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15-07-03 14:46李红艳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

李红艳

摘 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就相当于是给了学生一把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基础知识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以《草原》一课为例谈一下我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58-01

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实用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生活实践运用能力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理解感悟能力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教学的效率。本文笔者就《草原》一课为例进行解析,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一点教学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兴趣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不断提升综合认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正如同俗话所说的“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亲近、和蔼,学生才会更容易和教师亲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注重师生关系的创设,以便能够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载体,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草原》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也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乐观、欢快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差、学习注意力不高的学生,教师更要耐心引导,而不是对他们不闻不问,让他们破罐破摔,因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着更为广阔的进步空间,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对于他们要多询问,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难点,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也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采取符合他们基础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

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特别关注,由于他们没有家长的课下辅导,没有家庭的学习关怀,在课下很少会进行学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基础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下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例如让他们联系生活實践学会使用“羞涩”、“勾勒”、“鞭子”、“马蹄”等词语,帮助他们不断的积累基础知识,逐渐的提升他们的语文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成长,师生之间自然就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这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

二、善于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兴趣教学丰富渠道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完成课堂教学,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兴趣底下。因为小学生好奇心理特别强,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却并不长,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于毫无生气的讲述,机械的背读,学生兴趣不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善于运用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草原》一课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阅读、背诵,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较低,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一定的辅助素材,例如音像资料、塞外风光图片,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天堂》等歌曲,引导学生通过歌曲韵律来感受草原风情,进而缩短课本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对于文章最后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仔细品读,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到处都洋溢着“蒙汉情深”的氛围,千里草原、芳草萋萋、夕阳西下,这诗情画意的景象确实让人流连忘返、难舍难分。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通过歌声让学生体会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蒙汉情深”的认知深度。

三、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兴趣教学拓展渠道

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与模板,“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用语文知识的人文色彩与丰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能应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否则知识也将推动其本身人价值。现在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都考虑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那么在教学的实际当中,教师也要将教学过程与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好奇心又特别强,如果老师能将教学内容与洗涤有意识的结合起来,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满足了学生好奇心,而且还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草原》一文中不仅有美丽的塞外风光(雪白的羊群、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有人文风情(奶茶、手抓羊肉、民族歌舞),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这些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架,提升他们对于不同民族人文风情的认知。

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蒙族的民族文化、进而涉及到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通过课文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加深他们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之情;也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草原相关的诗词歌赋,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可以运用我国的草原面积、草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知识来让学生对于新时期的草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于草原的综合认知。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小学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