读[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3.

③黄厚江.坚持自由写作与指令性写作的结合与互补—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14(8):36.

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1.

⑤洪劬颉.一个人的讲台——王栋生语文教育思想评述[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1):24.

⑥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14:2.

⑦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C].开明出版社,1995:199.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于漪.语文教育微思考.修改出华章:记叙文升格出彩之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王栋生.“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教学手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5)24-2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