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触点管理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引入

2015-07-03 16:21李美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引入数学课堂趣味

李美

摘 要:一堂课的开端只是趣味数学课堂的一部分,通过“触点管理”理论,对学生各个“接触點”进行了分析,找到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因素,契合感官,满足情感,多维思考,有效行动,从细节处进行改进和提高,无疑能使教师更好地跟学生交流相处,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趣味数学课堂。

关键词:管理构建;趣味;数学课堂;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31-02

“触点管理”是指企业决定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如何接触(How,包括采取什么接触点、何种方式)与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接触,并达成预期沟通目标,以及围绕客户接触过程与接触结果处理所展开的管理工作。

就如何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服务水平,特别是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引入,我校数学老师尝试移植商业领域中卓有成效的“触点管理”,从教师进入班级后接触到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的体验,并对学生各个“接触点”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趣味数学课堂。

要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我觉得要从一个良好的开端做起。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如果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没能抓取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不管后面的内容如何生动有趣,学生多半已经走神,不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了。所以当一个教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怎样把全班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使学生精神饱满地进入你的课,就“成功了一半”。

下面谈谈我校数学老师是怎样运用“触点管理”理论,用“心”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引入的。

首先,要等学生安静下来再开始讲课。任何思考(Think)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

经历了下课十分钟的热闹非凡,上课铃声响起后,班级里的个别孩子并不能马上安静下来,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先使用一些技巧使学生安静下来,例如:1、不说话,在黑板上写出要学生做什么;2、沉默,注视;3、请求学生安静;4、压低声音;5、做手势;6、题外话等等。根据“触点管理”理论,选择整个教室安静下来,学生处于注意力集中和倾听思考的状态,再开始讲课,能够很好的“接触”到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通过行动(Act),例如用明星效应来激发消费者,使其生活形态予以改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相对于课堂,一堂课的开头往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通过行动和语言,帮助学生温习知识、制造悬念、建立目标,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1、分享好消息,正式上课前,可以和学生们分享他们感兴趣的好消息,使他们紧绷的情绪得到舒缓,不知不觉中,轻松的课堂气氛已经形成,接下来的课堂提问、分享和讨论便顺理成章地开展了。2、观看视频,视频资源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一堂课的开场白不妨以一段有趣而又启智的视频开始,即便是昏昏欲睡的学生说不定也会立马精神抖擞的!3、情境引入,情境的引入只要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星期天跟着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或者春游去划船等等。

一节课的开头导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还要跟学生当时的情境体验结合,正如陶行知说“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再次,要深入的了解学生。情感(Feel)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将此语用于教学,更贴切不过。从情感出发,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接触点,深入理解学生。

怎样深入的了解学生呢?我们数学科组总结了以下几点:

1、顾及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

当课堂的引入与学生的想法、生活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产生关联时,学生会做出符合他们内心需求和兴趣的选择,也会自觉的将自己置身于主动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甚至还会做得比较深入。所以顾及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选择很好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

2、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有的学生思路严谨,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情感丰富,对写作情有独钟。只要教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

依据“触点管理”理论,要想融洽的跟学生接触,并顺利的展开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理解了某种个性的本质,才有可能正确地对待它。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和学生广泛接触。课下辅导是教与学之间的直接交谈,在辅导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直接转达给教师,教师则可以在辅导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通过辅导,还可以缩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

3、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当一个教师为学生付出了真诚的情感和尊重,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便与他们的心一起跳动。

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人际关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如果一个教师能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学生,他就会看到他们精神的成长,而透过学生的成长,他就能尝到自己劳动的乐趣。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一个教师“以心传心”、“用心灵赢得心灵”,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自身形象。感官(Sense)是触点管理中最为直接的方式,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等,让学生从各方面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

当一个教师走进教室那一刻,他和善的表情,亲切的声音、得体的着装、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着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借鉴“触点管理”理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接触点”给予他们的感觉或体验则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加入课堂思考氛围中。

教师讲课时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1、面带微笑,其实不管什么样的老师,都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的,如果想给学生好的印象,那么一定要对他们真诚的微笑。2、态度和蔼,说话语调轻柔,吐字清晰,语速不快不慢,有临时发言的学生,你可以稍作打断,听听他们有什么意见。一个教师还要时时关注自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水平,由内而外散发着人格魅力,给学生一种感官的享受。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多种做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实,一堂课的开端只是趣味数学课堂的一部分,通过“触点管理”理论,对学生各个“接触点”进行了分析,找到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因素,契合感官,满足情感,多维思考,有效行动,从细节处进行改进和提高,无疑能使教师更好地跟学生交流相处,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趣味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引入数学课堂趣味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