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者视角的中国形象建构与解读
——基于TED英汉平行演讲语料库的分析

2015-06-23 16:22何建友
关键词:威胁论演讲者国家

何建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北十堰 442000)

TED演讲者视角的中国形象建构与解读
——基于TED英汉平行演讲语料库的分析

何建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北十堰 442000)

TED演讲是网上学习社区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在其风靡全球的背后是演讲者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扩大和传播。TED演讲者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有如下特征:涉华题材广泛,演讲者经常把中国和印度相提并论;作为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被描述成“内部问题严重”、具有双重身份的角色,即认为中国既是国际秩序的潜在威胁,也是国际事务的合作伙伴。TED演讲需要更多的中国声音来争取更多的跨文化传播主动权,以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TED演讲;中国形象;建构;解读

一、引言

国家形象,是主体国的客观面貌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即主体国的“映像”(镜像),一般是指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1]。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已连续进行了3年(2012—2014),每年有来自全球9个国家的4 500名受访者参与。《报告》结果显示:网络、电视以及当地媒体是海外受访者了解中国形象的主要途径。有学者认为,可以明确感知并产生直接社会影响的国家形象主要是由大众媒体呈现的[2]。

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移动数字学习终端的普及,使网络公开课这个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起来,TED演讲也因此成为网上学习社区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演讲平台,TED云集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公知人物,诸如比尔·盖茨、霍金、杨澜在内的各界名流都曾登上它的舞台。据估算,TED视频社区的观众数每天约为50万人,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作为网络学习社区的大众传媒,TED演讲是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呢?笔者拟分析TED演讲者背后典型意识形态特征,解读中国国家形象在TED演讲中的建构和传播。

二、研究背景

国家形象是新闻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是指“对一国政治(包括政府信誉、外交能力与军事准备)、经济(包括金融实力、财政实力、产品特色与质量、国民收入等)、社会(包括社会凝聚力、安全与稳定、国民士气、民族性格等)、文化(包括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遗产、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与地理(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等)等方面状况的认识和评价”[3]。国家形象分为不同层次,包括国家实体形象、国家虚拟形象和公众认知形象[4]。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分别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屈雅利[5]从国内广告话语发展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历程和发展变化,并探讨了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广告话语策略;侯洪[6]分析了我国形象宣传片的发展态势,并结合当前现状对其未来发展及国际传播路径与策略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在海外中国形象研究中,朱礼庆、王靖雯[7]通过分析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有关中国的封面故事总结出其所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并指出大量涉华的负面甚至不实报道,意在指向中国“不民主”的政治与社会主义制度根源,导致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刻板印象”的形成;范鸿达[8]以综述形式描述了海外中国形象和地位,并对超级大国论和中国崩溃论这两种论调进行了介绍和辨析。总体而言,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一方面,“全景式的国家形象需要企业、金融、教育、政府、非政府组织等领域的合力创建,需要多角度、多侧面的内容展示[6]”,以此来构建积极形象;另一方面,对于海内外中国形象的考察与分析结果也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有助于帮助我们思考如何使我国国家形象得到全面展示与提升。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是最有效的传播工具,由于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1]。TED演讲作为网络新媒体,广受网民好评。它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有科技、娱乐、设计、商业以及科学等。2013年,上海风险投资家和政治学学者、春秋研究院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董李世默在TED环球大会上发表主题为《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终结》的演讲,引发了有关中国问题的大讨论。除去此类专题研究,其他TED演讲对中国现象和中国元素褒贬不一,态度莫衷一是。那么,TED演讲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是怎样的?TED演讲传达了什么样的中国国家形象?此为笔者致力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数据收集

笔者选取的语料是北外建立的“TED英汉平行演讲语料库”,以“China”为关键词,利用标准查询(standard query)来检索与关键词相关的语料(句子)。此处截取的用于界定“中国国家形象”的各分析单位只涉及文本的显性内容,不涉及其背后蕴含的隐性内容。研究者根据研究方案中确立的对描述中国国家形象的词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一)TED演讲中涉华题材统计

利用关键词“China”检索,笔者查询到有关“China”的数据(句子)458条,除去无效和重复条目,最终得到237条有效数据,其题材详细分布下图所示:

图1 TED演讲中涉华题材分布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TED演讲中涉华题材的第一个特点是涵盖面广,分别论及中国的经济(24%)、环保生态(18%)、政治(11%)、药品健康(9%)、教育(5%)、军事(4%)、网络安全(4%)、能源(3%)、人口(2%)、新闻传媒(2%)、法律(1%)、交通(1%)、社会问题(1%)、城市化(1%)、粮食问题(1%)等方面,基本包括了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指数。同时,数据分析表明,TED演讲里中国(China)与印度(India)的共现频率最高,约占全部数据的20%,而与美国(America)、日本(Japan)等发达国家的共现频率明显偏低。“中印同属”是TED演讲者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出发点和参照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印两国同属发展中大国,在人口数量、地缘政治、内部国情以及国际地位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当然,中印两国在这些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TED演讲者究竟建构了怎样独特的中国国家形象呢?下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TED演讲者视角的中国形象建构与解读

1.中国迅猛崛起,是国际秩序的威胁

西方阵营唯美国马首是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开始充斥、弥漫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随着美国高姿态重返亚太的战略部署,中国作为一个有力竞争者的身份出现在美国全力抗衡对象的“黑名单”上。2012年初,奥巴马宣布了新战略的指导方针,尽管没有明确说中国是一个威胁,但文件提及,“长远来看,中国崛起为一个地区强国将有可能以多种方式对美国的经济和安全构成威胁”[9]。在这样的国际舆论大背景下,TED演讲是否会成为并涉及到哪些“中国威胁论”的题材呢?通过汇总分析,笔者共找到此类描述型语料65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TED演讲中有关“中国威胁论”题材

首先,演讲者认为中国的“威胁”来自于经济层面。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在TED演讲中主要还是被赋予了一个正面形象:是不断“崛起中”(progress、growth、overtake、growing、overlooking、rise、catch up、pass)的“大国”(superstar、nu m ber one、m ost powerful、larger、big cats、second largest)。这种论断一方面可以客观反映中国经济持续利好、稳步增长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在演讲受众群的潜意识里把中国描述成为美国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劲敌(serious co m petition)。正如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题为《21世纪权力的变迁》(On Global Power Shifts)的演讲中所谈到,“目前盛行的大国的崛起和没落的阐释大都是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And the current narrative is all about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United States)”。演讲者也不忘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正常的经济和市场秩序的冲击,如大量假货(a lot of fakes)的涌现等。

第二种被演讲者反复提及的“威胁”体现在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中国被描述为“世界环境和生态最为主要的破坏者之一,是同美国一样的最大废气排放国(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tw o largest emitters,along with China)”。中国对治污和环保的态度与美国政府不同(we may have the political will to do this in the U.S.The wild card in this deck is China):中国人“对道义上的东西不感兴趣,到了实不可解的时候会采取粗放直接的形式来开展绿色革命,而现在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纵容环境的恶化,不愿意以牺牲自我发展而让西方社会继续愚蠢的挥霍下去(Why should China sacrifice our growth so that the West can continue to be profligate and stupid)”①参见John DoerrSalvation(and Profit)in Greentech,http://w w w.ted.co m/talks/john_doerr_sees_salvation_and_profit_in_ greentech。。于是,默许诸如市场上的鱼翅热卖(sold shark fins)、烂汽车销售(buy crappy cars)、“海外塑料垃圾的废物等洋垃圾的进口倾倒”等②参见Van JonesThe Economic Injustice of Plastic,http://w w w.ted.co m/talks/van_jones_the_econo mic_injustice_of_plastic。,可预见的后果是“损失惨重(severe loss)”的“环境之殇(true pain)”。

此外,演讲者经常引证中国的“网络威胁”。“富于攻击性(cyber-offensive)”“审查制度过于严苛(m ost successful manager of Internet censorship)”等都是他们议论的对象。在TED演讲者看来,中国的网络管理是西方普世价值传播的“直接威胁”,敏感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和屏蔽;但中国反过来又很重视符合自我利益的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传播,如耶夫根尼-莫洛佐夫(Evgeny Morozov)在《互联网助长专政》(How the Net Aids Dictatorships)中指出:“从俄罗斯到中国再到伊朗,这些政府事实上都在雇用、培训、聘请博客们四处散发具有崇高理念的留言,撰写一系列极富思想的博客日记,来评论敏感的政治话题(So govern ments fro m Russia to China to Iran are actually hiring,training and paying bloggers in order to leave ideological co m ments and create a lot of ideological blog posts to co mment on sensitive political issues)。”③参见http://w w w.ted.co m/talks/evgeny_m orozov_is_the_internet_w hat_orwell_feared。诸如此类对中国网络威胁的种种指责由来已久。如在美国一直盛行着中国黑客威胁论调:威瑞森公司在2013年2月发表了《数据窃取调查年度报告》,首次将“有政府背景的网络间谍行为”单独列出,称其分析的2012年可确定的120起政府网络间谍案中,96%源自中国①参见《环球时报》,2013年4月24日,http://world.huanqiu.co m/exclusive/2013-04/3865359.html。。引起我们关注的是TED演讲者在评论“网络攻击和威胁”问题态度上所奉行的双重标准,如对推崇霸权主义的美国“棱镜门(Prism)”丑闻轻描淡写,而中国的网络监管政策却在TED演讲中被横加指责,称“中国的防火墙宛若长城工程(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是“马奇诺防线(the Maginot Line)”,偏离了“正常的轨道(fac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

TED演讲者也表达了对中国军事威胁和能源威胁的关注,如剑指中国“军力雄厚(m ost soldiers、enorm ous forces)”,谴责中国“对世界资源极度渴求(real need for materials)”以及“对非洲的资源掠夺(take resources)”等。但与经济、环境生态和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相比,这些笔墨相对不那么浓重。

从图2可以看出,TED演讲者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不再是传统上的“政治威胁者”,他们所倡导的也不再局限于历史上单一模式的“黄祸论”“红色威胁论”,而是呈现出“由虚向实、由简向繁”等新特点,即转向更切实具体的问题[10]。TED演讲者多来自西方阵营,其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西方特色,如国际新闻的产生机制[11]。TED演讲最终是国家化的,它受到权力结构、文化形态和政治经济利益的制约。作为知识领域的大众传媒,TED演讲者对“中国威胁论”传播的背后是西方国家利益的驱动,对中国是“国际社会威胁者”角色的定位是片面和武断的。

2.中国内部矛盾突出,问题严重

同“中国威胁论”如出一辙的是“中国问题论”。这也是当前全球政治气候下对中国形象的另一种诠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中的重要结论之一便是“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有35%的发达国家受访者认为排在首位的是打击国内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其次是提高国内生活水平(26%)。鉴于此,我们关注了TED演讲中针对中国内部国家形象塑造的相关题材,通过总结归纳,共发现46条数据,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图3 TED演讲中有关“中国问题论”题材的分布

TED演讲的“中国问题论”所涉题材之广远超“中国威胁论”,分别涉及中国国内民众健康、环境生态、经济、网络传媒、政治等11个方面。核心观念是中国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国内基本的民生需求,如奥瑞特·范·希尔登(Auret van Heerden)在《全球劳工平等化》(Making Global Labor Fair)演讲中宣称②参见http://w w w.ted.co m/talks/auret_van_heerden_making_global_labor_fair。:“在中国,一个国际品牌的合同的价值远远超过当地劳工法、环境管理政策以及人权(the contract fro m a major m ultinational brand to a supplier in China has m uch m ore persuasive value than the local labor law,the local environ mental regulations)。”在这里,TED演讲者将经济、生态环境与人权问题相联系是旧话重提,同西方的“人权卫士”并无二异,潜意识里也指向了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奇所提出的“享受安全的生态环境是基本人权”的概念[12]。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以康菲石油为例,该公司由于渤海漏油事故,先后遭我国环保和海洋管理部门勒令停产并责令支付10余亿元人民币的罚单。另据欧盟商会的《2010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47%的欧洲企业认为在环境法规方面,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执法力度要比本土企业大得多①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7月20日,http://finance.ifeng.co m/news/20100720/2424155.shtml。。由此可见,TED演讲中对中国追求国内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环保和人权问题的指责有失公允。

另外,TED演讲者认为,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急缺完备的医疗、教育、电力等基础设施(social investments in health、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and electricity is really w hat is needed in China)等。总体给人的印象是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让国内问题矛盾重重,有些历史痼疾尚未摆脱,又有新的时代问题摆在眼前。下表是根据TED演讲者描述所得到的“中国问题一览表”(见表2):

表2 TED演讲中有关“中国问题论”题材

TED演讲者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和总结显然存在夸大和扭曲的成分。很多错误认识是“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造成的隔阂”,造成了“西方国家及其媒体对中国国内秩序问题上存在着‘专制’、‘闭塞’的映像”[1]。事实证明,很多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对中国仍然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大量涉华失实及负面报道涌现。对于人权、民主和政治等敏感问题,TED演讲者甚至还刻意提及“文革(the Cultural Revolution)”“大跃进(the Great Leap)”②参见Sophal EarEscaping the Kh mer Rouge,http://w w w.ted.co m/talks/sophal_ear_escaping_the_kh mer_rouge。等中国历史上非常时期的非常事件,强化了观众对“中国负面形象”的感知和认识。美国学者罗伊(1994)曾就中国和日本的国内状况进行对比并声称,“中国政府是典型的第三世界政权:集权而不稳定”。在他看来,中国“不民主”的制度有可能诱发国内社会形态的紧张和不稳定,影响中国的对外政策,从而导致中国“对外行动的攻击性”[13]。不难看出,TED演讲中对于中国内部问题的“揭露”也是为了迎合和呼应“中国威胁论”。尽管当前中国的国内民生和国际威望都达到了空前的绝好水平,但西方的反对论调仍然甚嚣尘上,TED演讲者的涉华“问题论”恰恰是西方阵营对于中国心存芥蒂、把中国定义为“他者”“异类”这一偏见根深蒂固的体现。

3.中国是合作伙伴,需要接纳包容

与激进、情绪化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问题论”相比,还有部分TED演讲者的立场处于中间地带,倾向于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合作者”形象。这种观念也可与国际上盛行的“中国责任论”相互映衬和补充,即海外民众呼吁中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具体来说,TED演讲者对中国是合作伙伴的形象刻画又分为三种基调:褒扬中国态度积极,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批评中国态度消极,拒绝与国际社会合作;说服国际社会消除误解,鼓励并接受与中国合作。据此,我们从语料库中一共提取到37条相关数据(见下表)。

表3 TED演讲中的三种“中国合作论”题材

统计数据结果表明,TED演讲中的中国合作论以第三种类型为主,演讲者重视说服西方阵营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要接受(em brace)而不是恐惧(should not fear)中国的崛起。这不再是一场“零和博弈(zero su m)”,并非中国的发展(im provement of China)收益就意味着西方社会的损失,“零和博弈”中双方合作的真空地带完全不存在。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应该接纳中国。同时,他们也指出了与中国合作的前景和利益期许(good for everybody else),如能分享领先科技,获得更大的药品市场份额(larger cancer drug market)等。

从“威胁论”到“问题论”再到“合作论”,中国国家形象的更迭反映了国际政治和舆论的风云变化,也体现了西方国家对华政策调整的连续性。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应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这一看法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达成了共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有超过36%的海外受访者表达了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消极态度”的认识。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呢?任洁[14]认为,尽管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责任期待和要求意味着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但实质与“中国威胁论”并无二致——其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中国责任论”是合作的姿态,更具隐蔽性。也有学者提出,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时,必须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整体战略框架下变“要我承担”为“我想承担”,从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努力成为“中国议程”设置的主导者、国际性议程的重要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15]。这些观点对我们厘清“国际义务”和“自我权益”的关系提供了宝贵建议,有助于中国在与国际社会双赢的局面中建立起一个积极、负责、合作的大国形象。

五、结论

TED演讲自从诞生之日起,便以“Ideas Worth Spreading”的核心理念广受媒体受众的欢迎,中国的门户网站网易、新浪、腾讯、优酷等纷纷开设专门板块并通过提供双语字幕、定期更新内容等方式以飨国内观众。信息时代赋予了网络传媒巨大的优势,其影响力在广度、速度和深度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在TED演讲风靡全球的背后,演讲者的意识形态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无限扩大和传播。笔者分析了TED演讲者视角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有如下发现:其中有广泛的涉华题材,演讲者经常把中国和印度相提并论;作为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内部问题严重”,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际秩序的潜在威胁,也是国际事务的合作伙伴。TED演讲对中国负面形象的描述虽不乏针砭时弊、鞭辟入里的分析,但也存在很多子虚乌有的横加指责。TED演讲需要更多的中国声音,应争取更多的跨文化传播主动权,以便正确引导国际舆论走向,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并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

[1] 周勇,郑敏.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J].国际新闻界,2010(12):59-65.

[2] 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200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35.

[3] 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14-21.

[4] 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56.

[5] 屈雅利.国家形象的提升与演变——以当代“中国形象”的广告语变迁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4 (5):97-101.

[6] 侯洪.国家形象片的界说、发展策略及国际传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5-100.

[7] 朱礼庆,王靖雯.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现代传播,2014(3):46-49.

[8] 范鸿达.中国:行将崛起还是面临崩溃?——海外中国形象和地位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15(2):23-27.

[9] 张明之.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西方冷战思维定式下的中国发展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5):1-14.

[10] 李庆四.美国为何总讲中国威胁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51-54.

[11] 詹姆斯·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4.

[12] 曾正德.“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的缘起、特征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6-22.

[13] 张丽君.“中国威胁论”:美国对中国偏见“意象”的生成[J].探索与争鸣,2011(3):42-46.

[14] 任洁.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主导性国际舆论环境——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8.

[15] 陈正良,高辉,薛秀霞.国际话语权视阈下的中国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3-98.

(责任编辑:郭红明)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ed by TEDSpeakers:Based on the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ora of TEDSpeeches

HEJianyo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Yunyang Teachers′College,Shiyan Hubei 442000,China)

TEDspeeches are gaining popularity within the netw ork learning co m m unities,accounting for the wide spread and transmission of TEDspeakers’ideologies.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mage by TEDspeaker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follows:1)wide coverage of China-related issues and China’s high co-occurrence with India;2)as a rising developing country,China currently is being afflicted by various do mestic problems,w hile voices fro m abroad regard China as both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internal order and a prospective partner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More Chines speakers are expected to co me onto the stage of TEDso as to pro m ote cross-cultural co m m unication on their ow n initiative and contribute to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ositive image.

TEDspeeches;China′s national image;construction;interpretation

H08文献标示码:A

1673-0453(2015)03-0070-07

2015-07-21

何建友(1981—),男,河北唐山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威胁论演讲者国家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话语的形成、特点和反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自然的艺术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