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参与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10 03:02彭胜桂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营造笔者

彭胜桂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参与式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69-02

参与式教学是指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不少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使历史课变得沉闷乏味。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下面,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平起平坐,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愉快、积极、兴奋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上课,组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很轻松、愉快,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了历史课。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时,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入关后,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该怎样进行统治?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怎样做呢?”笔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的交流环境,让学生体会“做一回皇帝”感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马上被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时候,笔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谋”,主要是加以引导,把握好方向。这样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学生自然会喜欢上历史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时,笔者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声伴随着马的嘶叫声和刀枪碰撞的厮杀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回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历史情境中。然后,笔者设计问题: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最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这样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小组凝聚力

开展参与式教学,经常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下课前,教师要给各个小组进行打分和评价,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团结协作,先进的帮助后进的,只有这样,才能打败其他小组成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各种知识竞赛,营造竞争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保持学习动力。

例如,上新课前,笔者围绕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置几道题目,采用抢答的方法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从课间“玩的状态”中拉回了课堂。这样的课堂,谁勤于思考谁的收获就大,谁积极参与谁的所得就丰,学生自然会喜欢。

又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押,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人们存在不同的主张:有人说“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放了他”。对此,你怎么看?笔者抛出问题后,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第1小组、第2小组、第3小组为正方,第4小组、第5小组、第6小组为反方,双方开展辩论。然后,笔者根据每个小组的辩论情况给予加分,多发言就多加分。每一个学生都争当辩手,在唇枪舌剑中尽显课堂主人公气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各显特色,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潜能得到了发挥。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参与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允许他们对教师、对他人的意见提出不同的见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以自己的思维去束缚学生。

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件》中提到,蒋介石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所以导致我国东北三省沦亡。为了表示东北三省沦亡,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东北三省的土地变成了黑色,此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来向笔者发问:“中国当时那么软弱吗?为什么不把蒋介石枪毙了呢?”虽然这段“小插曲”打断了笔者的授课,但是笔者没有斥责该学生,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启发全班学生边听笔者讲解,边思考该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谁能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更加认真地听课,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教学“王昭君出塞”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进行扮演角色,请一个男学生扮演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一个女学生扮演王昭君。刚开始,这两个学生有点不好意思。见此情景,笔者用轻松的口吻开导他们,说服他们放下心。这两个学生的胆子慢慢大了起来,演得有模有样的,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王昭君出塞”这个历史情境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四、加强个体尝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主要依靠他人的传授,而是主要靠学生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在课堂上,笔者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尝试,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例如,当学生自学完一节课的内容以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参与相关问题(练习题)的设计;当学生学完课本内容后,笔者让学生尝试上讲台进行板书;当测试完后,笔者让学生尝试讲解试卷,让学生体验当“小老师”的成就感……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初中历史课堂焕发出活力,避免了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要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边实践,边反思,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营造笔者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