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5-06-03 00:16俞峰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法运用问题导学高中信息技术

俞峰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应抓好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开展基础、以“实践”作为“问题导学”的进行方式、以“互动”作为“问题导学”的深入动力、以“创新”作为“问题导学”的实施目标和以“渐进”作为“问题导学”的实现途径五个环节。

关键词:问题导学 高中信息技术 方法运用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增加了活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质对于逻辑性教学要求较高。而实践操作中的严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信息技术课堂引入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导向,重新认识信息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而实现信息课堂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基础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该学科的严肃性,造成学生在理论上死记硬背,在实践操作中按部就班,信息技术教学严重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了抑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适时采用问题导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将被高度吸引,而教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也将转化为学习兴趣点。

例如在“信息安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下列问题: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私人电脑传播病毒是什么?利用网络查找并记录“蠕虫”的历史;你了解特洛伊木马吗?这些问题的设置,有的是学生有所了解的,例如木马病毒等,有的是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例如第一个问题中的C-Brain病毒。通过对这些常识的了解,学生们对于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认识,同时对于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更加完善。由于这些问题都涉及一定的科学历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层面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对信息安全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以问题设置导入学习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气氛也将更加自由活泼。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消除了对教学难点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树立起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实践”作为“问题导学”的方式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捷径,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听到的知识会在三天内忘记,看到的知识会在七天内忘记,而实践过的知识则会长期留在记忆中。”这句话虽然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但是却形象地描绘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实践学习中引入问题导学方式,则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衡。

例如在“信息利用”教学中,教师针对“2014年3月8日马航失联”事件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你是如何得到信息的?当时相关信息的来源有哪些?这些信息具有哪些特点?由于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不少学生踊跃作答,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主要的信息来源:电视、广播、网络。在信息特点的提炼上,学生们一致认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率最高,但是从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价,网络信息又逊色于电视、广播等媒体。通过实践对比,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信息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信息的辨识和利用更加客观。

三、以“互动”作为“问题导学”的动力

经常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整体掌控教学电脑,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听讲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进行实践操作。但是,教师还沉浸在理论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却急于实践,双方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动而“不在一个频道”,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大打折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互动性,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在微机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更要结合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

问题导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软件做图过程中,教师相继提出如下问题:第一,怎样利用图形工具绘制椭圆形?第二,怎样在椭圆形中画出正方形选区?第三,选区颜色填充中,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快捷键是什么?设置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学生会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报告老师”,等老师帮助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上机实践。

四、以“创新”作为“问题导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发掘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制订出全面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够”,有的学生“不够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设定个性化导学内容,同时分出教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这些分层任务进行自由选择。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教师一改原有找课本进行预习的方式,而是提前进行了问题预设,由此切入问题导学模式,教师根据教案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生活中看到的多媒体工具有哪些?在多媒体技术中,其多样性和非线性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分别有不同的难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回答,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问题导学的教学弹性。由于问题设置难度不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会受到打击,反而可以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台阶,这就是问题导学循序渐进的优越性。

五、以“渐进”作为“问题导学”的途径

学生的信息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过大量实践实现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学生投入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学生还要对自己的操作进行随时调整。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步骤以及完成过程。教师在掌握全程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实践操作步骤加以观察,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应用、发布过程中不断创新突破。

高中阶段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信息道德建设上,教师也有一份社会责任。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学生分辨出信息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备的信息道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问题导学主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良信息的散播目的是什么?你遭遇过信息诈骗吗?你身边的人呢?面对不良信息你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这种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渐进”的方式不断积累,不断丰富。

未来社会将呈现出信息爆炸趋势,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承载着信息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高中阶段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方式,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问题导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稳步提升,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导学教学条件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这一教学氛围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2]吴桂成.如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效[J].新课程导学,2014(20).

猜你喜欢
方法运用问题导学高中信息技术
激励性评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
浅析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情境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