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价值

2015-06-16 11:58张璐王小元
党史文苑 2015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梦价值

张璐+王小元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优秀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其价值和功能尤其重要。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中国梦 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优秀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吸收继承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红色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作为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为遗物、遗址等革命遗存,非物质文化表现为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以及党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

红色文化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是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制定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来源,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政治价值

(一)红色文化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在革命年代,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价值指向。红色文化萌芽扎根于无产阶级,自形成之初就始终站在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上,被广大的劳动人民接受和认可,一直以来都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红色文化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和成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努力,深刻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性和科学性。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可以丰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效[1]。

(二)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感,维系政治稳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力量,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感,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中国梦也要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国社会以往的文化只是为“少数人”的文化,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红色文化则开启了为“大多数人”的文化发展新时代,实现了政治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红色文化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堂,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命线,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注重将历史的学习与现实的实践相结合,在红色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和体验。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改进干部作风、端正干部态度。红色文化体现我党我军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红色文化使广大党员干部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利于改进干部作风、端正干部态度。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观红色革命旧址,使其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为革命英勇奋斗、不懈努力的革命志向和高尚情操,同时以红色精神武装干部群体,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革命热情,把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3]。对当前一些党政官员作风不正、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也可以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树立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二、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经济价值

(一)红色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马克斯韦伯指出,经济和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表象,其背后就有什么样的伦理文化作支撑。红色文化具有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勤劳勇敢、团结统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精神建立一种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使我国经济能够更有序地进行。经济往来贵在诚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以诚信为本,以红色文化中的实事求是、诚信友爱、与时俱进和集体主义等精神来贯穿经济往来的全过程,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精神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使经济稳定、和谐、有序增长。

(二)红色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现如今,文化产业已越来越成为当代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而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革命老区多处于山区,风景优美、生态宜人,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在红色革命老区建立红色产业链条,宣传革命老区,以旅游带动老区的经济增长。endprint

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如果以红色文化为商标,商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传播了红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红色精神,诱发人们对往昔那段激情岁月的怀念,重温红色记忆,还能为商品带来红色效应,增强人们的购买欲望,从而获得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热也给文化传媒带来了广泛的素材。红色歌曲、红色影视剧、红色书籍的热潮,带动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红色经典”已经成为缓解当代人信仰焦虑的一种方式,观众在看红色影视剧的同时还能使心灵得到净化。红色文化反映了主流文化的大众普适性、广泛参与性以及人们的精神渴求,彰显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和深厚土壤。

三、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文化价值

(一)文化传承功能。红色文化印证历史、启迪未来,提炼和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深刻体现。红色文化发端于五四运动,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历史纪实。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及与之相应的红色文化,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也将继续作为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传承下去。

(二)德育价值功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近几年来,一些人在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收益而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引起不少价值观扭曲、思想偏执任性、自私自利的不良之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淡化了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把红色文化精神引进校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培育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凝聚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四、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社会价值

(一)红色文化凝聚社会力量。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赢得的光荣和骄傲证明,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和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殷切期望。人们之所以热爱党、拥护党,与红色文化是分不开的。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与全国人民的利益相一致[4]。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英勇不屈、奉献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2]红色文化即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精神的代表,用革命传统之魂凝聚社会力量,营造红色氛围。同时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弘扬[5]。

(二)红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社会大变化,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贫富鸿沟日益加深,相当一些人出现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滑坡、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精神乱象其实都是文化本身乃至文化认同危机的表现,物质的丰富却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化和困惑,物质越丰富,思想越困惑,精神越痛苦。对此,要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自觉自信,以红色文化带动整个社会心理和精神的重新建构,用红色文化中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民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发展繁荣红色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红色文化才能不断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苏东霞,文玉忠.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思考[J].理论学习,2011(7).

[4]李水弟,陈建.红色文化探微[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

[5]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6]王小元,谢家赞.论苏区精神及其在构建和谐赣州中的时代价值[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

责任编辑 吴自锋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中国梦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给”的价值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