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2015-06-18 09:46卓骁峰孙海清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农业经济低碳经济

卓骁峰 孙海清

摘 要:目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现象也越加严重,这导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世界各国开始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则成为了各个国家所追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来说,属于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耗国以及污染制造国,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必须要做好农业经济方向的低碳经济发展。现今我国属于高碳模式下的传统农业发展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以此来降低碳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能够做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从而来做好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本文主要是对低碳经济转变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了研究思考,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环境问题也逐渐的显露出来,我国的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并且对于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低碳经济主要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低碳经济模式能够有效的统筹能源的消耗、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从而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且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一定要做好农业领域的经济模式的改革,在农业领域发展低碳经济,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环境保护。

一、低碳经济概念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并且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现今对于我国来说一个普遍的定义是:低碳经济属于一种三低的经济,分别是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能够做好创新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其核心主要是做好技术与制度的创新,同时也要改变自身的发展观念。所以说,低碳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将碳排放量作为其衡量标准,以此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发展规则。

2.低碳农业的概念

对于低碳农业来说,主要是为了从一个严重依赖农药以及化肥等,对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的农业模式转化为对环境友好,同时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农业模式。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对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开展,一定要在农业领域进行开展,以此来促进对环境以及资源的保护。低碳农业主要是具有以下几大特征:首先是低耗性,对于低碳农业来说,主要是指能够利农业生产的条件,合理的对系统内部生物循环系统进行利用,以此来获取更多的产品。其次是持续性,主要是利用一些新技术来做到环境保护,以此来提升对农民的增收,走持续发展道路。再者就是高优性,低碳农业属于生产生态双安全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的生产中,不仅仅要充分的生产绿色优质产品,也要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做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最后就是系统性,对于低碳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具备一个全局性的思维理念,能够在技术、管理以及相关的制度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充分的利用好农业资源,转变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

低碳经济的发展属于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发展模式,要想发展低碳经济,那么也要做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能够利用新能源来降低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低碳经济本质上的要求来说,是为了实现以高度依赖能源消耗转向能源消耗方向,主要是利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从而来实现低碳消费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概述

1.传统经济模式

首先,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不断的去掠夺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随意的进行污染物的排放,这属于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型经济。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并且环境自净能力也比较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也不够明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也更大,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更加严重,同时环境的自净能力也逐渐降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也十分短缺。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主要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及低效率,农业生产的代价就是大量的破坏环境,因此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

在进入到工业化生产阶段之后,由于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工业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一次次大型的污染事件之后,导致了人们直接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开始进行污染的治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能源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很低,无法做好高效的利用与发展,一些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也没有做到回收再利用。所以,对于末端治理模式依然是延续传统的治理模式,从人们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没有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正确的认识。

3.循环经济模式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上逐渐上升,因此循环经济模式被提出,循环经济主要是指能够在物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做好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发展越来越趋现代化和城市化。然而,农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使得农村环境逐渐恶化,严重威胁著农民的身体健康。现阶段,农民燃烧树枝等传统的生活燃料资源而满足生活基本要求,致使农村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烟气影响农村空气质量。其次,农民从事农业活动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既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又污染水资源。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虽然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是环保意识仍然较弱。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既对农民生活有着不良的影响,又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是在近年来农业生产手段过度使用的影响下,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逐渐暴露。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够,尤其是乡镇企业,其技术水平受限,也恶化了农村的环境。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对农村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国农村地区应该加强合理规划和加强管理,以治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3.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够合理,不利于农村的更好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不够。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既缺乏技术人才,又缺乏先进的教育,导致农村企业发展中,技术能力不足,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失调。在农村地区,过于注重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新兴产业严重缺乏。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来看,有着不良影响。最后,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产业链短,难以为农村区域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4.高能耗严重

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明显增大,主要源于我国一直奉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随着农村、农业的不断让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着严重的高耗能情况。首先,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其次,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弱,乱扔垃圾杂物等,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后,农户将秸秆、稻草等物质作为生活燃料,使得空气受到污染,而清洁能源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利用。由此可见,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高能耗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5.农村经济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而各个区域的农村,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主要以农林牧渔业支撑,其产业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次,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并且有政策的扶持,使得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经济存在地区差异,因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6.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人力资源障碍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具有较多的劳动力,但是缺乏素质。所以,农村存在着人力资源障碍。首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年轻劳动力走向城市中,使得农村老弱妇孺增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人们的素质较低,而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健全。由此可见,农民素质能力水平低,且得不到后天的完善,农民缺乏有效渠道去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对新技术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足。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障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

1.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在低碳经济时代,要想使农村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首先实现的农业低碳化。为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一方面,对农业土地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有效的内部结构调整,为农民的农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協调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建立复合型的生产模式,如:畜牧业——沼气——果蔬——渔业等,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其次,将废弃物变为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其一,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秸秆制造沼气;其二,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饲料,用来饲养蚕等;其三,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农业所用肥料,如家禽的粪便进行发酵,其功能堪比化肥农药;其四,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材料。

2.工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目前,分布于我国农村的工业主要是乡镇企业,虽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却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此,农村地区应该采取措施促使工业走低碳化发展之路。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资金限制、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生产设备落后等。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乡镇工业企业每年的污染排放量极大,占据全国总量的50%以上。为此,促使农村工业走低碳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一方面,有关部门加大农村地区的监管力度,有效治理乡镇工业企业的排污问题,加大惩治力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增强农村工业的节能技术。

3.能源低碳化使用路径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倘若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农村的能源低碳化。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人员素质有限、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存在严重不足。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在农村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以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充足的资金,以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受限的问题;其次,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等,对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创想给予支持。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对农村地区的污染,从而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低碳经济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1.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首先,转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观念,使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循环利用意识。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而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讲解,使农民尽可能的明确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问题。最后,选择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利条件,使试点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农村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所以,我国应该完善低碳经济政策,虽然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能够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对低碳经济的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更多企业认识到低碳经济为其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农村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其次,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实现生态生产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政策可以较大程度引导企业快速走向低碳发展之路,因而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3.政府加大投入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使其充分发挥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要想引导农村地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首先,给予农村地区企业以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项目,并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另外,促进企业设备的更新和更换,避免落后设备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其次,给予农村地区企业以技术支持。农村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而政府加强发展企业的节能技术,既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而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程度有所加剧。例如:家电和采暖设备等,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为此,在农村地区及时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尤为重要。首先,加大对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农民在生活细节中,时刻有着节能意识,便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其次,组织低碳消费的一系列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既能增强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又有利于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只有全民参与低碳消费,才能促使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速农业低碳化发展

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发展农业低碳化是有必要的。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可以推广以下三方面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既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又能减少农民的农业经济开支。其次,加强植树造林活动,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以实现固碳的目的。最后,以任意一乡村进行低碳试点,从而进行树立模范作用,以实现推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而确定低碳发展模式,进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使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6.调整能源战略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其能源使用越来越紧张,所以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能源供需平衡问题。为此,我国农村地区可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再生资源,既能为实现低碳经济奠定有利条件,又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然能源。例如:沼气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在农村地区可以得到推广,这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7.推广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可以有效节约农村地区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材料资源、能源资源等,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为此,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广绿色建筑。首先,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使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村地区的绿色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统一布局,为农民创造良好的低碳生活条件,从而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不可随意对建筑进行更改,避免影响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来看,主要实行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能够坚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稳定,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好对新型能源的开发,能够利用新能源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动农业发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涛.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8):15-16.

[2]黄世莲,何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涪陵农业怎么“转”[J].科技信息,2013,2(02):20-25.

[3]趙立苹.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大战略[J].国土资源,2013,3(03):30-31.

[4]张迪,张象枢.关于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再思考——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互利共赢[J].系统科学学报,2013,4(01):40-41.

[5]叶忠华.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浙江国土资源,2012,5(11):50-51.

[6]崔婷.今日国土话低碳 春风万里好扬帆[J].今日国土,2012,6(04):65-66.

[7]易康.浅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4,6(12):70-75.

[8]邓庆雄.科技: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J].中国农村科技,2012,5(06):55-56.

[9]李静,刘英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障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3(01):90-91.

[10]刘英基,李静.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J].浙江金融,2011,4(05):40-41.

[11]吴登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加快农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05):20-25.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农业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