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5-06-06 11:43纪仲秋葛红燕姜桂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加速度实验组足球

纪仲秋,龚 睿,葛红燕,李 林,姜桂萍

JI Zhongqiu,GONG Rui,GE Hongyan,LI Lin,JIANG Guiping

足球教学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

纪仲秋,龚 睿,葛红燕,李 林,姜桂萍

JI Zhongqiu,GONG Rui,GE Hongyan,LI Lin,JIANG Guiping

目的:立足于动作发展理论和足球体育教学实践,在初步阐述足球教学基本内涵基础上,对儿童动作发展的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12周的足球教学,前庭步平衡能力11岁男生和女生的动态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9岁女生、10岁男生和女生有显著性提高(P<0.05);单足闭眼站立平衡能力9岁女生、10岁男生和女生三组的静态平衡能力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9岁、11岁男生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摆动腿三维加速度测试中,各个年龄组的男女生摆动腿加速度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通过使用加速度测试仪器对踢的粗大动作的研究,加强了足球与儿童动作发展关系热点问题的探究,表明了进行足球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姿势控制能力,促进儿童动作发展。

足球教学;儿童;姿势控制;健康;动作发展

平衡能力是维持人体身体状态的最基本姿势的能力,包括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两类。19世纪中期以来,人体平衡能力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如年龄[1]、前庭觉[2]、视觉[3]、力量、运动[4]等方面的因素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据研究表明,前庭觉在人体维持平衡中起着主导作用[5]。人在婴儿时期的平衡能力非常差,3-4岁之间的幼儿能够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着平衡状态,但遇到突发情况如急停、急转弯等状况时,跌倒时常发生并不能够及时的利用自身的姿势控制能力保持身体平衡。在儿童8岁时,人体维持平衡的机制已经完全形成,10-11岁时平衡能力已与自身19-20岁的平衡能力相当。在20-60岁期间,人体的平衡功能最佳,60岁以后出现衰退的现象。姿势控制能力从婴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是处于正发展阶段,青少年的姿势控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好,若能积极有效地进行平衡方面的锻炼,从小就关注儿童姿势控制能力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运动练习方案,对于儿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6]。足球运动除了可以培养青少年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对青少年的速度、灵敏、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随着动作发展研究在国内的不断深入,探究足球运动方法对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动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足球教学对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未见报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无锡市新区江溪小学9-11岁3个年龄组里随机抽取各40名健康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其中每个年龄组里的2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另20名学生为对照对象,3个年龄段共计118名。研究对象都是没有任何足球运动基础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干预均在学期安排的体育课上开展,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实验组进行足球教学内容,在相同的体育教学课时间内探究足球运动方式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

1.2.1 实验测试

前庭步测试方法:在一块空地上画出一直角,受试者左脚的脚后跟和脚外侧对着直角的的两个直角边,右脚并上左脚后,让受试者用平常走路的步态往前走十步站稳不动,以左脚的脚外侧为标志,测量与刚开始站立位置的横步距离。

单足闭眼站立测试方法:受试者闭上眼睛双脚并拢站立,计时两分钟,测试开始时,抬起其中的一只脚,观察受试者站在地上的一只脚离开地面开始晃动或两只脚落地时的时间,记下成绩。

三维加速度测试方法:将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戴在受试者的小腿外侧上,测试器的作用力最大可达到16G(重力加速度),通过踢球摆动腿的加速度是否增加来判断腿部力量是否增加,以此来判断足球教学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1.2.2 体育课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摆动腿三维加速度测试的动作是脚内侧传球,脚内侧传球在足球练习中也是最基本的脚法之一,因此在安排足球教学内容的时候以脚内侧传球为主,球性练习(如左右脚脚内侧拨球、颠球等)为辅的相关练习;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足球练习,在足球练习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了些下肢的力量练习。实验组进行足球课程学习的时间为每周两次,每次40分钟,持续12周,共计24课时。对照组按照正常的体育课内容进行活动,但不安排足球练习。足球教学内容安排:

(1)脚内侧传接球:示范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人原地踩球,一人用脚内侧轻轻触球的练习,最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分隔3米远,进行脚内侧传接球的练习。

(2)左右脚脚内侧拨球:先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的左右脚脚内侧拨球的练习,学生对球性熟悉到一定程度后(能够站在原地控制球来回滚动的方向),再组织学生进行小跳步的左右脚脚内侧拨球的练习。

(3)正脚面颠球:先组织学生进行单脚的正脚面单个颠球练习,等两只脚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单个的正脚面颠球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正脚面的多个颠球练习。

(4)脚内侧运球:示范脚内侧运球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脚内侧运球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强调运球时身体重心低,以及球始终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5)正脚背运球:示范正脚背运球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正脚背运球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强调运球时的身体重心要低,以及球始终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6)直线和曲线运球:示范直线和曲线运球并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脚内侧、外侧以及正脚背三种脚法进行运球。在运球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运球时重心一定要低,且动作要连贯。

(7)直线和曲线运球后接脚内侧传球射门:示范直线和曲线运球后接脚内侧传球射门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注意直线和曲线运球后与脚内侧传球射门间的衔接要连贯。

(8)一对一脚内侧传球接脚内侧传球射门: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左右站立间隔3—5米进行行进间的脚内侧传球接脚内侧传球射门的练习。让学生积极进行行进间传球的跑动。

(9)踢远练习:让学生进行20米-30米的脚内侧传球踢远练习。

贯穿在整个足球教学中的下肢负重练习共3次,在脚踝处绑上1公斤重的小沙袋,深蹲跳起练习,30个一组,共3组。按照运动项目特点,教学中着重对下肢进行了针对性练习。在人体姿势控制中,下肢的参与至关重要。足球运动作为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部分控制足球的对抗类项目(守门员在禁区内除外),下肢的训练内容非常具体。因此在足球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下肢训练内容,即符合足球运动的专项训练特点,也满足实验干预要求。

1.3 数理统计法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和SPSS 21.0数据统计分析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足球教学对儿童前庭步动态平衡的影响

前庭步测试反映的是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测量受试者用正常步态向前走十步后与刚开始站立时的位置的横步距离。横步距离越小,说明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好,反之越差。每位学生测试两次,取其中最好的成绩。分析所有组别的前庭步动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性都利用SPSS 21.0进行分析。

表1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男生女生人数比例接近1:1,分析得出实验前9岁、10岁、11岁三个年龄段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符合进行足球教学干预的实验条件。这也和Riach[7]等通过分析精确的仪器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在儿童8岁时,人体维持平衡的机制已经完全形成的结论相符合。

在进行12周的足球教学后,实验组9岁男生在前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前庭步动态平衡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9岁女生在前后测的前庭步动态平衡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0岁男生在前后测的前庭步动态平衡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0岁实验组的女生在前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前庭步动态平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1岁实验组的男生和女生在前后测以及与各自对照组的前庭步动态平衡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前庭步动态平衡能力并未有明显的变化。

通过数据结果首先可以分析出通过足球教学,男生的前庭步动态平衡能力的发展要稍好于女生,这跟男生对足球热衷度要高于女生有关,所以男生在练习足球的过程中会更积极。其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足球教学对学生的前庭步动态平衡能力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在不断提高,所以对足球教学所传授的内容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此外,虽然大多男生会比女生更喜欢足球运动,但大多数的女生学习要比男生细心、认真且有耐心,因此高年级的女生经过12周的足球教学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表1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庭步动态平衡结果(单位:cm)

2.2 足球教学对儿童单足站立闭眼时间的影响

单足闭眼站立测试,反映的是受试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受试者单足闭眼站立的时间越长,说明其静态平衡能力越好,反之越差。在单足闭眼测试的初期,从双足站立换至单足站立时,由于站立支撑面的变小,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来不及及时向下肢肌肉发出指令,导致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支撑面变小的状态,使得身体摇摆不定,单足闭眼站立的姿势很快终止。在进行单足闭眼站立测试的时候,观察发现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测试的时候身体都会有左右摇摆不稳定的状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平衡能力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自身平衡机能的调节,让自己单足闭眼站立的姿势渐趋稳定,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越站越稳,直至最终测试完毕,每位学生测试两次,取其中最好的成绩并记录。

根据单足闭眼站立测试所得的数据,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0-10秒的百分比9岁男生为50%,女生为55%;10岁男生为70%,女生为55%;11岁男生为65%,女生为70%。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11 -20秒的百分比9岁男生为30%,女生为35%;10岁男生为20%,女生为25%;11岁男生为5%,女生为20%。以上百分比数据可以看出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实验前单足闭眼站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0-20秒之间。

表2中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单足闭眼站立的时间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符合进行足球教学干预的实验条件。经过12周的足球教学干预,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得的单足闭眼站立时间数据可以分析出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0-10秒间的百分比实验组9岁男生为0,女生为0;10岁男生为0,女生为0;11岁男生为0,女生为10%;对照组9岁男生为60%,女生为40%;10岁男生为70%,女生为50%;11岁男生为40%,女生为50%。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11-20秒间的百分比实验组9岁男生为10%,女生为10%;10岁男生为30%,女生为10%;11岁男生为0,女生为0;对照组9岁男生为40%,女生为30%;10岁男生为0,女生为20%;11岁男生为10%,女生为30%。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21-30秒的百分比实验组9岁男生为50%,女生为0;10岁男生为0,女生为10%;11岁男生为37.5%,女生为30%。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31-40秒的百分比实验组9岁男生为10%,女生为20%;10岁男生为30%,女生为40%;11岁男生为37.5%,女生为30%。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41-50秒的百分比实验组9岁男生为10%,女生为20%;10岁男生为10%,女生为0;11岁男生为0,女生为0。50秒以上的百分比实验组9岁男生为20%,女生为50%;10岁男生为30%,女生为30%;11岁男生为25%,女生为20%。

对照组的单足闭眼站立时间的百分比数据与干预前学生的单足闭眼站立时间的百分比数据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的单足闭眼站立时间的百分比数据上差异明显;结果发现干预后实验组的学生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在40-50秒间为一个分界点,这个阶段受试者在单足闭眼测试时间到40-50秒间的时候小腿肌肉的疲劳,导致的体力不支而引起的站立不稳;但是坚持过这个时间段,大多学生会越站越稳,直至其最终测试结束。

足球教学干预后,实验组9岁男生在前后测的静态平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9岁女生、10岁男女生三组在前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静态平衡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11岁男生在前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静态平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1岁女生在前后测的静态平衡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分析出来的结果反映了足球教学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显著地提高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的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在练习足球过程中,学生除了要站在原地或者进行跑步外,同时还要利用某一只脚进行拨球、运球、传接球等方面的练习,对学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在足球练习过程中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稳定性,提高了学生的平衡能力,尤其是对女生的静态平衡能力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对照组其他组别的学生干预前后单足闭眼站立时间相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表2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单位:s)

2.3 足球教学对儿童摆动腿三维加速度的影响

通过三维加速度的仪器测定学生踢球摆动腿的加速度是否增加来判断腿部力量是否增加,以此来判定足球教学对平衡能力是否有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即作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作用力越小,加速度也就越小。腿部力量增加,摆动腿踢球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而人体的平衡能力和人的力量成正比的关系,所以通过测试学生的摆动腿加速度是否增加来判定人体的平衡能力是否提高。以下所有的三维加速度值均包含了重力加速度值。

表3中三维加速度是让学生用脚内侧传球所测得的数据,每位学生测试两次,取其中最好的成绩并记录。利用一节体育课40分钟的时间,教会所有学生进行脚内侧传球的基本动作,然后进行脚内侧传球的摆动腿三维加速度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的男生女生左右腿的三维加速度值相比较均无显著的差异性,符合进行足球教学干预的实验条件。

表3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摆动腿三维加速度结果(单位:m·s-2)

经过12周的足球学习,实验组的学生用脚内侧传球的动作相对对照组比较已经基本规范,在进行在足球1对1传球并射门的练习中,实验组的学生将踢进门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在进行20米脚内侧踢远的练习中,实验组的学生的踢球距离也明显远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各组的前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摆动腿三维加速度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摆动腿踢足球的速度越快,三维加速度值也就越大。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足球教学对提高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的摆动腿加速度值有非常好的效果。实验组的学生改进自己的脚内侧传球动作,利用规范的技术动作提高摆动腿踢传球的速度,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大地发展锻炼腿部的力量。研究还观察到,学生右脚的三维加速度的发展要快于左脚,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人的右脚为习惯脚,在足球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右脚进行足球练习要多于用左脚进行练习。干预后9岁、10岁和11岁三个年龄段对照组学生的摆动腿三维加速度值与干预前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的基础是增强儿童的体质,增进儿童的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心肺功能,控制身体重量、改善体形,有助于消除精神的压力和紧张,还有利于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从2005年和2010年的两次国民体质监测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的体质在逐渐下降,肥胖率在逐渐升高。在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中,对儿童的姿势控制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从小就关注儿童平衡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平衡能力是维持身体基本姿势的关键,没有一个好的平衡能力,平稳地行走都会成问题,就更别提健康发展、提高运动能力等问题。姿势控制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儿童集中注意力、提高认知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头部控制、独立的走、跑的能力。人体在行走时突然遇到滑倒风险,会快速有力地迈出恢复步以此获得支撑力来对抗滑倒趋势,下肢的姿势控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8-10]。

研究体操运动对幼儿的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的影响,是目前我国在研究关于运动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的主要集中内容。幼儿体操能够让幼儿的身体的灵活能力、协调能力、灵敏能力以及柔韧性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11]。由此可见,体操运动对儿童的平衡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力。学前儿童经过3个月到2年的体操学习期间,学前儿童的视觉系统对平衡姿势的控制能力在不断地提高,由此可以判断出通过体操学习对学前儿童的平衡能力有积极发展的作用。研究还指出,本体觉系统对学前儿童的静态平衡的控制提高不明显[12],而在健美操和太极拳的干预研究中,两者的练习均能提高本体感觉和前庭功能[13]。通过太极拳运动作为运动干预,探讨对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保持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有很明显的功效,使老年人的前庭、躯体感觉等能力增强,从而缓解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14]。在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中通过对老年人实验对象进行睁眼双足站立及身体最大活动幅度等的测量,结果表明太极拳可以延缓老年人平衡能力的衰退,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及协调性[15],练习者完成弓步和马步动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身体静态平衡的过程[16]。Isabelle等指出,从4岁开始,儿童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姿势控制上,4-11岁儿童的不需要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姿势控制上[17]。Cyrille等指出,正常人在身体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会进行很多的平衡策略改变身体姿势,以保持身体的平衡[18]。Janssen等在研究指出,加速度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来衡量平衡运动的技术[19]。

随着近些年有关儿童动作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动作发展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认可,专业且针对性的评价工具也使测量不断深入、细化[20-21]。小学阶段安排的足球课程是较少的,学校的足球氛围普遍并不活跃,通过足球教学运动干预分析足球教学前后儿童平衡能力的变化,不仅能普及儿童足球运动的基础学习,满足学生的爱好需求,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身体素质,促进儿童的动作发展。

3 结论

(1)足球教学后,三个年龄的儿童在前庭步动态平衡能力上其中10岁女生组是显著性提高,而且男生提高的更加显著,足球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前庭步动态平衡能力。

(2)同时9岁女生、10岁男女生以及11岁女生的单足闭眼站立时间有非常显著性提高,足球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单足闭眼站立的静态平衡能力。

(3)足球教学后各年龄组摆动腿三维加速度均显著提高,足球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踢的动作摆动腿加速度,促进了儿童动作的发展。

[1] 肖春梅,李阳,梁晓杰,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11(5):45-46.

[2] 付丽敏,崔景辉,周建伟.6-8岁男童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13(46):9121-9124.

[3] 陈佑学,尤桂杰,杨少锋.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与运动及性别的关系:定量对比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49):9941-9945.

[4] Mohammadi V,Alizadeh M,Gaieni A.The effects of six weeks strength exercises on 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 of young male athletes.Procedia Soc Behav Sci,2012,31:247-250.

[5] 田霞.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J].内江科技,2010,31(7):24.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481-483.

[7] Riach CL,Starkes JL.Stability limits of quiet standing postural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ults[J].Gait&Posture,1993,1(2): 105-111.

[8] Daniel S,Aftab E.Strategies for Dynamic Stability During Locomotion on a Slippery Surface:Effects of Prio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J].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2002,88(1):339 -353.

[9] Tamika L,David J,Gunter P,et al.Adaptations to normal human gait on potentially slippery surfaces:The effects of awareness and prior slip experience[J].Gait and Posture,2006,24(2):237 -246.

[10] 李旭龙,纪仲秋.从坐到站过程中向后滑倒时人体平衡调节策略的生物力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 81-86.

[11] 张健忠.幼儿基本体操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2,3(9):38-39.

[12] 马俊杰.体操练习对学前儿童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2):67-71.

[13] 纪仲秋,李旭龙,姜桂萍,等.Anybody仿真和验证的太极拳训练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 (9):799-805.

[14] 肖春梅,王彤,姜桂萍.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平衡能力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489-490.

[15] 乾清华.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9,16(8):102-104.

[16] 李旭龙,纪仲秋.太极拳和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7):591-595.

[17] Isabelle Olivier Estelle Palluel,Vincent Nougie.Effects of attentional focus on postural sway in children and adults[J].Exp Brain Rcs,2008,185(2):341-345.

[18] Cyrille Collette,Alain Micaelli,Pierre Lemerle,Claude Andriot. Dynamic balance control following disturbance of virtual Humans [M].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7:734-744.

[19] Janssen Wgm,Kulcu DG,Horernans Hld,Stam Hj,Bussmann Jbj.Sensitivity of Accelerometry to Assess Balance Control During Sit-to-Stand Movement[J].IEEE transactions on net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2008,16(5):479-484.

[20] 吴升扣,姜桂萍.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量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81-87.

[21] 李林,纪仲秋.便携式肌肉等张收缩关节功率曲线测试系统的研制及等速肌力测试验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 40(9):72-76.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ootball Teaching on Children's Movem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vement development and football teaching practice,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children's movement development.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through 12 weeks of football teaching,boys and girls at age 11 have improved greatly in vestibular step balance and dynamic balance.(P<0.01).Girls at 9, boys and girls at age 10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above two balances(P<0.05);Meanwhile,the static balance ability of all the girls aged 9 in the three group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the same is true of boys at age 9 and 11(P<0.05);In swinging leg 3D acceleration test,boys and girls in all the age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d(P<0.01).Study of rough kick action by acceleration test instrument strengthens the effort of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tball teaching and children's movement development and indicates that football teaching can improve children's postural control ability and boost their movement development.

Football Teaching;Children;Position Control;Health;Movement Development

G804.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5)06-0115-07

G804.22

A

1001-9154(2015)06-0115-07

(编辑 孙君志)

10.15942/j.jcsu.2015.06.021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1YJA880037);北京师范大学课题基金资助项目(12-01-13)。

纪仲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与健康,E-mail:jizhongqiu61@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College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2015-07-07

猜你喜欢
加速度实验组足球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死亡加速度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