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5-06-18 15:32张程程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走出去国际贸易应对策略

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农产品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农业“走出去”为时尚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农业“走出去”;挑战;应对策略

加入WTO是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农产品贸易无疑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竞争中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加入WTO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处于顺差;入世后,随着我国农产品关税税率的降低,贸易顺差逐渐减少,2003年4月开始出现了逆差。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入世后,农产品出口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一些农产品市场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占领,进口额明显增长。因此要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其“走出去”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一、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挑战

入世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挑战。我国农产品“走出去”面临内部外部双重挑战。

1.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内部挑战

农村空壳化,生产效率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与土地分离,离家奔赴北上广等大城市,追求更高的工资和生活水平。长此以往,在中国很多农村,老年人就成为田中的顶梁柱,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浪费资源。

散户经营,生产规模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散户经营,自负盈亏。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土地被划分成小块,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成本高的特点,很难取得规模效益。

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单,现代化高效作业的机械生产工具技术不成熟,尚未推广使用,因此生产效率普遍低下。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运输成本高,冷藏技术滞后,使蔬菜水果的冷藏保鲜成为难题,运输途中造成大量浪费,这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外向型发展。

农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消息闭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主,而忽略了对各种配套服务的支持。例如,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农产品市场混乱,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推广体系很不成熟,农产品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交易效率低,农民未能与市场有效结合,丧失了大量的商机,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外贸经验不足。在中国,大多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吃苦耐劳就是谋生之道。在他们当中,拥有初中学历的人为数不多,很多只受过小学教育,甚至有些农民是文盲。农产品出口需要专业的外贸知识,需要掌握各种外贸术语、预测风险以及掌握WTO规则。而大多数中国农民显然缺乏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在外贸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例如,2015年初山东大蒜遭韩国退货,损失惨重,山东的农民在贸易术语的选择,以及检验产品机构的国籍的选择上都有失误,如果由专业的外贸人员操作,会避免如此大的损失。

2.农业出口面临的外部挑战

技术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时,面临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贸易壁垒尤为严重。发达国家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限制商品进口。

发达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大,补贴强度大。在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的国内支持与出口补贴的力度很大,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重点发展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目前没有能力在国内支持月出口补贴上与发达国家较量,因此严重威胁了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利益,使农产品的出口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非市场经济条款”在倾销价格的确定上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替代国价格作为正常价格的基础。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农产品质优价廉,威胁到进口国农民的利益,很容易遭到反倾销起诉。但是由于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替代国不确定,因此很容易被判定为倾销,对我国农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大大地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二、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

产业化经营,对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产生规模效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生长特性,合理布局,建立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收益。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国际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生产供不应求、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保证销量,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另外还要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培育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

健全基础设施。中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收成的好坏有很大的偶然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争取做到旱涝保收。除此之外,运输对于农产品的出口至关重要,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输工具的改良,为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便利条件,扫除障碍。

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与国际接轨。为了适应国际竞争,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对本国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使其顺利打入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免受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为农产品的出口增加竞争力。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忽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我国应该对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增加科技投入、健全基础设施以及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更好的应对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洪滨.WTO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70-86.

[2]张静.农业“走出去”方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4:29-30.

[3]陈姝彤,周海川.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成功条件与核心要素[J].世界农业,2014(3):17-24.

[4]倪国华,张璟,郑风田.对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认识[J].世界农业,2004(4):15-18.

作者简介:张程程,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走出去国际贸易应对策略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