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2015-06-10 03:54梁静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题图数学问题新教材

梁静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问题 教学策略 主题图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02-02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正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呢?

一、注重让学生收集信息

2013年版新教材在修订后,重新整理出了解决问题教学的一般步骤: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第二步,分析与解答;第三步,回顾与反思。从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来看,阅读与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阅读与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一读题目,通过读题目来理解题意进而分析题目。新课改后有关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材很多是通过一些主题图和对话情境呈现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从中收集信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在呈现情境图后,要指导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学会从具体的图画或对话中收集相应的信息。经过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①②③读题法”,即引导学生采用“①②③读题法”对题目进行解读,其中“①②”是条件,“③”是问题。无论是图画的实际问题,还是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或者纯文字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初步读题后,都先标出“①②③”,从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新教材修订的一大特点就是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童趣。其意图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各种生活场景呈现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材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可以说,正确理解主题图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师对于主题图的丰富内涵一下子难以把握,不妨多从数学角度或者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去理解主题图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求调整教材中的主题情境。比如,改变问号的位置或者改变一些数字就可以实现一图多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应用,创造开发,充分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自己也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仅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时,笔者喜欢用提问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笔者首先是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者读一读题目,让他们自己寻找数学信息,再用相关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以此提高他们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这么一道题目:“小红有8支铅笔,小兰有5支铅笔,她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在学生读完题目后,笔者会先提问:题目中的“一共”是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注意到“一共”这个信息。又如,“小红有10支铅笔,送给小兰3支,还剩几支?”笔者也会引导学生提问:题中“还剩”是什么意思?通过提问,学生对求总数问题的“一共”和求剩余问题的“还剩”这两个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准确,选择计算方法也就轻而易举了。

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的例题中很少出现线段图,也淡化了数量关系式。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更适宜通过直观看图来理解题目,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宜通过画一些简单的线段图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画图和找等量关系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学生对于题中的数量关系“谁与谁作比较”“谁多谁少”不太清楚,因此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如“王奶奶家养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15只,母鸡有多少只?”笔者就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哪两种鸡进行比较。(2)哪种鸡数量多,哪种鸡数量少?从哪句话可以看出?(3)哪种鸡的数量是直接知道的?要求哪种鸡的数量?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再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公鸡

母鸡

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求母鸡多少只,就是把和公鸡同样多的一部分(也就是5只)与多出15只这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当然还有的学生这样理解:求多的数量用加法解决。一般出现逆向思维的题目,如把题中第二个条件改为“公鸡比母鸡少15只”时,学生出错率要高些,但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学生学会思考这三个问题后,已经能初步判断母鸡多、公鸡少,再通过画图理解就能更准确地把问题解决了,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二)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1.画图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部分加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整体减掉一部分,就剩下另一部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关“大括号”“问号”位置变化的题目,教学类似的问题时重点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问号”与“大括号”之间的关系。如“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总数;“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求部分。

2.找关键词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于题目中大量的信息无法找出关键的有用的信息,所以无从下手。对此,笔者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一共”“还剩”“比……(多)少”“几个几”“平均分”等词语,进而分析题目中出现“还剩”与“比……少”就用减法计算,看到“一共”与“比……多”就用加法计算,看到“几个几”就要用乘法计算,看到“平均分”就要想到除法计算等。当然,这是一般的做法,不能照搬,还得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3.复述题目的策略

在学生刚接触到题目时,笔者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读一读、说一说。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并让学生懂得读题目,学会看图。如从主题图和文字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问题。学生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正确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引导反思与关注评价

(一)注重回顾与反思

新修订的教材提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其实,对解决问题的回顾与反思就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回顾,进一步明确“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从而使学生明白“用所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关注评价

评价非常重要,不管学生完成得如何,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去引导、评价学生的劳动。具体来说,以下四种教学评价方式我们会经常使用:1.学生间的评价,让学生从身边的伙伴身上学到一些新的解题方法。2.小组间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3.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如让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检查解答是否正确,从而学会总结解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总之,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目标。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主题图数学问题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