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2015-06-22 18:50朱海燕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美德教育

朱海燕

【摘 要】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今对学生文明礼仪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与缺位,本文以案例形式阐述如何使学生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从而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文明礼仪     教育    美德

一、教育理论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今对学生文明礼仪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与缺位。如社会教育,主要体现在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校教育体现在目标过于宏大,礼仪规范的具体指向不明;家庭教育则是父母常常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基本的礼仪素质的培养。

文明礼仪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教学生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的教育活动。

二、案例背景

我班有个男生叫金琛博,他是我班最为调皮,最令人头痛的学生。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经常迟到,不做作业;缺乏责任心,经常逃避值日;没有集体荣誉感,因头发等仪表问题常造成班级被扣分;与同学关系比较糟糕,常追逐打闹,说脏话,抢他人校牌;早恋;上学期伙同八年级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殴打勒索七年级的一位小男生,后被政教处处分;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将之寄托在一老师家,基本不管。

总之,金琛博基本上是个我行我素、散漫不羁的孩子,严重影响班风与学风。我与之多次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讲文明、讲卫生、尊重他人,他开始是口头上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如此反复。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寻找契机,转变他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案例教育

(一)案例成因分析

1. 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学习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习惯差。

2. 外部环境的因素:喜欢打篮球,认识了校内外的一些同学,而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基本存在问题,相互交流与探讨的都是不良内容;从家庭角度来看,由于家境不错,寄住在老师家,父母缺乏管教。

3. 心理因素:从小学开始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对同学产生了敌视心理,对老师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二)案例教育过程

这类问题的孩子由于成因已久,习惯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不待见,拒绝受教,常规的说教式教育已很难发生作用。其不良行为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本着这个思路,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消除师生的心理距离。我经常找他聊天、谈心,但不是批评教育,而是和他聊聊他喜欢的篮球,虽然这样做只能降低他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对其行为上的约束没有明显改善,但至少已经让他明白,老师不只会批评学生,还可以和他聊天、做朋友,慢慢打开其封闭的心灵。

2.加强家校沟通。鉴于孩子家庭教育的情况,我曾两次家访。我和孩子母亲聊教育的问题,经常转发一些有关亲子的文章给他妈妈看,引起家长的教育共鸣,让他们也思考教育孩子的问题症结所在,后来家长在我的引导下,开始认识到家长教育缺位所带来的问题。

3.抓住契机。上个学期,金琛博因打架,被政教处处分。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契机。和家长做了多次沟通,我们定下了一个方案——不批不讲。孩子从小到大,在学校一犯错误,在校老师先批评,回家父母再责骂,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孩子认为犯错了,被老师和父母骂一通就好了,骂了,就没有负罪感。所以我和家长商量,对孩子的这次错误,我们在语言上冷处理,不对他进行任何批评;在行为上更关爱。孩子从政教处到我办公室,我只说一句“我错了,我没教好你”,孩子回到家,他妈妈就说一句“我知道了”。这让已准备好被炮轰一顿的孩子顿觉无措。此后,他妈妈将他从托管老师家接回家,每天抽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此后近一周时间,他沉默了,不再调皮捣蛋了,孩子过来找我,就说了一句“老师,我错了!”

真的,我发现他真的变了,上课的眼神专注了,课后打球的身影少了,作业漂亮了,上学期期末考居然考了全班第五名。那一刻,我也会心一笑了,野百合终于迎来美丽的春天!

四、案例反思

1.用“心”浇灌。家庭教育的缺失,加上从小学校教育方法的不到位,造成了孩子的不良现状,心窗关闭,说教无效。如果采取老办法,基本会收获和以前一样无效的结局。所以我首先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从各方面给予他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的心理对抗,以期打开他的心灵之窗。

2.美丽期待。首先心底要有个美丽的期待,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

3.家校互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塑造了孩子。孩子的转变,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所以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美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诚实是美德
题解教育『三问』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