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

2015-07-02 22:09李恰华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初中语文

李恰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 深度阅读 问题生成 思维冲突 换位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45-01

“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生学识修养、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是促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将阅读教学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次,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从关注问题生成、抓住思维冲突、借助换位体验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一、关注问题生成,走向深度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关注学生问题的生成过程。因为只有在问题的生成、解决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才能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肤浅走向深刻,进而有效实现深度阅读。

如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一课时,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便可以感知到:孔乙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还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大家为什么看不起他,他为什么不能与周围的人融入到一块呢?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从问题入手,拓展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表明了什么?”“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笔者让学生先试着通过深度阅读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全体交流解决。就这样,在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更深刻地认识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也有效提高了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生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才能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肤浅走向深刻。

二、抓住思维冲突,促成深度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往往不尽相同,很容易产生思维冲突。教师抓住学生的思维冲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文本的“深度交流”。

如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解读文本,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课文是喜剧还是悲剧?请阐述自己的理由。有学生认为:“课文是喜剧,因为课文中描写胡屠户打嘴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另外,作者这样描写主要是为了揭露当时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范进虽然疯了,但是高中以后又清醒过来了,这不就是喜剧的效果吗?”有学生认为:“课文是悲剧。你看,文中所谓的‘文化人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冲突中走出来,达成共识呢?笔者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深度阅读,从而得出对文本最为恰当的见解。在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时,只要理由充分,笔者都予以肯定与鼓励。

总之,当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要巧妙地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对文本的合理理解,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三、借助换位体验,实现深度阅读

体验是语文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换位体验就是指在阅读文本时变换自己的角色与位置,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物,站在文中人物的立场上体验与思考,从而对文学作品的思考更加深入、透彻,有效实现深层阅读。

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背影》一课时,因为如今的初中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出过远门,很难体会到父亲为儿子送行的舐犊情深,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换位体验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站在文中主人公的立场上思考:“假设你是作者,当看到肥胖的父亲艰难地爬月台,当看到父亲为你买橘子,当听到父亲对你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你会产生什么感受呢?”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采用换位体验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使深度阅读得以实现。

语文课文就好比迷人的“风景”,进入这个“景区”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行深度阅读,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品质。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