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贷款集中度的成因及对策

2015-06-18 09:46徐鑫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经济学

徐鑫

摘 要:市场经济规律中需求和供给是互存的,市场价格是通过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均衡调节而成。对于我国贷款市场的供求状况却相悖于市场经济规律。贷款对于企业而言,是具有需求却难以有效供给;贷款对于银行而言,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服务商品,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业、企业实施放贷行为,难免面临贷款集中度的问题。笔者对我国贷款集中度的成因从经济视角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经济学;信息不对称;贷款集中度

在目前金融服务创新新形势下,银行突出贷款管理力度,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时,受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不对称、大股东掏空行为等因素影响,存在凸显的贷款集中问题,引起极大的信贷风险。笔者从经济学视角,对银行贷款集中度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贷款集中度的成因

1.国家产业政策

2014年我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速发展,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全年贷款增加额为9.78万亿元。同时,下调基准利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此外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将在稳健货币政策基础上更加强调其灵活性,适度调整政策的松紧适度。

银行作为我国贷款投放的主力军,在贯彻实施国家产业贷款政策投放于各行业,如房地产、交通、电力、制造等行业获得大量集聚的贷款资金。而这些行业属于粗放型增长行业,导致后期可能由于贷款集中而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在我国产业政策的导向下,行业融资结构的调整需要通过银行贷款调整,由于产业导向导致贷款集中。

2.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中小企业为了在银行获得贷款,往往需要利用虚构交易、粉饰财务报表等手段谎报、掩盖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此,银行和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贷款博弈中,倾向于选择向大企业放贷,导致贷款集中。因此,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需要承担更大的信贷风险。

另外,2013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运作,银行的经营收益趋向于行业平均,银行更加注重对贷款成本的控制。从经济学收入成本角度分析,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需要承担较高的信贷审核成本、贷后管理成本,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相对较低。银行作为金融機构,本着盈利原则也会选择将贷款投向大企业。总之,银行和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集中。

3.大股东掏空行为

大股东掏空行为是指企业的大股东基于自身权益视角实施的侵害企业、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大股东掏空行为动机更加强烈,不仅侵害了银行小股东权益,还侵害了银行储户的权益。

从企业管理实践看,在企业治理活动中大股东占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如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高管人员的任命升迁等,大股东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对于银行大股东掏空行为的表现集中体现为关联贷款方面,在关联贷款中关联方具有重大控制和影响,同时体现了银行贷款意志和关联方贷款意志。银行大股东往往利用其在银行的影响力,向高管提供隐性福利,在银行获得不满足贷款资质条件的贷款牟取私利。一旦银行关联贷款较多,就会导致贷款集中。

二、我国贷款集中度解决对策

1.构建贷款行业集中度监管指标

银行贷款集中度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还会影响银行资产收益率。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监管银行贷款集中度的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和体系,难以对贷款集中度进行量化监管控制,也难以有效约束银行贷款集中行为。

笔者认为构建银行贷款行业集中度监管指标,应立足国内贷款现状,参考学习国外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贷款行业集中度监管指标,针对贷款行业的贷款集中风险进行量化盘查,从源头控制银行贷款系统性风险,遏制银行不良贷款。需要注意的是,贷款行业集中度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影响的差异性,即构建监管指标时,不仅要考虑贷款行业集中度和银行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贷款行业集中对银行收益的影响。要结合银行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坚持“保收益+降风险”原则,制定全方位的操之可行的监管指标。

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一,完善社会信用担保和监督体系,改善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向银行提供具有价值的贷款信息支持。如,结合企业特点,参考国外先进的信用评级模式,选择不同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对企业信用评级的科学、公平、独立;制定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体系,完整披露企业内部信息,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监督。

第二,端正银行贷款理念,培育银行贷款文化。银行应彻底转变过去贷款思路,将企业还款能力作为第一保障,在贷款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化贷款支持。银行贷款文化的培育应基于企业贷款需求,以风险控制为指引,整合银行内部结构,实行贷款企业、业务发展、风险控制三条线管理,改变过去不良贷款作风,培育健康的银行贷款文化,推动银行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3.健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第一,健全银行的薪酬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股东之间的制衡,从银行的章程、薪酬制度和内部控制方面约束大股东行为,避免大股东掏空行为。加强银行绩效和薪酬激励之间的关系,逐渐削弱大股东对银行薪酬的影响,对银行大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利益共谋行为进行有效防范。第二,健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尤其要实行信贷员工的免责制,即在加强银行信贷员工风险意识的同时,从内部激励管理机制规避归咎信贷员工不良贷款问题,做到银行贷款的惜贷、慎贷,有效防范银行贷款集中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朕.基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贷款集中度的成因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5).

[2]黄晓琳.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贷款集中度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